职校:新的岗位创造者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5-15
/ 2

职校:新的岗位创造者

韩霞

——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创业教育探究

◆韩霞山东省威海工业技术学校山东威海264203

职业教育作为一种劳动就业预备教育,培养的是当地经济建设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在培养技能的同时,大力强化对学生的创业教育,使广大职校毕业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后,不再是就业岗位的竞争者,而是新的岗位的创造者。

一.创业教育的主要内容

创业教育应以创业精神、创业能力为主要内容。创业意识的培养是创业教育最重要的内容。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使学生正确认识人生的目的和人生意义的关键问题。创业教育就是让学生更新观念,冲破束缚,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高尚的创业理想和干一番事业的雄心壮志,具备勇于探索、知难而进、艰苦奋斗、顽强竞争的创业精神。健康的心理品质是创业成功的重要条件,要以自强、自立、自信、自主的精神教育学生,使他们克服不良心理品质和人格缺陷,逐步养成创业所需的坚韧自信、诚实守信。胜不骄,败不馁的健康心理品质。创业能力是创业成功的重要保障,要重视对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首先是独立培养。包括:独立生存、学习,独立思维判断和独立动手操作能力。包括:社会交往、公关、组织、管理和竞争能力。还要给学生讲授一定的创业基本技能。另外,创办小企业所应遵守的国家有关政策法律也应初步了解。

二、当前创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创业教育缺乏正确的认知定位。职业学校还没有真正将创业教育放在学校整体工作的重要位置,没有看到创业教育对学校自身发展的促进作用。虽然经过多年的探讨,但是对学生创业教育重要性和意义的认识还只是停留在表面和口号上,没有纳入学校整体育人体系当中,大多数教师认为创业教育只是毕业生就业指导部门的事情,与自己无关。另外,大多数学校管理者在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等方面缺乏研究,没有将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统筹考虑,创业教育的实施只是为了应付上级部门的检查、评估,以创业计划大赛、创业报告、创业讲座等形式代替系统的创业教育。出于经费和安全的考虑,创业实践活动也是停留在校园内,没有真正体现出创业实践活动的价值。学生对创业教育的认知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被动性、片面性和盲目性。多年来的传统应试教育模式使学生已经形成了墨守成规、被动服从的思维定势,被动地接受着有关创业教育的信息,没有主动深入思考创业教育与自身的关系。而这些被动接受过来的信息使学生产生了对创业的片面理解。一方面,部分学生认为创业只是找不到工作后的无奈之举,在校期间只需要学好专业知识,毕业后找份工作就可以了;另一方面,部分学生认为创业高不可攀,需要高科技、高资本的投入。创业成功率偏低的事实,更使学生对创业避而远之,不敢身涉其中。即使有些学生接受了创业教育,并积极投入其中,但对市场和自身缺乏理性分析与判断,不做深入、细致的市场调查,盲目追求热门行业等。

三、实施创业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改革创业人才培养方式。一是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要将创新创业教育和职业专业教育相结合,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在现有专业课程设置中融入创业理念,构建起传授创业知识、培养创业能力、提高创业素质的课程体系。要通过认真的思想教育、严格的规章制度等手段,规范学生的行为养成,培养他们的学习习惯和兴趣。要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课程、完善教学体系、实施精品课程建设、加强教材建设、丰富课余活动,学校教师应将创业教育与创业指导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引导学生明确所学专业未来的创业方向,加强对创业所需相关知识的学习,提高创业知识储备量。二是明确改革思路。专业设置要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教学内容要贴近市场,开设以职业教育为核心、融合创业教育的相关课程,有利于学生创新创业素质与能力的提高。要开展“创业型人才培养教学模式”的研究,努力进行创业直接实践和创业实验模拟,对学生进行现实指导,聘请具有专业岗位经验的领导、专家进行系列创新创业教育讲座,如:聘请税务、银行、工商等部门的专业人士到校,讲解怎样纳税、怎样申请贷款、怎样申请营业执照等经营管理知识,帮助学生了解未来创业的方式方法。

2.培育创新创业教育校园文化。一是按照创业教育的目标、任务和要求,结合学校各自的专业优势、办学特色和建设规模,定期开展创业人生访谈、创业大讲堂、网上创业、创业论坛等系列活动,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二是在办学指导思想、校风、校训、校歌中渗透创新创业理念,通过张贴标语、悬挂宣传板、班团会议、兴趣小组、参观访问等形式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的校园文化氛围;三是举办多种形式的创新创业文化活动,建立诸如淘宝协会、创业俱乐部、创业社团、职业发展协会等机构;四是邀请社会上有经验、有成就的企业家、创业者、风险投资家、知名专家、校友创业成功人士和相关领域的政府官员,围绕创新创业教育的热点、难点话题与师生互动,交流探讨,传授创新创业经验和技能,使师生与创新创业近距离接触。

3、建立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实训基地。学校应努力建设与创新创业教育相匹配的校内实验室和校内外实践实训基地,组织学生定期参加创新创业实践实习活动,加大实践考核力度,帮助学生积累创业实战的经验教训。为了强化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实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教师可要求学生在社会实习中,注重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以便将课堂上学到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中解决问题的能力紧密联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