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发式教学四注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启发式教学四注意

盛梅

苍山县实验中学盛梅

数学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创新型人才中起着特殊的作用。学校教学的目标是将学生培养成为一个独立、自主、高效的学习者,学生离开学校后能继续学习,保持可持续发展。由此看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就显得非常重要。启发式教学是通过教师的精心准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因势利导,让学生在老师的诱导下,通过师生双边活动逐步获取知识的教学方式。如何在教学中实施启发式教学呢?

一、知识导入问题化

学生学习需要一定的情境,真实的问题情境是学习发生的土壤,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得以顺利学习的必然条件。教师采取有效的知识呈现方式,激起学生的学习渴望,对学习内容可以产生很大兴趣。

1、预设启发情境。只有知识融于情境中才能显示出活力与美感。知识产生的时候是鲜活而生动的,而象征知识的符号是抽象而枯燥的。在学生学习知识的时候,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透过抽象的文字符号,将知识的内涵生动的再现出来。让知识回归到它产生的情景中去,知识才会鲜活起来,把具体的事物与抽象的文字符号结合在一起,让学生真正理解知识的意义,这样的学习才是真正有意义的学习。

2、捕捉启发时机。在授课过程中,随着学生思维的开动,课堂气氛会不断活跃,这时,老师要善于抓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问进行启发。

二、知识应用生活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情和真情才会在师生中产生一种相互感染的效应,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唤起学生求知的兴趣,诱起学生渴望学习知识的欲望。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到处充满着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因此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十分注重从现实生活中引入数学知识,使数学知识生活化,让学生带着生活问题进入课堂,使他们觉得所学习的知识是和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是生活中急待解决的问题。

1、结合生活实际,合理组织教材,提高学生用数学思想来看待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学教育是要学生获得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必须开放小教室,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学习数学的大课堂。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联系生活实际,吸收并引进与现代生活,科技等密切相关的具有时代性、地方性的数学信息资料来处理教材,整理教材,重组教材内容。

2、灵活处理教材,使例题生活化,易学易懂。

荷兰数学教育家汉斯·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来源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教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学生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认知规律、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生的实际,转变“教教材”和“以教材为本”的旧观念,教材必须从属于、服务于学生学习的需要,在应用教材时,要灵活处理教材,根据实际需要对原教材进行优化组合。现行教材中,往往出现题目老化,数据过时,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为遥远的情况,如:加工零件、修路等方面的知识,与信息技术发展迅猛的今天相比,教材的更新显然不能适应新形式的要求。

三、知识训练多样化

1、在游戏中学习知识,突破难点。

为了训练学生的互动,在读完多项式升降幂排列后,完成游戏:将事先多项式中的每一项写在一块硬纸板上,抽几名学生上讲台一人一张面向其余同学,再抽一名学生上来指挥,使他们手中的单项式组成这个多项式,按某字母升幂排列,这样做,学生兴趣浓,交换某些项时,符号也随之交换,因为符号是学生易错的地方,再抽一名学生把这个结果记在黑板上面,老师评价。然后再抽一组同学按此游戏方式完成降幂排列。这样在游戏中学习了知识,也突破了学习的难点,训练了学生的胆识,组织能力。

2、变式训练,将知识延伸并拓展。

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课改背景下,题海战术已经被广大教师摒弃,因此变式训练的功用显得十分突出。变式训练就是多角度、多思路地从不同的方面改变基本概念、原理、与规则的应用情境,让学生理解其最本质的东西。它是基于学生熟悉问题的背景,是对问题的现象和本质的延伸与拓展,是师生共同探索实施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方法与途径,可以使问题的解决层次化、灵活化、巧妙化、多样化。因此变式训练有利于优化学生思维品质,促进发散性思维的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素质提高,有利于培养学生灵活转换、举一反三的创新意识和应变能力。

四、数学知识应用化

面向全体的数学教育应当是学生未来需要的,是具有现实背景的,具有趣味性和富于挑战性的。数学教学的内容应当是源于学生的生活,适应未来社会需要和学生进一步发展需要的,应当摒弃那些脱离实际,枯燥无味的内容,因而强化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和应用,切实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开展实践活动,体会生活中的数学。

为了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初步接触和逐渐掌握数学思想,不断增强数学意识,就必须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认识现实中的问题和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另外,还可以选择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加以解决,提高他们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是一种文化,这种文化应该和其他各种文化是相互融合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思想正是加强学科之间的整合,不同的学科可以相互沟通、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相互汲取。因此,我将其它学科与数学结合起来。设计一些综合性的实践活动作业,让学生在实践中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合理运用。

2、艺术课参与教学,使数学课堂更精彩。

著名画家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与黄金分割、黄金比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在赞叹《蒙娜丽莎》之美的同时,深深感到这美却来之数学,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密切联系方差等知识决定射击选手谁参加比赛。物理中的电功率问题、压力、压强、速度问题、密度问题和杠杆问题,与反比例函数结合起来。化学中溶液配制问题也是数学问题。真的可以说,在数学中,科学身影无处不在。从以上来看,学科综合不仅开辟了数学新空间,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还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数学与其他学科综合是大势所趋,是《初中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

总而言之,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必须积极创造条件,努力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在课堂上要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来启发诱导,在课外要积极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让学生亲自探索、发现、解决问题,成为“自主而主动的思想家”,享受创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