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能力培养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2-12
/ 2

浅析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能力培养策略

蒲雪华

四川省阆中市城北小学校蒲雪华

【摘要】:应用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它都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近年来,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提高和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被提高到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它对训练学生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意义重大。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解答培养

在数学应用题的解答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分析和理解能力,在回答这类问题的过程中首先要有自己独特的思路,从中总结出解题的一般过程。需要学生注意的是,解题过程中最好用一些辅助性的工具,比如说我们在算题的过程中,需要结合一些画图等等,这样有利于自己形成完整的解题思路,一个清晰的解题思路一般有利于整个问题的解决,让自己的应用题解答的过程删繁从简,而且尽量让自己的卷面保持整齐,这样在考试的过程中对于成绩的提高是很有帮助的。因此,如何使学生牢固地理解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当今小学数学教学面临的重要问题。下面,本文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一些探索性的思考。

一、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把生活中常用的各种知识,编成适合学生学习的应用题,进行讲解或练习。这样的应用题,来源于学生身边,充满着生活情趣,学生用自己学过的知识来解决,进一步激发了学生解答应用题的兴趣。

例如:学习了小数加减法,就可以要求学生自己编一些生活中有关小数加减法的例子,把编的有代表性的例子板书在黑板上,让大家共享。例如:一桶方便面3.5元,一包饼干2.45元。一共花了多少元?学生列式解答为2.45+3.5=5.5(元)计算出现问题,可能是由于学生只考虑凑成整十数或者只看到末尾的数字就加一块儿,而忽略了这两个“5”是不是相同数位上的数字,如果列竖式的话,就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了,所以,初学小数加减法时,要强调列竖式计算,等到熟练后可以口算。运动会刚结束,可以利用运动会的项目编一些小数加减法,让学生体会到小数计算的价值所在,提高学习的兴趣。例如:跳远比赛、跳高比赛、400米比赛、接力赛等项目中,小数的计算无处不在,让学生在计算中找差距,找到差距可以清晰地分析原因,根据差距的大小制定努力的方向和目标,让学生体验到小数加减法的重要性。为了让学生看到期中考试中本班与其他班的差距,我把每个班的均分都以表格的形式出示,让学生计算本班均分与其他班均分之间的差距,在计算中看到本班在7个班中均分处于哪个位置,然后分析原因,知道今后努力的方向,树立集体主义荣誉感。

通过学生自编自解和老师的引导,让学生充分感知到小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进一步提高对小数这部分内容的深刻认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意识到学习小数加减法的重要性,学习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能做到学以致用,这才是学习数学的关键所在。

二、认真审题,掌握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应用的难易不仅取决于数据的多少,往往是由应用题的情节部分和数量关系交织在一起的复杂程度所定。应用题的特点是用语言或文字叙述的一道完整的事,由已知条件和问题两部分组成。解答应用题的过程就是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进行推理,由已知求得未知的过程。学生解答应用题时,只有对题目中的数量之间的关系一清二楚,才有可能把题目正确地解答出来。

例如,小学三年级课本中有这样一道题:红花13朵,黄花是红花的3倍,那么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多少朵?题中哪些数据与问题有直接联系,哪些没有直接联系,如果在边读边想基础上再加简单的线段图帮助分析,学生就更容易知道条件是什么,要求的问题是什么了,否则对于抽象概念能力较差的部分学生就难以理解了。实践证明,学生不会解答某一应用题,往往就是对该题的题意不理解或理解不透彻。一旦了解题意,其数量关系也将明了。因此,从这个角度上讲,理解题意就等于解答应用题中完成一半的任务。

三、强化习题训练,提升学生应用题的答题能力

“熟能生巧”“业精于勤”,学生仅仅掌握解答应用题的基础知识和思考方法是不够的,因此,加强习题训练是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不可缺少的一环,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加强学生口头表达解题思路能力

应用题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因此,学生不能只知其然,而且应当知其所以然,更应当能够用数学语言将其解题思路准确、简练地表达出来。通过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训练,在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同时,也可使教师了解学生的思维状况。

2.加强学生发现已知条件和隐含条件的能力

当学生看到两个有联系的已知条件,能提出可以解答的问题;看到一个问题,能够想到与问题有联系的已知条件,这样训练的目的,既可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数量关系,也可以提高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这种训练方式各年级都可使用。

3.加强对学生一题多解的能力

同一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可以得到几种不同的解题方法,即一题多解。这种训练的目的,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数量关系的理解,掌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也可以使学生思路开阔,有助于培养学生灵活的解题能力。

四、加强一题多变训练。

教学中要教给学生变题的方法,要经常让学生进行扩题、缩题和改编练习,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数量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灵活应用数量关系的能力,从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教学的有效性,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一题多问,让学生根据已知条件,多方位地提出一些新颖、合理的数学问题。

总之,从数学应用题教学的发展来看,小学应用题教学是整个应用题教学的基础,学生在这个阶段学习中对应用题的结构、基本数量关系和解题思维方法掌握得如何,都将直接影响以后应用题的学习,因此必须从基础抓起,做好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

参考文献

[1]杨毅,浅谈小学应用题教学[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年第14期

[2]王永.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数学化[M].福建教育,2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