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无价师爱无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3-13
/ 2

师德无价师爱无声

孙敏

苏州工业园区青剑湖学校:

摘要: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性,是教师最可贵的品质。师爱这种情感力量,直接激发学生的精神动力,促使学生的生活品质、学习习惯向健康的方向发展。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关爱学生,对他们负责,就是对祖国、对人民负责,这体现了教师的职业修养以及对祖国和人民的大爱。

关键词:师爱、教育、真心

有一种东西叫爱,它没有开端,也没有结尾。教育是塑造人,教师是塑造人的人。这是我从事教育工作多年来的最大感受。在从教的这些年中,我大多数时间都担任班主任工作。“热爱学生,诲人不倦”是我教育教学的座右铭。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最基本的,只有正确处理好师生关系,才能高质量地完成对学生的塑造和培养。那么,怎么样才能处理好这个关系呢?也很简单,只有一个字,就是爱。爱你所从事的事业,爱你所教的学生。

一、用真爱打动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热爱学生,教好每一个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有鲜活生命的孩子,如果说智慧要靠智慧来铸就,那么爱心要靠爱心来成就。孩子们认为,好老师对学生应当做到关心体贴、平等相待、宽容大度、不粗暴。特别是对学困生不歧视、不讽刺、不挖苦、不放弃。因此,教师要从关心爱护学生的角度出发,善于鼓励学生,关注他们的未来,开发他们的潜力,培养他们的个性,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师爱与智慧的阳光。

作为一个好老师应该能够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时刻把学生的冷暖、喜怒哀乐放在心上。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应该是父母和孩子的关系,是朋友关系,是手足之情。有人说:“一个人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多么有哲理啊。虽然我们无法像太阳一样将自己的光辉洒遍世界的每个角落,但是我们可以做到一视同仁,将神圣的师爱均匀地撒向每一个学生。

古人云:“亲其师,方能信其道。”教师只要走下神圣的讲坛,蹲下身子和学生做朋友,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二、用心灵与孩子对话

一个好的教师能让孩子受益一生,一段不理想的师生关系也能将一个天才扼杀在摇篮中。当师生关系出现不和谐的时候,我觉得沟通特别重要,这样才能使死水变成活水。刘俊是我们班一个淘气、不愿意完成作业的孩子,每天交作业的时候,总能听到小组长汇报刘俊的作业没完成。于是,我就要求他每天完成作业后回家。可是,他家在古山子村,还得赶车。这样根本不是办法。于是,我找到他谈心:“是不是老师留的作业太多了?”“不是”他说。“是不是不会做?”“也不是”。那是为什么?“一玩就忘写了。”于是,我给他讲写作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送给他一句名言:昨日的习惯造就今日的我们,今日的习惯决定今天的我们。以后,我每天放学时都提醒他记好作业,同时又委托他在我校五年三班的姐姐督促他,经过努力,他终于按时交作业了。

由此我想到,作为教师应该经常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位置看问题,不要让孩子有很重的压力。这样孩子才能愿意主动地与教师沟通,同时,教师也应该有教学相长、互为师生的意识。只有以一种开放的心态对待学生,只有敞开心扉才能听见孩子的心声,此时的心灵交流也是最有效的。

三、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孩子

人人都想成功,以展示自己的能力;人人都想得到表扬,以满足自己的心理需要。成人如此,孩子更是如此。孩子时代是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是自信心形成的关键时期,如果在这一时期得不到赏识,得不到关爱,或许成为将来灰色人生的前奏,那将是教师的失职。作为教师,应该把阳光洒向孩子的心灵,使孩子的生活充满色彩;应该给孩子以精心的呵护,真诚的赏识,用爱心作为激发孩子学习、发展的动力。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象故事中小女孩一样,把许多卷到岸上无法回到大海的小鱼一条条捡起,扔回大海,在乎每一条鱼,关注每一位学生,特别是“潜能生”。姜兵是我班上期新来的学生。由于刚到我们班,基础又不太好,环境又不熟悉,再加上我们班的学生比较多,被关注的机会也特别少,所以期中考试时成绩不好。他对孙老师说:“我都不想活了”当我听说之后,心里真是酸酸的,同时,也很自责。于是,我开始关注他了,他的每一点成长进步,我都能及时发现、赏识。他变了,他变得自信了,脸上有笑容了,成绩也明显的提高了。期末考试得了93分,从他的身上我感到:不要吝惜你的表扬,恰当的、大大方方地把你的赞赏送给孩子,你回收到意外的收获。

教师爱学生其实很简单,一个灿烂的微笑,一句知心的话语,一个习惯的动作,一个熟悉的眼神,看似平凡,但却可能作为生命中意想不到的起点,他能带来的远远不止于一点点喜悦和表面上的报酬。

曾经在一位笔友的文章里读到这样一个故事,故事说古代有位老禅师,一日晚上看见墙角边有一张椅子,是哪位出家人违犯寺规越墙出去遛达了。老禅师也不声张,走到墙边,移开椅子,就地而蹲。少顷,果真有一小和尚翻墙,黑暗中踩着老禅师的背脊跳进了院子。当他发觉刚才踏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师傅时,惊慌失措,张口结舌。但师傅并没有厉声责备他,只是以平静的语调说:“夜深天凉,快去多穿一件衣服。”故事深深地打动了我,对于教育孩子,一定不能性急,要有耐心。因为孩子的教育和转化是需要时间和过程的,这就决定了教师在塑造和培养学生的时候,不能企盼谈一次话,开一次班会,搞一次集体活动,进行一次家访,一切问题就都解决了,学生的素质就都提高了,一个真正热爱学生的老师,必须做到循循善诱,必须坚持对学生进行长期、耐心的教育。

教育应该有“爱”。爱,是一种力量;爱,是一种影响;爱,是一种“父母本能”;爱,是教育的需要;爱,更是一种责任。有真爱才有真教育,才能培养出有真爱的公民。不管是教育自己的孩子,还是教育自己的学生,当有了真正的“爱”,教育就容易达成理解和宽容。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播种了无数爱的种子,必然获得爱的丰收。相信你的付出也将伴随着爱与被爱收到无穷的快乐。就让师爱在平凡的工作中闪光吧!

参考文献:

[1]尹玉平;李素琴;爱与责任―浅谈新形势下教师师德建设学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

[2]尹江源主编《现代幼教工作实务全书》

[3]杨贤金、石风研,师德新论――以德治教与师德建设[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