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一课堂作文的有效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1-21
/ 2

浅谈高一课堂作文的有效教学

秦静

秦静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望亭中学,江苏苏州215155)

摘要:本文针对高一学生写作难,写不长的问题,从开头,正文,结尾三个方面来分析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让学生不再害怕写作文,并在考试中提高自己的作文应试能力。

关键词:作文;描写开头;生活真实;篇末点题

中图分类号:G633.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035(2013)11-0000-01

对于作文,学生只有一种感觉,那便是“想说爱你真的好难”。面对现在学生不会写作文、怕写作文、没内容可写的问题,如何有效提高高一学生写作水平以及作文应试能力,已经是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下面我以一次作文《为自己打开一扇窗》为例,针对高一学生的写作问题,提出三招可行有效的方法:

一、开一个好头

高尔基说:“开头第一句话是最难的,好像音乐里的定调一样,往往要费好长时间才能找到它。”可见文章开头的重要,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那么,怎样的开头是好的呢?我着重训练了学生三种方法:

1.开门见山一句话

说到“开门见山式”,许多学生都会不屑一顾的说,这有什么难的啊,小学里早教了。例如一个学生的开头是这样写的:“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窗,有的是开着的,有的是关闭的,我的心里也有一扇这样的窗。“这个开头,虽然开门见山点到描写对象,但却与文章的主题和主要内容没有紧密联系,也没有引起下文。

又如一个学生写的:“我心中的那扇窗,开了。”既开门见山点明主题,也引起了下文。

巴金《繁星》的开头:“我爱月夜,但我也爱星天。”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由此可见,如何写好“开门见山一句话”,只需把所要表达主题用一个主谓句来表现。

2.渲染烘托描写式

在文章的一开始用描写创设一个情景,然后再借助他物引出主人公。如鲁迅《奔月》一文的开头:“暮霭笼罩了大宅,邻屋上都腾起浓黑的炊烟,已经是晚饭时候。家将们听得马蹄声,早已迎了出来,都在宅门外垂着手直挺挺地站着。羿在垃圾堆边懒懒地下了马,家将们便接过缰绳和鞭子去。他刚要跨进大门,低头看看挂在腰间的满壶的簇新的箭和网里的三匹乌老鸦和一匹射碎了的小麻雀,心里就非常踌蹰。但到底硬着头皮,大踏步走进去了;箭在壶里豁朗豁朗地响着。”

这篇文章里开头先借助“马”来烘托出人物心情,再皆由景物描写交代出时间,最后才引出主人公。再如一篇学生作文开头:“老师手中拿着一摞试卷走进了教室,窗外的天空似乎也暗淡下来。我心里焦急万分,真希望卷子可以马上到我手上,心便可以放下来了。卷子传到了我的手中,我悄悄打开试卷,惊了,心中的那扇窗也随之关了起来。”他是我们班里作文水平较一般的学生,这个开头虽然语句较为一般,但是在开始时借助老师手中的卷子,来表现自己由焦急到失落的心情,再由心中的窗关了,引出下文,可谓水到渠成。

3.直接切入叙事式

这个方法就是在作文的开头,直接点出所要记叙事件的原因或者结尾,简单明了,不拖泥带水,如这篇例文的开头。在开头直接点明吕阿姨出现和我心中的窗关闭的原因。

二、写一件“真”事

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常常要求学生写一件真人真事,但由于高中生生活题材的缺乏,在老师选材新颖的要求下,往往开始虚构,叶圣陶所说的:“作诗同作文都一样,不妨从想象中找材料”。然而“最要紧的事虽属想象,而不违背真实。换句话说,想象必须入情入理,使人觉得确然有此情景,方才可以作为写作的材料。”不然:“把真实生活里所不曾经验过的事勉强拉到笔底下来,那是必然失败的勾当”。这一点却是许多学生在虚构作文时出现的问题。如何让自己的文章“虚构的真实”,我觉的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

1.创设符合生活实际的真实

首先可以在平时注意观察生活,注意周围的人、事、物,哪怕是路边的小小的一个路牌,也应留心,作文的真实性往往都是从小细节之中透露出来。遇到生活中有感触的事,及时的记录下来,并将其养成一种习惯。这样,可以为自己积累下不少有用的素材。

其次要注意文中语言描写的真实。语言描写在我们的作文中,往往处于一种较为尴尬的位置,多则令人厌烦显得文章没内涵,无则叙述沉闷显得文章没生气。所以,学生的语言描写,往往是苍白无力,尤其是显得虚假造作。因此,我们文中语言描写要尽量贴合生活实际

2.流露“真情实感”

情感的流露是打动读者的重要步骤,江苏许多高考高分作文都是凭借真情获得的,他们的作文都不是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往往是一些平凡却情感细腻的小事。而我们的学生在写作中却总是忽略身边的人,真实的平凡小事,宁可编一些假、大、空的事情,结果却因缺乏真实经历,显得矫揉造作。如何让学生的情感在作文中显得真实,自然?

首先,选择的题材很重要。高一学生的作文训练以记叙文为主,那么可以让学生选择情感类的题材来写,比如写亲情、友情、师生之情,这些都是学生有亲身体会的,学生对自己的亲人,朋友,老师都可以流露出自然且真实的感情。

其次,在下笔之前,先假想一个阅读对象,这篇文章是写给谁看的,对不同的阅读者所用的语气语调也不同。

三、写一个有力的结尾

乔梦符对文章的结尾有“豹尾”之喻,可见文章的结尾应简短,有力。那么如何让文章有个完美的落幕,又如何来抓住“结尾扣题”、“首尾照应”、“突现主题”这些要点?

1.篇末点题

这是一种常见的结尾方法,即在结尾紧扣题目,使题目更鲜明突出,如另一个学生的《为自己打开一扇窗》的结尾:“我心中的那扇窗终又重开,还可以看见,哪里隐隐约约的有阳光进来。”就巧妙地扣了这个题目。

但是,文章仅仅是点一下题是不够的,我们文章讲究:“起、承、转、合。”还必须与开头和正文细节相呼应,使文章整体圆合,前后照应。例如另一篇作文的结尾“一个月后外婆康复了,吕阿姨要走了。有不舍,但更多的是希冀。因为我的情意之窗敞开着,为她,更为我自己”,就与开头第一段“外婆出了车祸,躺在病床上,苍白的脸让我看得泪流满面。外婆把我从小带到大,她是我人生的一扇窗,现在被遮住了一半。此后,妈妈给我请了一位阿姨。”和第二段的“她像一块砖头把那半扇窗也挡住了。”两处相照应,既有力的回扣了题目,又再次突出了主题,可谓谋划之巧妙。

2.言短意长。

不管用什么方法结尾,任何结尾都应该言简意赅,耐人寻味。既不能长篇大论,画蛇添足,抢了正文的风采,也不能枯燥无味,如总结报告,诸如“通过这件事,我懂得了……”之类的话语。

开一个好头,写一件“真”事,一个“有力”的结尾,这三招,可以让高一的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的作文要求,并且在考试中也可以取得相应的成绩,也可以让他们写作文不再是件“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