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使用讲学稿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4-14
/ 2

如何有效使用讲学稿

韩晶

新疆温宿县第二中学843100

摘要:讲学稿的使用因各地学情的差异会体现不同的特点,在实际教学中怎样才能提高讲学稿的使用效率,做到有效使用资源,是我们一线教师实实在在经历并且思考的要务之一。我主要从学生预习、教师备课、教师上课三个方面进行阐述,把精力放在课前准备和课中实施两个方面。

关键词:有效习惯保障辅导结合关注促进

我们是我校首批进入课程改革的成员,自我校推行以讲学稿为载体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来,有效使用讲学稿提高课堂效率就成为我们不断思考和努力的目标。面对我们的教学实际——班额超大,班级中的学生层次参差不齐,大部分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家长整体素质较低,在教育教学上不能有效配合教师做好家校联系工作,因此我们不能照搬别人的教学模式,在讲学稿的使用中应注重学情,形成自己的特色。现将我校讲学稿的有效使用情况做如下阐述:

一、课前预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以讲学稿为载体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课前对学习内容、学习重难点有初步的了解,目的是逐步改变学生被动学习、填鸭式学习的学习模式,关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事实上学生的预习能力和习惯需要在学习过程中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我发现学生对学前准备部分是这样处理的:拿到新的讲学稿学生不看目标、重难点,而是直奔主题,在教材中快速浏览粗体字部分,看有没有与之对应的填空、选择、判断。事实上这种做法已经背离了让学生养成预习新知习惯的培养宗旨。还有一些课前准备的设计对学生来说几乎不需要阅读教材就能够独立完成,这种预习检测就不能引导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对此,我认为讲学稿的课前准备中问题的设计只是一个方面,学生预习的时间、形式、效果才是解决问题的落脚点。

1.在预习时间上要有一定的保障

我们都认为学生拿着讲学稿面对问题就不得不看书、预习。实际上这只是我们的一厢情愿,学生完成作业的手段多种多样,可以独立完成、讨论完成甚至抄袭完成,更有甚者找人代替完成。当我们发现问题时找学生了解情况,他们还可以理直气壮地说:“这些知识我们又没有学过,不抄怎么完成作业呢?”因此我尝试给学生5—8分钟时间自主预习,然后再发讲学稿完成预习检测,这种尝试确实有效。

2.学生首次完成讲学稿的量要适中

我认为讲学稿既然分为学前准备、课内探究、当堂检测、拓展延伸四部分,从字面上我们就能够将学生学习的时段分开,其中只有学前准备是学生自主预习后必须完成的,而课内探究、当堂检测均可由师生课堂上共同探究完成。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常常希望学生课前能够完成更多的部分,梦想学生能够凭借自我的才智完成学习过程,教师只需要适当点拨即可。我不否认学生中的确存在一些智力超群的学霸,一些教学内容确实可以放手让学生先尝试完成,但大部分学习内容还是应该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

3.课前预习需要辅导

数学语言是一种高级语言,朴实而精练,简单而准确,犹如一位天生丽质的姑娘不需点缀,不容删减。因此学生阅读时对教材中文字所表达的意思不易准确把握,这就需要教师给予及时的辅导和帮助。教师可以通过巡视、对部分同学提问了解学生预习的情况并提供帮助。

二、二次备课,为有效课堂做充分准备

做好课前准备是上好课的基本条件,数学课尤其如此。学生通过预习已经基本了解了这节课的学习内容、重难点,教材上的知识对部分学生来说已无趣味可言,课堂上如果只是将讲学稿上设计的问题逐一讲解,对用心预习的同学来说简直就是浪费时间;而那些学习成绩较差的同学本来就缺乏学习积极性,看到成绩较好的同学都不能专心上课,他们更会为自己不学习找到所谓正当理由。因此,我认为使用讲学稿教学后,教师课前备课的要求更高了。

1.合理整合资源,将讲学稿、教材、教辅有效结合

现在使用讲学稿上课,我们不用写教案,但讲学稿不等同于教案,它只是呈现了上课师生共用的一些素材。而这些素材毕竟也是有限的,通常教材中出现的例题、习题在讲学稿中不出现。因此课前要熟悉教材,也要熟悉讲学稿,明白讲学稿的设计者每一部分的设计意图,认真思考各个环节如何衔接,将教材、讲学稿、教辅有效整合,让这些资源为教学服务,而不是发挥教师教学风格的绳索。

2.关注教法、学法研究

课前有些同学就已经了解了讲学稿上呈现的所有内容,如果教师课前只为如何讲这些题而伤脑筋,那么课堂将变得毫无生气,久而久之学生也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课前教师要注重情境创设,留心收集素材,仔细斟酌筛选这些素材,看看哪些情境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能够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其次要不断提升设计问题的水平,提出的问题应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和一定的启发性,为学生思维指明方向。

3.结合学生实际,确定学生的难点

教材的重难点不一定是学生的难点,传统教学中教师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结合教学大纲确定每一节课的重难点,课堂上也设计了许多练习突破难点。而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教材的难点并不都是学生的难点,因此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成果进行认真分析,从而抓住学生的困惑,确定哪些内容精讲、哪些内容略讲、哪些内容学生讲,这些都是二次备课中应该关注的。

三、关注课堂,促进教学的有效性

1.将知识问题化,促进学生学

学生是学习活动真正的主人,只有教学活动成为学生学习的一部分,学生才能爱学、乐学;只有学生开始真正思考问题,学生才算是参与到了教学活动中。因此,教师要将知识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通过思考感悟新知。面对问题,学生不得不翻阅教材、查阅资料、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2.为学生搭建交流平台,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讲学稿的学习模式倡导的是先学后教,即学生先通过自主预习完成讲学稿上的部分内容,教师根据学生课前预习的情况进行二次备课,进一步确定实际教学的内容,如哪些内容详讲、哪些内容略讲、哪些内容由学生讲、哪些问题齐答、哪些问题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等等。教师更关注学生是否学会、是否会学,而不是传统的传授知识本身。因此,课堂上要给学生交流的机会,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对预习中存在的典型问题,教师可以针对性地挑选1至2位同学作为代表给全班学生展示交流,引起全体学生的注意,同时让这些学生感到老师是十分关注他们,连微小的进步、变化教师都看在眼里,从而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对预习中所呈现的独特的解题方法,应让学生在全班展示交流,一方面能促使学生力求一题多解、开拓思维,另一方面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了认可,这为预习的持久性提供了动力之源;对部分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可以以小组为单位探讨解决,力求让更多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

3.认真聆听,适时点拨,突出重点

学生回答问题过程中有一些独特的见解或典型的错误很值得探究,教师要及时发现并抓住学生思维的闪光点或不足,引导学生思考,拓展学生思维。课堂上学生思维的碰撞是最有价值和效力的。学生的回答不一定都是精彩出众的,但其中必定有出彩之处。教师要运用教学智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智慧之光照耀每位学生的眼眸。

参考文献

[1]郭召军教师的得与失——反思讲学稿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J].教学与管理,2014,(33),84-86。

[2]李德英王爱萍以导学案为载体的教学模式研究进展[J].科技视界,2014,(5),228。

[3]王蕾初中思想品德小组合作实施策略初探——以讲学稿模式为例[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S3),179-180。

[4]周才萍“讲学稿”教学模式中“预习”环节的有效实施[J].长三角(教育),2012,(12),7-8。

[5]唐海川浅析“讲学稿”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研究),2011,(11),81-83。

[6]武静中学数学开展“讲学稿”的教学实践[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13,29,(1),57-60。

[7]张镝优化教学模式,强化能力培养——学案教学初探[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8,28,(1),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