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化教育对教师的要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2-12
/ 2

浅谈信息化教育对教师的要求

孙玲玲

孙玲玲甘肃省玉门市第一中学725211

摘要:信息化教育事实上是一次教育改革,在改革的过程中,教师是直接参与者和实施者,所以,教师对信息化教育的重要性不可忽视。本文就信息化教育与传统教育的不同特征,对教师角色、教师的思想及专业知能等进行了简单的讨论。

关键词:信息化教育改革教师角色教育技术。

“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开展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将有力地促进我国素质教育的实施,推动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手段的革新与发展,提高我国中小学基础教育的质量和效益。

一、新的认识

现在的教师,必须认识到信息的来源不仅仅是教科书和教师自己,还有许多其他的信息来源,比如大众传媒、社区资源等。教师应该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各种获取信息的方法,教师自己在教学中必须能够广泛地应用各种技术和软件。在高度信息化的社会,学校、教师、教科书已经不再是信息的唯一来源,教师的权威角色已难维系。不仅如此,很多时候,学生对信息化环境的接受和融入比教师要快得多,当教师还在信息技术面前畏缩的时候,很多学生早就已经是信息环境的融入者了。因此,在信息化教育中,教师对于角色的改变也好,教学理念的变革也好,最重要的是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信息化的社会中,教师作为知识的传递者的角色已经不再是不可动摇的了,作为权威的角色也已经不再是不可动摇的了。文化传递式、知识传授式的教学方法,已经不再适合于信息化社会。

二、新的角色

要在课堂上广泛地使用技术,教师的角色必然需要发生改变。有些教师担心自己的权威受到挑战,但是研究表明,在技术介入教学以后,教师的角色变得更加重要,技术不可能取代教师,技术永远只是教学中的一部分。虽然,在有些情况下,学生在技术的支持下能够自定步调地自我学习,但是,教师仍然是将学生和技术联系起来的关键要素。如果没有了教师对技术应用的指导与热情,技术在学校中的应用就只能停留在边缘。如果技术支持的教育改革要取得成功,需要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教师及教师角色方面。这样教师需要更为广博的学科知识,需要创造力,需要智慧。教师需要自如地将学生引导到各个学科领域中去,而这些学科领域可能有的教师自己都不是非常熟悉。教师需要为学生示范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应该怎样思考、怎样开始问题解决之旅。教师还需要在各个学生学习小组巡视(包括电子的方式),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指导,但不对小组活动进行控制。

教师应该帮助学生进行自己的探究,帮助学生利用技术去发现、组织和阐释信息,并且对信息的质量和来源进行思考评价。技术的有效应用将在以下这些领域改变教师的角色:

1.对教学的目的和教学的本质改变了观念和态度。

2.开始和学生融合(改说教式为指导式)

3.将学生活动设计为合作式的和任务驱动式的。

4.同事之间开始合作与共享。

为此,教师要通过精心的设计,使技术能够整合到教学活动中去,为学生创造技术支持的新的学习条件,利用技术支持探究的学习。要将自己的角色进行调整,成为学生探索的顾问、共同解决问题的伙伴、学生所需要资源的提供者,扮演与传统的知识传授方法所不同的角色。

三、新的手段

教师的专业知能,除了体现在教学设计方面外,还体现在对课程和资源的处理方面。包括:

1.理解技术扩展了课程知识的表现方式,扩大了学习资源的可能性。

2.理解信息时代本土知识和全球知识相互结合的重要性。

3.能够设计技术支持的课程知识,能够对学习资源进行重组。

4.能够利用技术工具获取、处理和管理学习资源,合理调配技术资源。

在课程内容方面,提供信息技术支持的境域化知识,让学生在比较贴近自然的、社会的、生活的情境中去体验、获取、理解知识;学习方式上,为学生提供参与的、探究的、动手的技术支持型学习环境,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分析解决问题、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学习评价方面,注重过程性评价,让学生利用电子学档充分展示个人学习成果和知识作品,利用量规工具进行个人自评和同伴互评,真正做到体现发展性的评价。

利用技术处理课程与资源,还包括开展实施技术支持下的课程计划。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能够适应教学中意外的变化,针对突发事件做出决断。信息化教学设计,不管写得多么完美,如果不能落实到实践,不能真正得以实施,其价值便无法体现。所以就需要教师对课程组织、活动组织、评价等方面的知能跟进——能够在教学实施中推动各类信息技术增强型的学习;能够应用信息技术来支持“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策略,以满足学习者多样的学习需求;能够应用信息技术来开发学习者高层次的技能和创造力;能够对信息化教学环境中学习者的学习活动进行管理;能够对信息化教学中学习者的学习进行评价;能够在评价中恰当地应用信息技术;能够利用信息技术资源来收集分析数据,解释发布结果,以提高教学实践和优化学习;能够应用多重评价方式来选定适合学习者使用的信息技术资源。

四、新的课堂管理

教师需要认识到,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中,学习不再是可以按照预先的设计完全控制和掌握的,这对教学实施来说是个巨大的挑战。这也就意味着,信息化教学环境对教师的教学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课堂管理是教师开始使用技术的时侯最为关心的问题。教师需要了解,在技术丰富的课堂环境中应该采取不同的组织管理策略。教师设计中应该有专门部分用来考虑课堂管理问题,包括描述怎么分组、课堂怎么组织、时间怎么安排、设置位置怎么移动。教学管理还包括收集和管理一系列数据,包括学生学习标准、支持学习的资源、评估学生学习进步的数据。

要最大限度地利用技术资源,需要教师有一定的组织策略,针对不同的学习活动策略性地组织课堂环境,甚至对课堂的布置进行调整,以便最大限度地发挥技术的作用,支持新的学习形式,或者设想出新的使用技术资源的途径,针对学生的学习需要寻找其他的学习资源。

技术能够为教师提供新的思想,连接专业人员和其他共同体成员,能够通过正式的及非正式的方式突破学校地域的限制,也能够在教师应用技术的过程中为教师提供后续的支持。另外,技术能够为信息化教学的新手教师提供有效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范例。特别是信息化教学作为一种教育改革的努力,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技术支持的共同体中,教师可以减少挫败感,减少作为改革先锋的孤独感,可以同实践者共同体和信息化教学专家进行广泛的交互,获得支持和指导。

信息化教学,说到底是一种教学的改革。在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学习焦虑、困难以及对未知的恐惧在所有的变革过程中都是必然存在的,特别是在初期。风险是任何变革所必然遇到的,如果缺乏承受风险的能力,如果不愿意冒不确定的险,就不可能产生有意义的变革。信息化教学需要教师对课程教学活动进行重组,这种重组必然带来学习效果的不确定性,特别是短期内的效果。从事信息化教学改革的教师,必须对这种风险具有足够的认识,做好必要的心理准备。教师需要认识到,虽然信息技术为提高教学质量带来了很大的潜力,但是这种提高很多时候依靠现行的评价体系是难以测量的,所以在信息化教育改革的路途上,并不会充满鲜花和掌声。但是也不必因此而沮丧,教师可以通过在场或在线的实践者共同体,相互提供支持;只要相信,信息化的教学改革对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确实是有很大作用的,那么,就会勇于排除困难,勇于承担改革的风险。

另外,学校和学区作为教育信息化改革的发起者,在改革风险的承担方面也必然需要负起相应的责任来。比如可以给开展信息化教学改革的教师提供一定的优惠政策,使他们不致于被学校的政策特别是教学评价政策束缚住手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