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12-22
/ 2

化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刘佐信

关键词:化学教育;情感教育;素质教育

作者简介:刘佐信,任教于江苏省张家港市后塍高级中学。

在教育改革大潮中,化学教育也随之产生了转变。情感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方法进入了化学课堂。情感、态度、价值观也是新课标中三维目标中的一个。

让我们快乐的进行教学,让每一堂课、每一个学生开始就有一个好的心情、能够愉快地进行学习。

快乐能激起学习兴趣,学习兴趣能开发学习智力,快乐能够创造成功。情感教育是教学突破口,是以和谐整体发展每个学生的素质为归宿点。教师要以现代教育思想和学生情感发展理论为指导,积极创设情景,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深化教与学的感情,积极投身到化学教育的情感建立之中。

一、情感与情感教育

情感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是来自生命的内在的激动,是无可抑制更不能征服的。情感的过程就是通过内心体验来反映客体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

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以及信念,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身心健康。所以,情感教育就是促进学生身心感到愉快的教育。只有充分发挥情感教育的功能,才能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二、化学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原因

1.情感是教学过程中客观存在的要素

在化学课堂中,教师精神饱满,学生认真听,积极想,踊跃言,实验时认真观察和操作,这种和谐、活泼、严肃、有序的积极情感气氛,指引和维持着师生的教学行为,能排除教学中遇到的障碍,是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的必要保证。

2.情感教育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在教育部最新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中化学教学大纲(供试验用)》中明确指出高中化学的教育目的,其中“情感态度”条指出:“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教育他们关心环境、能源、卫生、健康等与现代社会有关的化学问题。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勤奋、坚毅、合作等优良品德。”可见,情感教育本身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3.情感是学生学好化学知识的重要因素

通过对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广泛的调查与分析,发现成绩与兴趣呈高度正相关。如参加化学竞赛的学生中对化学感兴趣的人数最多,足见兴趣(情感)是学好化学的重要因素。

4.情感也是教师成功的关键因素

毫无疑问,教学过程要主要解决的是如何把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这需要教师的精心策划和学生的主动参与。师生间良好关系的建立和维持需要相互信任,而信任就是一个感情问题。有化学教育专家说,在化学教学中,教师的理解、兴趣和喜爱,要导致学生的理解、兴趣和喜爱,即发生情感的共鸣与转移,这既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也是优质教学的重要标准。

三、化学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尝试

在化学教学中加强情感教育,应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和认识特征,遵循优良情感发展的一般规律,从化学学科特点出发,做到创设情境触动情感、改进教法引发情感、利用教材陶冶情感、爱生有方点燃情感、满足需要延伸情感。

1.创设情境触动情感

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情境中的各种因素往往对情感的产生起综合的作用,此即“情感的情境触发规律”。根据这一规律,在化学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相应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或如临其境,有直观的形象可以把握,有浓烈的氛围可以感受,有愉快的活动可以参与,触“境”生情,引发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促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

例如,又如,在“盐类的水解”教学中,针对“盐溶液是否都呈中性”的问题,可创设实验探索的情境:将分别盛有NaCl、CH3COONa、NH4Cl三种盐溶液的烧杯置于学生面前,先让学生推断它们的酸碱性,然后引导学生用PH试纸或紫色石蕊试液测试、验证,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亲自实践中发现问题,形成认知冲突:盐不能电离出H+或OH-,为什么有的盐溶液却会呈现酸性或碱性?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讲课会像磁铁一样牢牢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学生的思维活动和情绪也和教师的讲课交融在一起,使所讲知识溶解于学生的思绪之中了。

2.改进教法引发情感

情感与认识存在着制约和促进的规律。根据这一规律,在化学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善于以知育情,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端正和加强其情感的倾向性、深刻性和稳定性,让理智支配情感。其次,教师要善于以情促知,针对学生苦学厌学现象,要发挥情感的动力功能,增强教育内容和方法的情趣,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使苦学厌学转化为“乐学”、“好学”。

在化学教学中,对许多知识难点的分化,教师必须运用恰当的方法,做到深入浅出,让学生易学、易记。使学生在认知过程中,非但不感到艰涩、困苦,而且还能够饱尝成功学习的欢乐。例如在高中化学“氧化——还原反应”这一难点教学中,有的教师采用对比、联想、浓缩、提炼等方法,使其中涉及的氧化与还原、氧化剂与还原剂、化合价升高与降低、电子得与失等诸多概念,清晰、明了地被学生所理解和接受,学生感到的不是这部分知识的杂乱、难记,而是有序、有理、有趣。

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要求教师必须善于探索,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做到寓学法训练于教学之中。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成功之处就在于运用典型范例,指导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逐步学会学习,增强学好化学的信心。

3.利用教材陶冶情感

“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在化学教学中,注意挖掘和利用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和科学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爱科学的情感,是化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在这一点上,化学较其它学科有着许多独特的优势。但必须采取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方式、方法,做到有理、有据,以理育情。例如,在教学中,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融化学原理和规律于工农业生产实际和社会生活的应用中。

在讲“元素化合物”内容时,可结合我国的丰富矿产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的新成就,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在实验教学中,要积极创造条件,指导学生认真操作、细心观察、大胆探索,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创造的科学品质,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讲《元素周期律》一节时,告诉学生:周期律是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经过自己多年的刻苦研究于1869年提出的,一百多年来的科学实践证明,周期律学说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一个勋业。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这个勋业,看看这一节的内容对我们的学习会有什么帮助?以此引起学生对科学家的敬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信心,从而对"元素周期律"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4.爱生有方,点燃情感

在一定时间和范围内,情感可以感染到一些人,移情到与此相关的一些物上,此即情感的感染和迁移功能。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校长肩负的重大责任对他的精神世界——他的道德情操、智力素质、意志品质提出了许多要求。其中一个最重要、最主要的品质就是:深深热爱孩子。”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情感教育最根本的途径是教师用爱心和真诚感人、育情,“情之感人往往超过理之化人”。教师应该善于将深厚的情感传递给每一个学生。

5.满足需要延伸情感

每个人都渴望成功,学生在学习中也是如此。每一次成功需要的满足,其实都是对其成功行为的强化。在教学中,学生对学习生活的成功体验所产生的快乐情绪,更有利于增强其学习的热情和动力。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告诫教师:“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时时学习的愿望。请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这关键在于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获得成功体验的机会。教师要学会处理好学习命题与学生应付出的劳动之间的关系,设置有一定难度的学习命题,帮助学生获得具有一定挑战性的成功体验;同时,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不断地超越自我,使其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取得新的进步;教师要依据学生的个性特长,为其提供特殊学习命题的成功机会,可采取“分步评价法”。这不仅仅是为了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情绪体验,更重要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

教育家斯宾塞提出:“教育要使人愉快,要让学生于快乐之中掌握知识。”揭示化学的本质、展示化学的巨大魅力和作用、激发学生认识化学和了解化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化学的教学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指望在短时间内收到明显的效果,只能靠日积月累。因此培养学生的化学素质,必须长期坚持,既要有长远的目标和计划,更要有顽强的毅力。在化学的教学过程中做到“润物细无声”的渗透式教学,通过耐心的启发,步步的诱导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和领会。在求知欲强、充满好奇心的中学生面前,教师应该是一个无所不知的化学家形象。教师须起到模范作用,为人师表,严谨治学的态度影响学生和感染学生。这种教师情感的引导是潜移默化的但却是永恒的。

参考文献:

[1]卢家楣.以情优教——理论与实证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2]叶建农.谈化学教学中问题情景的创设[J].化学教学,2006(10).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后塍高级中学

邮政编码:215600

AboutSentimentEducationinChemistryTeaching

LiuZuoxin

Abstract:Sentimentisanimportantpartofhealthypersonality,andsentimenteducationisanimportantwaytocultivatehealthypersonality.Therefore,itisanimportantelementofseniorhighschoolchemistryeducationandanimportantfactoraffectingchemistryteachingquality.

Keywords:chemistryeducation;sentimenteducation;quality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