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习评价理念的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德育渗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0-20
/ 1

基于学习评价理念的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德育渗透

范小燕

范小燕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乔司中心小学311100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小学阶段语文教学要在进行语言训练的同时,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政治思想教育,让学生从小受到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尊敬守法,做新世纪有用人才的教育。本文即是基于学习评价基本理念下对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德育渗透所做的探讨。

关键词:学习评价小学语文德育渗透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曾明确指出:“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要发现并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语文教育,凭借教材进行应该是主渠道。而语文是渗透德育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德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为21世纪培养的新学生首先应该是富有民族气节、遵纪守法、热爱自己祖国的爱国主义者。因此,从小学开始加强这方面的教育,打好思想政治基础是新世纪的需要,也是新世纪赋予我们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在创设问题情境中渗透德育

小学阶段的孩子正处于“爱发问”的好奇阶段,有很强的可塑性,教师要善于创设各种有趣、有探索价值的问题情境,使学生迅速地进入课文预定的情境,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寻求正确的答案的同时,又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但是,教师不要刻意地去空洞地说教。

二、抓住语文学科的特殊性渗透德育

语文科的重要特点是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辩证统一。因此,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要潜移默化,要在渗透上下功夫,要在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使学生的思想政治受到洗礼。学生在理解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就会受到爱国激情的感染,从中接受教育。其中,最重要的做法便是在课文中找寻德育启悟点。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在课文中给德育提供切入的空间,既要顾及主题,又要在主题的方向上对学生给予品德的渲染,将文学艺术与爱国情感相联系,让学生对我国的传统文化作品有自豪感。这就是一种德育的熏陶。

三、渗透德育教育,注意与学生实际情况相结合

现在的小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一方面他们拥有优越的物质条件,知识丰富,富有想象力,思维活跃;另一方面,由于他们全家宠爱集于一身。长于温家暖房,少经风吹雨打,又大多比较自私,依赖性强,意志不坚强,心理承受能力差,不会与人交往相处。教学中我结合这种情况,增强渗透思想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和目的性。

结合学生实际,有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结合学生实际理解内容,并围绕学生实际情况确定渗透德育教育的侧重点;二是结合实际,引导学生自觉用受到的思想道德教育指导自己的行为,把德育落实到实处。

在听说与习作训练中,本人更注意与学生实际的联系,让学生有物可言,有话可写:

1.抓住现实社会中的热点问题进行训练,比如三峡大坝截流、神州飞船遨游、北京奥运会筹办等。

2.抓住生活中随机发生的事情,教会学生从小事中发现“大”题目。

3.就地取材,进行训练。我们当地风景优美,历史上涌现出了许多名人,如今发展更是日新月异,训练中我引导学生抓住家乡美景和变化,进行爱家乡的教育;抓住近现代革命中所涌现出的优秀人物故事,进行革命传统文化教育,展望美好未来进行远大理想教育。这样进行训练,既发展了学生的观察思维表达能力,也使学生在训练中进行了自我教育,自我提高。

四、渗透思想道德教育,注意与语文教学改革相结合

以往,在应试教育的重压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发生畸形变异,教师不是主导而是主演,学生不是主体而成了学习的“奴隶”,以致陷于费时低效的窘况,渗透德育多流于空泛,成了一句空话。如今,在素质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我们努力探索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新方式、新方法,大胆改革,利用多种手段调动学生的自主性,自觉学习知识,主动接受教育。

五、养成教育中渗透思想道德教育

公民意识、爱国意识等思想政治教育是德育的非常重要的内容,但绝不是它的全部内容,德育教育还有一个必不可少的内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小学阶段,特别是低年级是对一个人行为习惯影响最大的一个时期。而一个人行为习惯的养成取决于其本身的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小学语文教材所负载的德育功能,抓住教学中的一点一滴,抓住学生的一言一行,加强对学生的道德素质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进行全方位的德育渗透。

参考文献

[1]余艳谈小学生想象力的培养[J].新课程,2014,(3)。

[2]夏静试说小学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J].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2015,(12)。

[3]雒玉龙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析[J].学周刊,2017,(5)。

[4]高晓梅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才智,2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