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强大诚可贵,国民谦虚价更高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1-11
/ 2

祖国强大诚可贵,国民谦虚价更高

崔根昌

(山西省晋城二中,山西晋城048000)

摘要:目前国内在爱国方面有两种倾向,一种根据实际国情对不当的声音、违背客观规律的行为及违背历史事实多持批评的态度;第二种则对社会成就过度地夸大,持盲目的乐观态度,且对公知们颇有责难和攻击的态度。

关键词:民族自豪感;盲目爱国;国力短板;硬实力与软实力

四十年的改革开放路,无疑使祖国富强了。综合国力的增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基础设施的逐步改善等成就旱已有目共睹。尽管仍有不完备之处,甚至是有矛盾,但并不妨碍国人日益增长的自豪感。

笔者以为,自豪应该在理智和清醒的基础上自豪。否则,这种自豪会膨胀出征服全世界的欲望,二战时期的德、日两国走的不正是这样一条路吗?

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强弱不仅仅只取决于硬实力。就战略纵深度、人口、工农业生产能力、资源量、战略核威慑能力等方面来看,中国无疑可堪称为世界大国,可大国就一定是强国?就上述硬实力而言,也只是相对的。我们能按人口去平均吗?从战略后备资源支撑力和环境危机来看,我们仍然没有多少乐观的理由。就经济实力而言,充其量也只是实现了基本温饱,尚不能完全抵御世界经济风浪的动荡和冲击。况且,就国内来看,贫困人口仍有不容小觑的比例。

笔者认为,衡量国家综合国力,绝不能仅仅只看GDP,看GNP更科学。鸦片战争时,中国的GDP是英国(“日不落帝国”)的6倍,照样被英国打的鼻青脸肿,满地找牙,还不得不签订屈辱的《中英南京条约》。也不能只看战略核弹头、核潜艇、航空母舰等数量。当然,这些硬实力固然重要,可是文化教育、公众安全感、社会福利、科技教育实力、纠错能力、司法公正度、人权状况、意识形态……也是需要高度重视的软实力。

显而易见,我国目前面临着无法回避的诸多压力和困局:1.巨大的人口消费压力;2.人口就业压力;3.低水平的教育压力;4.资源日趋减少甚至部分资源枯竭的压力;5.水土流失、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地退化等生态压力;6.环境污染的压力。还有全民综合文化、文明程度仍亟需提高;仍然办不出像耶鲁、哈佛、牛津和剑桥等像样的名校;科技进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和战斗力的周期仍然很长;政治制度依然需要进行深层次改革。这些困局会让国家缺乏战略支撑力。

且不讲有如此多的负面因素,纵然如某位高层智库成员所讲的“全面超越”世界强国,我们也无需张扬。低调、谦虚不仅只是个人应该具有的优秀品格,也应该是国家的高尚国格。不显山露水,悄悄发展,这个国家会强大而有魅力。要坚信“满招损,谦受益”之古训。

本来就有国际反华势力无端指责“中国威胁世界和平”,恰好部分有地位的“高”人以张狂的“民族自豪感”授敌对势力以口实。这类人不遗余力地引导国家决策者与假想敌(美国)进行军备竞赛。诚然,强大的、适度的、高质量的国防力量是必不可少的。没有强大的国防力量哪有国际、国内的和平环境。但是军备投入过度,必然影响其它建设的投入,也会严重影响民生。前苏联的解体固然有其多方面的原因,须知在冷战中与美国的军备竞赛也是垮台的重要原因之一。

笔者有一个基本的判断:如果美国果真是中国的敌人,那么它巴不得我们与它进行激烈的军备竞赛,故伎重演。若真要参加这样的竞赛,想想后果将不寒而栗。

实现民族复兴之宏图大业,是每个国民之梦,确需祖国蓄“实(实力)”待发,没有实力,只能是黄粱美梦。建国后的近三十年间,我们也曾支援过亚、非、拉的世界革命。可终因实力不济,没有将它们纳入我们的势力范围。古兹曼们和波尔布特们终究没有能力让他们的国家成为中国的“加盟”共和国。

1894年的甲午海战,排水总吨位位居世界前列的中国海军不可谓不强大,然而最终不得不败。败就败在国家软实力上,可悲否?需知,洋务运动能从西方引进坚船利炮之重器,却没有能引进西方先进的制度、文化和文明成果。甲午之败,败于清廷保守派的“天朝上国”观念之手。“天朝上国”之观念古已有之。“居天地之中者曰中国,居天地之偏者曰四夷”。在此观念的指导下,面对慈禧太后的六十大寿庆典,在颐和园建设与海军建设中,当时的统治者选择了前者,为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失败埋下了伏笔。不料,许多人早已将这一失败的教训忘得一干二净。“天朝上国”思想又死灰复燃。顺境时飘飘然,失败时痛骂国耻,悲剧屡屡重演。

二战期间,德国曾用铁蹄踏遍了欧洲大地和北非,但最终以惨败而告终。日本的刺刀也曾捅遍了东亚,其结果众所周知。何以至此,虽则船坚炮利,但却忘记了“正义”也是无敌的利器。

我们的国力是强是弱,既要纵比,也得横比。若纵比,从鸦片战争至今,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发展用“腾飞”二字来形容,决不夸张,真让国人骄傲和自豪;若横比差距仍然不小,面对差距绝对容不得国人丝毫轻视和懈怠。若有懈怠,灾难性后果,绝非危言耸听。

知其差距,才会有强烈的危机感、责任感和谦卑感。谦虚使人进步,使人警觉,能让国民奋发图强,奋起直追,才能实现民族复兴梦;骄傲使人落后,落后真的要挨打,这早已是不争的铁律。

清醒的民族自豪感让国民挺起的是不屈的脊梁,站起来能让国民看得更高更远,能用世界的视野看世界、看中国。看得更清晰明白。反之,用中国的视野看世界、看中国,其结果越看越糊涂。

吾尝叹曰:有风声,有雨声,读书声有几何?君不见,众多颇似贵妇的人成天抱着宠物狗满世界地得瑟,她们读书吗?有国事,有家事,天下有几件事需你费心?君不见,多少土豪沉沦于声色犬马之中,他们关心国事吗?有顶层设计已经足够了,用不着他关心天下事。

吾有三劝:

一劝“爱国者”们虚心学习,学习所有个人、所有国家的有益之处;即使自己再完美,也不能否定他人的优点,再小的优点也值得学习。尤其应该向敌手扬弃性学习,学习他们的科学、技术、励精图治精神和敬业精神。在日本街头无处不见中国文化的踪迹,若他们没有努力向中国学习的过程,没有深刻了解中国的过程,没有清醒地对比过中日两国的力量差距,他何以强大?小小弹丸之地何以有胆量欺凌中国五十年之久(1894——1945)。向中国学习早在汉唐时期就开始了。须知在传统文化方面,中国可是日本的祖师爷。应该说日本人对中国文化的熟悉程度并不比普通中国人差。

再学点历史知识,以史为鉴可知兴替,认识问题更全面、更清晰。

百年来,中国屡遭列强欺凌,是因为中国屡屡拒绝接受西方先进文化、文明成果和技术;近几十年以来,中国又丢弃了自己最为优秀的传统文化。如果将二者有机地嫁结在一起,并付诸认真地实践,祖国岂有不强大之理。

二劝各位少树敌,多结友,多听不同意见,海纳百川,兼容并蓄。改改扣帽子、打棍子、揪辫子、吹牛、拍桌子的毛病。与人为善,耐心听完对方的观点。

三劝诸位少安勿躁,别急着武统台湾,台湾只有区区三万五千平方千米(不足山西的三分之一)。我们历史上失去的还有一百六十多万平方千米疆土,其面积是台湾的五十多倍。在那广袤的土地上其资源总量是台湾的数百倍。不急,他们不会独立,他们也有梦,还“梦想”着“反攻”和“统一”大陆呢。更何况台湾居民也是中华儿女、炎黄子孙。他们讲着汉语,写着汉字,过着春节。依然与大陆人民血浓于水。双方只不过是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的矛盾。若非要动粗,是否也应该考虑他们的死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