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关注重点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关注重点

王海平

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解放路小学224300

摘要:多年来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和课程理论的影响,我国应用题教学的价值定位、课程的内容体系、呈现形式、教学模式和方法一直没有重大突破。学生普遍感觉应用题难学,教师也认为应用题难教,应用题教学似乎己经成为一个难以攻破的堡垒。以解决问题为核心的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向我国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改革展现了新的理念,并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数学重点

教学是科学,更是艺术。应用题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教学的难点之一。在应用题的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通过演示、观察、分析,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与应用,从而培养学生应用题的思维能力。

一、传统小学数学应用题存在的问题

1.教学仅仅注重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应该说应用题在培养儿童思维能力方面作用是巨大的。传统的小学数学应用题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这方面教师也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也是可以继续深入研究的教学领域。同时也应清楚地认识到思维能力不等于逻辑思维能力,思维能力还包括直觉思维、形象思维、发散性思维等。

2.教学“类型化”现象严重。不同版本的小学数学教材对应用题教学内容的安排也有差异。应该看到分类是给老师教学作依据的,教材也只是教学的参考,若老师在教学中也向学生灌输这种分类思想就不恰当了。但一些教师喜欢设置“典型例题”,将应用题划分为几种类型,每种类型都有一种确定的解法,他们热衷于学生背几个公式或关系式,使学生拿到题目不是去分析而是去套公式。在这样的教学下,学生不能对所学知识产生有效的迁移,解决实际问题无从谈起。

3.呈现形式单一,结构封闭。虽然编写教材时考虑到学生的识字水平和认知水平,低年级应用题的呈现形式多以图画表格为主,但从中年级开始大多用文字来述说应用题,大段的文字无法激发学生解答应用题的兴趣。而且从传统应用题的特点可以发现,应用题的编写总是要求条件充足而不多余,答案也是唯一的。应用题结构封闭、讲求完备性带来的弊端就是学生在解答应用题时容易形成思维定势。

4.内容远离生活实际。传统小学数学应用题的设计并未紧贴时代脉搏,学生不熟悉或已过时的生活内容仍可在教材中见到。一般来说,教材编写完成之后有一定的使用周期,教材的稳定性和社会的变化性是一对永远存在的矛盾。

二、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对策

1.注重题目结构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对题目结构的分析是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关键,也是解题的核心。牛卫华等人的研究表明,学习困难学生解应用题的困难并不主要表现在解题比例上,而在于分析假设认知活动的差别。与优秀生相比,学习困难的学生缺乏对题目中隐含条件和中间状态的分析。解决应用题关键在于发现解法,就是在“问题——条件”之间找出某种联系和关系,通过分析题意,明确题目的已知条件,挖掘题目的隐含条件,通过分析隐含条件实现由已知到未知的过渡,最终解决问题。

2.图文表达,解析题意。众所周知,直观的图示是解决一切数学问题最常用的办法,也是解答应用题至关重要的一步。首先,教师要引导小学生学会在草稿纸上通过模拟演示、实物操作、几何画图或示意图等多种分析手段,将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更直观地在草稿纸上示意出来,以上述多种直观可见的方式降低数学应用题的思维难度。其次,要引导学生掌握解析应用题常用的两种最基本的逻辑思维方法:分析法和综合法。一般来说,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掌握综合法,即从应用题的已知条件出发,再利用学过的运算法则或者数学知识,向着问题的结论方向写下解题思路。而与此相反的思维方式是分析法,即从应用题的结论提问出发,寻找结论提问与题目哪个已知条件不谋而合。显然,这是种“倒推”式的思维方式,即人们常说的逆向思维,有一定的难度,学生不太容易掌握。这需要老师的耐心引导和经常鼓励,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应用题的最后问题想起。常见的引导式教学用语如下:“同学们,要解出这个问题,我们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呢?……”由此通过一步步逆推分析,就能把应用题里的数学未知量变成两个已知量相互之间的逻辑关系,即可通过已知量间的某种运算得出所需的未知量。这样的话,学生就可通过对图示法、分析法、综合法等的灵活运用,在基本算术运算律及数量关系的基础上,一步一步解析应用题,直至最终求出问题。

3.渗透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两步或两步以上应用题涉及的数量关系比较复杂。学生要从当前的问题状态达到需要的目标状态,必须对数学信息和问题之间直接或间接的联系进行思考与分析。在这个过程中,分析与综合这两种思维方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分析法着重沟通条件与问题之间的联系,把复杂的问题分解成连续的简单问题;综合法着重研究已知条件之间的联系,派生出新的信息,为解决问题增添新的资源。分析法指向明确,比较简练;综合法有助于“边理解题意边思考”的习惯的养成。

参考文献

[1]李学田关于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策略的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6,(27),24-25。

[2]杨昌秀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研究[J].山西青年,2016,(17),17-18。

[3]百美芹浅议小学数学的应用题教学[J].新课程(小学),2016,(03),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