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式教学在病原生物与免疫学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0-20
/ 2

对话式教学在病原生物与免疫学中的应用

华小琴

华小琴四川省南充卫生学校637000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要求在教学活动中要坚持师生之间的平等、真诚、合作等原则。这样的教育形式才能够确保学生在和谐的氛围内获取到更多的知识,提升自身的技能,增强自身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关键词:对话式教学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应用

一、在病原生物与免疫学中开展对话式教学的必要性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是一门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学生通过对这门学科的学习,能够应用所学到的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老师可以利用好这门学科的特征作为引导学生学习的切入口,结合学生的兴趣精心设计出相关的对话话题。这样的教学过程,让学生在与老师的对话中把所需要学习的知识进行转化。在老师的引导下,师生之间的对话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再通过应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了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因此,在病原生物与免疫学中开展对话式教学具有非常好的教学意义。老师在进行话题设计时,要结合这门学科的特点,从自然现象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来收集更多的资料,提升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参与到对话探索活动当中。开展对话式教学,老师必须对教学内容非常了解,同时还需要整理更多的相关知识,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以便能够针对学生所提出的不同类型的问题进行解答。让学生通过对话式教学掌握到专业的知识理论,提高了自身的综合素质,有利于学生应用知识来进行临床实践。

二、话题设计要符合学生的思维模式

在开展对话式教学活动中,话题的设计一定要把握好难易适度,要考虑到学生的学情,设计出更多符合当前学生思维模式的话题。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利用自身已经掌握的知识来解决问题。此外,老师还需顾及到话题应该具有一定的启发性,让学生对这门学科的更多知识充满好奇,提高学生的求知欲。

比如:我们在讲解病毒的相关知识点时,老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以下几个话题,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1.在去年夏天,我市发生过几次大规模的病毒感染事件。

2.在你身边有没有患过水痘和麻疹的朋友?你们有没有对其进行观察具体的病症表现是什么?

3.当我们被所饲养的宠物咬伤或者抓伤时,我们应该对伤口如何进行处理?

对于老师所整理出来的这种类型的话题,在教材中并没有一个系统的标准答案,因此学生需要借助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对话题进行思考与分析,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讨论才能够得到结论。这样的话题设计,让学生感受到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这门学科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让其对所传授的知识点不会产生一定的抵触心理,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三、话题设计要能够突显重难点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最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就是无法抓住教材中的重难点。因此老师在进行话题设计时,要充分地考虑到知识结构中的重难点,及时地对学生的学情进行了解与分析,对学生还不了解的重难点结合起来进行话题设计,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对这门学科的知识需求。

比如:我们在讲解病毒的生物学特性知识点时,要意识到这个章节中所需要突显的重难点即病毒的复制周期。通过对学生学情的了解后,老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以下几个话题:有包膜病毒和无包膜病毒的复制周期为什么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这两种不同类型的病毒的复制周期中,出现不同表现形式的阶段是什么时候?两者的表现形式各为什么?这样的一个话题设计,让学生能够带着问题来进行学习并思考,而且话题的设计还具有一定的启发性,让学生能够轻松地解决知识中的重难点。

四、话题设计要与生活相关联

当前学生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信息时代,他们获取信息的速度与方式呈现出了多元化的形态。为了能够更好地响应新课标中的要求,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提高社会责任感以及职业素养,老师在设计话题时应该更多地关注当前所发生的热点事件。通过有意识地设计,让学生把专业知识与现实生活进行关联,吸引学生参与到话题中,提高话题的质量,让学生充分地意识到学习专业知识的重要性。

比如:我们在讲解免疫学的超敏反应知识点时,老师可以结合有的同学在饮用了牛奶之后就会腹泄的现象设计话题。再比如:老师结合某位学生在更换了新的化妆品之后为什么会产生皮肤红肿的现象等话题来与学生进行讨论。这类型的话题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有一定的关联性,马上就可以让学生积极地投入到话题的讨论当中。再比如:我们在讲解微生物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影响这一个知识点时,可结合当前社会中出现的一些重大食品安全方面的新闻事件来引导学生讨论当食品中出现大量的肠道细菌时,误食人群会出现什么样的临床病症。这种与社会焦点相关的话题,能够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对学生有着非常深刻的教育意义。

五、结语

对话教学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重点强调的是对人的教育。通过在病原生物与免疫学中开展对话式教学活动,有效地实现了老师为学习主导向学生为学习主体的过渡,提高了这门学科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高原张玉娴彭正梅对话教学论:发展与变革[J].全球教育展望,2011,(05)。

[2]黄子杰程广文大学的课堂教学:从提问走向对话[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