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的问题能引发学生思维跃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09
/ 2

提出的问题能引发学生思维跃动

葛利

安徽省泗县长沟镇姚王小学234300

摘要:中国传统的填鸭式教育模式一直被大众诟病和摒弃。为了能改变目前的教育现状,诸多教育学家提出了素质教育的口号。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发展,人们对教育理念也提出了更高地要求。然而,我国目前的教育理念,仍然存在诸多问题,特别是在引发学生思维跃动方面,同日本、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诸多差距。经过研究,笔者发现提出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引发学生思维跃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这种提问,提出的问题需要有一定的四维空间、趣味性、直接性和可延伸性,这样不仅能够不断提升学生思维跃动,而且还能促进我国素质教育理念的发展,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推动民族创新。

关键词:思维跃动问题对策

学生有了问题才会探索,只有主动探索才会有创造。这有四点值得教师关注。

其一,创设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思维空间。有了思维的空间,才有思维活动,才会有自主学习。例如:在教学分数应用题时,让学生对于含有分数的句子尽可能从多方面进行联想: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7/8,可以联想到什么?学生在此启发下,回答异彩纷呈:1.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8/7;2.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1/7;3.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少1/8;4.男生人数是男女生总人数的8/15;5.女生人数是男女生总人数7/15;6.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总人1/15……像这样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可以使学生进行多方位的联想,自觉地追索尽可能多的阶梯途径,为学生留下充分的思维空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其二,创设的问题要有一定的趣味性。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和年龄特征、知识经验、能力水平、认知规律、智力水平等因素,抓住学生思维活动的热点和焦点,根据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背景材料,从学生喜闻乐见的实情、实物、实事入手,采用猜谜、讲故事、辩论、竞赛等形式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疑问,激发探索欲望,乐于发现问题、自主学习。

例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我这样设计:有2个苹果,平均分给小明和小刚,每人分到几个?请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苹果的个数。学生很快伸出一个手指。我接着问:现在有一个苹果,要平均分给小明和小刚,每人分到几个?请用手指表示分到苹果的个数。这样,学生一下子懵住了,有的学生会用半截手指表示,问他表示什么意思,他说表示“半个”苹果。我问到:你能用一个数表示“半个”吗?孩子们这下子可真被难住了。这时,一种新的数(分数)的学习,就伴随学生自身的情感成为他们自己学习的需要。

其三,增强问题提出的直接性。例如:在教学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时,设计这样一张表格:

经过观察,学生马上回发现表格自身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不可能为0.145米也不可能是13.9米。教师只需问:错在哪里?学生:小数点点错在了位置。在么一种情境中,学生能从心理上直接形成一定的概念。

同时,由于小学生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的不足,仅靠兴趣还发现不了实质性的问题,也提不出关键性的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向学生提示寻找问题的角度(为什么?怎么样?),提出问题的方法(追问、反问、联系实际等),渗透数学思想(化圆为方,化曲为直等),贯穿于整个四十分钟的课堂教学中,便于他们自主创新学习。

其四,创设的问题要有一定的可延性。当一节课结束时,大部分学生一般都能得出一个满意的答案,也会高高兴兴地走出教室。无可否认,课堂教学确实解决了问题,也完成了教学目标,但这是理想的教学吗?对于当今教育来说,显然远远不够的。因此,在每节课或每段知识结束时,设法在学生心理上留点儿余味,可以为以后的课蒙上一层神秘面纱,为学生的创新学习提供一些可需素材,使学生有“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之感,使其不管是课前、课后,自始至终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例如:在学习了异分母比较大小后,有这样一个练习:把3/7、6/13、4/9、12/25用“>”号排列起来。对于这道题,学生通常都是采用通分再比较的方法,但由于公分母太大,解答时非常麻烦。于是,教师提醒学生,比较大小,有两种方法,1.分母相同,比较分子大小;2.分子相同,比较分母大小。部分学生的灵感也就在这里被触发了,使得学生将这种自主学习一直延伸到课堂结束,延伸到课外去。又如:在教学质数和合数时,提出哥德巴赫猜想,也就能很好地引导学生主动建立新旧知识的练习,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使学生勤于自主学习。

总之,新课改以来一直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数学课堂教学就应切实地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唤醒学生的主体地位,唤醒学生的自主意识,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董文江让学生学会自主选择让学生勇于承担责任[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1年10期。

[2]朱信宇拓展有的放矢,延伸训练高效[J].新课程(中学),2018年09期。

[3]崔金萍教学《鱼我所欲也》与拓展延伸[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7年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