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实验室管理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7-17
/ 2

高职院校实验室管理研究

刘催萍陶星名

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杭州310023

摘要:高职院校实验室是提高教学质量、提升科研水平和激发创造力的重要场所。实验室的建设是培养实践能力的最重要的环节,也是实现高职教育能力培养目标不可缺少的。加强实验室管理,建设科学信息化的实验室,是目前高职院校实验室建设的重要任务。高职院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资源管理、人员管理和信息化管理对于高职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职院校实验室管理

时代发展赋予了高职院校培养人才、创新科研和服务社会的艰巨使命。实验室是进行素质教育、培养实践能力的重要场所,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随着实验室资源日益开放,进出实验室的人员流动性增强,实验室安全存在隐患。学校通过开设实践课程、申报科研项目和校企合作等形式,充分利用实验室的资源培训师生的操作技能,不仅可以加强师生的实验室安全使用意识,同时也能提高师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升就业竞争力,培养创新型人才。本文中实验室的管理工作主要包括实验室安全、实验室资源、实验室人员和实验室信息化等多方面的管理。

一、实验室安全管理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管理制度是保证实验室有组织、有纪律地发挥作用的前提和保障,使实验室得以有效利用和管理。如《实验室安全制度》、《实验室卫生制度》、《实验室设备管理办法》、《实验室开放管理办法》、《易耗品管理办法》、《设备验收制度》、《设备赔偿制度》、《设备出借管理办法》、《易燃易爆易制毒危险药品管理办法》、《实验室学生守则》等。高职院校应该始终保持实验室卫生干净整洁,规范各类仪器耗材的使用和管理,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制定相应的突发事件应急措施,切实保证实验室运行稳定有序。

二、实验室资源管理

1.实验室仪器管理。高职院校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管理通常有仪器设备购置、仪器设备验收、仪器设备固定资产备案、仪器设备日常使用、仪器设备日常维护、仪器设备定期检查、仪器设备出借使用管理和外来仪器设备借用管理等。管理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细节包括仪器编号、合理摆放仪器、仪器摆放后贴标签、标签用铅笔填写仪器的名称/分类/编号/规格/型号/数量/单位、教师领取实验仪器流程等。这一系列的环节都应该采用统一管理、细化分工。做好实验室仪器的管理工作,有助于提高仪器设备的检验质量,提高工作效率,确保检验结果准确科学。

2.实验室耗材管理。高职院校实验室耗材管理应该始终坚持统一详细记录、专人负责、合理调配、节约使用的原则,根据物品的使用特点进行分类管理。人员调动时必须做好财物交接工作,自觉管好份内的各项物品。实验室耗材主要包括实验教学和科研工作所必需的玻璃器皿、试剂药品和易耗品等,在保证完成实验教学和科研任务的前提下,集中采购,加强验收,保证实验室运行稳定有序。耗材管理包括物品摆放和回收、物品标记、定期盘点库存、安全保管、降低损耗和控制库存量。对于实验耗材需求计划,要依据各部门所开实验项目、每个实验项目所需材料、实验室的数量、人数等情况进行审查并签字。

3.实验室资源共享。高职院校实验室通常都有以下几个问题:实验室面积分布不合理,实验教学拥挤,试剂器材等易污染,导致实验数据不准确;实验室的水电布局通常年代久远,与现有的仪器设备要求的功率不匹配,导致学生实验无法在同一时间开展,严重影响检测结果可比性;由于经费问题,有的仪器设备数量有限,有些仪器设备陈旧老化,为了完成某个实验,学生不得不排队等候使用,严重影响实验环节设计和教学质量。如果相似专业实验室仪器耗材等相互利用、相似专业之间互相配合使用、设备耗材相互借用,就可以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提高工作效率。实验室还应该注重对外交流,定期参加实验室的相关研讨会,通过交流合作取长补短实现知识资源的共享。高校实验室应该在优先保证内部教学和科研需要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形成开放式的实验室,为社会服务,达到实验室效率最大化。

三、实验室人员管理

高职院校实验系列教师是实验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验教学的基本要素,是实验室管理的主要执行者。实验教师专业水平和管理水平、实验室自身建设和良好的工作作风与整个专业团队的发展息息相关,实验技术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管理质量和教学效果。如果没有实验技术人员,任何一项实验教学和科研任务都不可能完成。这就要求实验教师应该具有良好的道德规范和素质修养、团队精神和认真负责的敬业精神,始终保持开拓进取精神,加强主动服务意识,注重提高自身素质,始终把实验室管理保持在相对较高的水平,保证实验室工作稳定发展,适应现代实验室管理的需要。

在大部分高职院校中,实验室管理工作都有专门的实验人员负责,专职教师大部分欠缺实验室建设管理参与性,而教师开展教学与科研是高职院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依据,应当创造条件让专职教师积极投身到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之中,并通过自身教学与科研探索实验创新,促进实验室的成长。

高职院校学生在实验室学习和实践中的主导性,突显出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实验室管理的优越性。通过实验室工作内容培训,选拔优秀的学生骨干参与实验室管理,不仅能缓和实验室管理工作量大、工作内容繁琐和管理人员不足的矛盾,更能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更多的技能训练。在学生参与管理过程中注意营造学生“身在其中”的归属感,能够促进实验室管理的成效,积极鼓励和指导学生参与实验室工作是实验室与学校沟通的天然桥梁。

四、实验室信息化管理

实验室信息化管理是将实验室管理和先进的互联网信息技术相结合,对实验室人力物力和日常事务等进行管理,从而提高资源利用率和教学科研效率的管理方法。将实验室的各种设备器材、教学软件及人员的管理与先进的现代化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相结合,使传统模式下的实验室各项工作在现代化信息理念和信息规范的引导下发生质的改变,促进实验室工作的现代化、开放化和高效化。

应用现代化网络技术构建实验室管理信息系统,其一可以减轻管理人员的劳动强度;其二可实现实验资源的共享,能合理调配实验资源;其三能快速地传递实验仪器设备使用信息的变化(如仪器数量的增减、借调、损坏、报废等),保证了各个实验仪器设备的使用状况及实验室管理信息的及时准确反映;最后校内外人员也可以预约实验室空闲时段,自主地选择合适的仪器设备进行探索研究,促进实验室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系统化、智能化。

合理有效的管理机制能够促进实验室各方面资源的优化配置,是实验室取得经济效益和科研成果的保障。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未来是智能化和信息化的时代。高职院校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实验室管理,合理定位实验室,通过实验教学提高高职院校大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实践操作能力,提高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为国家和人民培养具有竞争力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吴育廉搞好实验室管理工作的研究与探索[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0,(3),55-57。

[2]付华如何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2,(8),118。

[3]杨威浅谈实验室管理改革[J].生命科学仪器,2012,(10),16-18。

[4]侯建国高职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现状分析及我院改革[J].江西化工,2008,(2),144-145。

[5]李如兰浅谈当前高校实验室的管理问题[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0,24,(4),51-53。

[6]央宗浅谈高校实验室的管理[J].西藏科技,2009,(7),7-8。

[7]叶晓镭浅谈实验室管理的文化模式[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166-168。

[8]黄荔浅谈高校实验室的管理与改革[J].逻辑学研究,2007,27,(7),71-74。

基金项目

本文系2015年度杭州市属高校“产学对接中高职衔接培育专业建设工程项目”(课题编号:cxdj201504,课程主持人:陶星名)和2016年浙江省高等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基于项目导向、小组协作的高职《室内环境检测与治理》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课题编号:kg20160948,课程主持人:陶星名)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