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实践体验提升品德教育的实效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9-19
/ 2

增强实践体验提升品德教育的实效性

沈凯华

关键词:主体作用;趣味性;师生关系

一、明确目标,注重提升

思品课教学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三个要素。《新课程标准》指出,“以加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为主要任务,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树立法律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弘扬民族精神,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简言之,通过教学,要让学生正确对待“成长中的我”,正确处理“我与他人,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等关系”。明确了这个教学目标,再以此引领教学的各个要素。思想品德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的一个很大的不同点就在于它倡导动态的、建构性、过程性的知识观。例如,教学“保护环境基本国策”人教版九年级第四课二课时,为了说明我国存在严重的环境问题,笔者组织学生对自己周边的环境状况进行调查。课堂上对环境污染和破坏学生罗列了近百种现象,有的学生将调查到的污染情况拍摄下来,我组织学生结合调查资料展开讨论。因为经过现场观察,学生的体验非常深刻,从内心深处领悟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这一认识过程水到渠成。在经过充分讨论后,师生提出合理化建议并以调查报告的形式提交到当地环保部门,引起了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全校师生备受鼓舞。

二、活动课教学要贴近学生生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本书。”要让思想品德活动课教学不成为“死教学”,就必须有“源头活水”,这个“源头”就是生活。活动课教学内容的设置要以学生的生活需要为依据,尽可能地运用学生身边触手可及的事例,不应引用离学生太远的事例,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提出问题、引导思考和指导行动,努力使教学源于生活。例如,讲授“防范侵害,保护自己”(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一课时,笔者安排了这样一堂活动课。首先列举了与中学生生活实际比较贴近的案例,并用多媒体图片展示了生活中可能出现的一些情境:如上网聊天、交通事故、火灾、放学路上被不法青年跟踪等,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笔者走到学生当中了解他们讨论的情况,并适时结合教材内容,添加设问,加以引导,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日常生活中可能出现的种种侵害,在此基础上进行讨论探究,随后以小组为单位分别发言,教师进行总结和补充,并明确指出当意外险情或侵害发生时要善于运用自己的聪明和智慧保护自己,教育学生学会自我保护。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的认知有展现的过程,情感有渲染的过程,行为实践有体验的过程,从而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不但轻松实现了学习目标,而且这些事例教育了学生,感染了学生,自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活动课教学要有趣味性,形式要具多样性

教学的趣味性是指教师要营造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感到学而有滋味的氛围,吸引学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学得其乐融融。课堂趣味氛围的营造要求教师备课时必须考虑到在确定活动目的之后的首选目标。为了增强教学趣味性,对活动课内容可以采用调查、参观访问、小品、收集资料、游戏、分组辩论、课堂讨论、撰写心得体会和小论文等方式,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例如,教学“身边的诱惑”(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时,笔者用Flash动漫画引入了一则故事:放学回家的路上,小明和小强路过一网吧,看到网吧打出三折优惠招牌,小明禁不住对小强说:“走,进去玩玩,今天我请客。”小强会……请同学们续编故事结尾,并尝试用小品的形式表演。问题一经提出,学生即表现出了极大热情和兴趣,纷纷设计剧情。经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引导,最后续编三个不同结果,由几位不同的同学即兴表演。通过创设情境,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认识到,一个小小的错误,就有可能造成重大损失;一个看似不起眼的不良行为,就有可能导致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使学生深刻领会到在面对不良诱惑时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一定要学会拒绝不良诱惑,杜绝不良行为。利用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发挥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创设情境时应注意形式,力求趣味化、娱乐化和多样化,使其产生强大吸引力。这种教学形式符合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容易引起青少年的共鸣。活动讨论法在开发学生智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有较大的优势。它是以学生为中心,导师为载体,使学生通过推理、分析反复运用已学知识而达到训练学生自学能力、推理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能力的目的。活动讨论法有利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有利于自学技能的获得,这将有利于培养高素质人才教育目标的实现,从而满足当今与未来社会的需要。但我们也应注意到活动讨论法的局限和缺点。它要求时间要充裕、讨论主题要明确、学生基础知识牢固。

四、确立以学生为本的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放下架子,改变学生要绝对服从自己的观念,尊重学生,及时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夸奖其进步,帮助他们克服自卑感和树立自信心,这样就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内动力,进行自我调控,自我发展。同时这样也会形成融洽的民主师生关系,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记得对八年级学生讲到怎样面对网络时,学生提问踊跃且问题尖锐,当时对电脑还不是很熟悉,被问得有点尴尬,讲课无法按照备课思路向前进行了。如果强行制止学生,不理他们,课当然能讲完,但必然会激起他们的逆反心理。如果任由他们闹下去,这群网吧的常客又会怎样呢?“疏”绝对比“堵”的效果要好得多。当机立断,把学生分成几个组,并让大家讨论上网的利与弊,最后每个小组要派代表总结发言。学生以异乎寻常的热情讨论起来,我在巡视过程中也不时参与着他们的话题。最后总结的时候,全体学生都那么认真地听着思考着,这样不但达到了教学目的,对学生而言也是一堂难忘的课。创建和发展新型的师生关系,既是新课程实施的前提和条件,又是教学的内容和任务。在当今,我们应面向新时代,以学生为本,努力创建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学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内在心理状态如何,情绪高昂则效果倍增,情绪低落则微小”。在政治课教学中,除了改革教法外,我们认为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真正喜欢上政治课,也是至关重要的。我们觉得,作为思想政治教师,要自觉提高自身修养,扩展知识视野,具有敬业精神,并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艺术,展现教学魅力,激发每个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兴趣和热情;要经常深入到学生中去,关心学生的学习,关心学生的生活,要多鼓励,少训斥,多沟通,少冷漠;要善待学生,特别是对差生不歧视、不挖苦、不嘲笑。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真切地体会到教师对学生的一句问候、一个微笑、一丝关怀往往能激起学生对教师的崇敬和爱戴,能使学生终身难忘。

总之,思想品德活动课把课堂教学从传统的单向传播引向了双向或多项交流与互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个性得以张扬、能力得以发挥的舞台,增强了学生的实践活动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了积极、主动、创造性学习的目的。我们一定要转变观念、勇于实践,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真正做到精心设计、精心组织、讲求实效,提升教育质量,提升学生素质。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洪蓝中学2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