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一年级学生的课堂朗读更精彩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9-19
/ 2

让一年级学生的课堂朗读更精彩

李巨刚

李巨刚山东省博兴县博奥学校256500

摘要: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强调。一年级学生入学不久,在学完拼音后,开始了生字的认读,课文的朗读。这个过程是艰难而又漫长的。在这个过程中,如何指导他们在课堂上进行有效地训练,并迅速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呢?

关键词:有效途径语调语气角色情境激励和评价

课程标准(2011版)在教学建议部分提出:“各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各学段关于朗读的目标中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这无疑告诉我们,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强调。一年级学生入学不久,在学完拼音后,开始了生字的认读,课文的朗读。这个过程是艰难而又漫长的。在这个过程中,如何指导他们在课堂上进行有效地训练,并迅速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呢?

一、教师范读引领是指导朗读的有效途径

低年级学生有相当一部分识字较少,开始读课文时基本是单个字单个字地往外蹦,根本连贯不起来。在这种情况下,要让他们读得流利实在困难。这种情况下,教师的范读是非常必要的。许多简单的句子,老师一读,学生借助拼音再读,马上就能读得比较顺畅了。比如,一年级上册,刚学课文四季时,我就先给同学们范读了一遍,接下来,再让孩子们自己试着朗读时,绝大部分孩子读起来有滋有味的,让人觉得童真的声音真好听。

一年级上半学期结束后,再读课文时,许多孩子读起课文来就像老和尚念经,没有一点儿语气语调。比如学习《柳树醒了》一课时,我也是先范读了一遍,接下来,孩子们的朗读马上变了个样子,让人听了,就是读书的感觉。

二、抓住标点和语气词,读出语调语气

在朗读时,如果能够抓住关键的词句,对课文的品读感悟会有很大的帮助。一年级的课文中有许多疑问句和感叹句。要读出语气语调,必须借助句末的标点和语气词,疑问句必须读好疑问词,这样就能把句子的表达效果读出来,也能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的表达的语气有何不同了。比如: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要读好这个句子,要借助小问号,还要读重“到底”的语气,只有这样,才能读好这个句子。《棉鞋里的阳光》中奶奶把脚伸进棉鞋,奇怪地问:“咦,棉鞋怎么这么暖和?”要读好这个句子,不但要读出疑问的语气,还要借助句前的“咦,怎么,这么”才能读出奶奶心中的疑惑。课堂上,就是这样不放过一个标点,不忽略句中的一个词语,一句句,反复指导学生朗读,训练学生朗读的。

三、多重角色朗读,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读”是阅读教学的核心,尤其对于一年级的语文教学,由不会读到会读,由初读到熟读和感情朗读,这样层层递进,层层深入。形式多样的朗读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在阅读教学中,如果教师能根据教学需要,因文而异,灵活安排,既能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又能有效地提高朗读质量。一年级的课文中,有的课文篇幅较长,人物对话较多,这样的课文比较适合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表演读等多种形式来完成。比如《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春雨的色彩》、《胖乎乎的小手》、《棉鞋里的阳光》、《美丽的小路》等课文,我都尝试指导孩子分角色朗读。一听要分角色朗读,很多孩子激情高涨,跃跃欲试。练习的时候,特别投入。有了充分地准备,再进行展示的时候,许多孩子俨然就是一个小演员,让人心生喜爱。他们也在这种练习中得到了提高,学会了合作。

四、创设教学情境,培养朗读兴趣

一年级学生年龄小,“有意注意”持续时间不长,单调的读书方法只能使学生昏昏欲睡,要设计巧妙的教学方法,创设合理的情景,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引起他们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选择不同的形式来表现自己所读过的东西,如:讲讲、唱唱、演演、画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如学习《小壁虎借尾巴》后,让学生戴上小动物的头饰进行表演,不光能让学生读好课文中的对话,掌握课文中“摇”、“甩”、“摆”等动词,而且学生在“演戏”和“看戏”中对课文朗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都争着举手表演。

五、老师要当好指挥,及时激励和评价

在平时的朗读训练时,老师要及时表扬和激励学生,“你读得可真好!”“真棒,比老师读得还好!”……即使读得不够好时,老师也要说“读得有点感觉了,谁能比他读得更好?”

老师的评价不仅要有激励性,更要有指导性和针对性,要能够教学生真正学会朗读。当学生读书声音响亮但缺乏感情时,教师可说:“你的声音真洪亮,如果感情再投入些就更好了!”当学生读书感情很投入,声音很美,但是声音太小时,教师就说:“你读得可真好!如果声音再大一些就更好了!”等等。老师的评价既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也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还给孩子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其他的孩子听了老师的评价也明白了应该怎么做。得到表扬和激励,品尝到了成功的快乐,学生读书的热情就更高了。

在语文课堂中占据核心地位的,只能是读,切忌过多的讲解,在读中学习字词,在读中理解课文,在读中明白道理,在读中受到美的熏陶,在读中不知不觉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这只是我在课堂上的初步尝试与探索,我想只要坚持下去,注重孩子朗读的训练与指导,久而久之,孩子们一定会在朗读中形成良好的语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