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阅读 让语言和思维同构共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4-17
/ 2

比较阅读 让语言和思维同构共生

庄少芸

厦门市演武小学 ,福建 厦门 361000

【摘要】比较阅读是一种重要的阅读方法,能帮助读者在短时间内较快把握关键信息,读懂作者意图,提高阅读能力。文本内的典型细节,关键词句,反复出现的语句都可以采用比较阅读;文本间可以用来比较阅读的范畴更为广泛。笔者立足于文本内,选取几位教师的教学片段阐述观点。

【关键词】比较阅读;语言;思维

一、比较复沓句式,探究情节异同

复沓有时也叫反复,又叫复唱,是诗歌或散文创作中常用的一种艺术表现手法。它经常出现在各种文体中,可以起到突出主题,分清层次,提醒读者等效果。这种表现手法常常出现在课文中,特别是低年级的教材。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蜘蛛开店》这篇课文讲述了一只蜘蛛因为无聊和寂寞,想要开店,挂出招牌后,先后卖口罩,卖围巾,卖袜子的故事,非常有趣,孩子们非常喜欢。故事情节呈现复沓。为了吸引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执教者陈老师先让学生观察插图,用“先……然后……最后……”的句式厘清故事发展的脉络;接着,老师带领学生品读“卖口罩”这部分内容,围绕着“蜘蛛帮助河马织口罩容易吗?”这个问题,圈划关键信息,朗读感悟。孩子们找到了“那么大、一整天、终于”等词语,纷纷表达蜘蛛织口罩的辛苦。学习完第一部分,老师出示文本后面的内容,让孩子们比较情节的异同。虽然是二年级的孩子,但是当复沓句式出现在大家面前时,孩子们的发现还是非常有价值。通过比较,大家发现,相同的地方是蜘蛛每次招牌上面都是写着“每位顾客只需一元钱”,不同的是,蜘蛛卖的东西变化了,来的顾客也发生了变化。找到了异同,陈老师继续引导孩子们探究变化的原因——前一次的“遭遇”让蜘蛛太辛苦了,为了解除寂寞,同时不想太劳累,因此只好不断改变原有的想法。课堂中,有观察,有发现,有表演朗读,有角色体验,通过多样的学习活动,孩子们也明白了蜘蛛把问题想得太简单了。最后的学习环节,陈老师让学生发挥想象,创编故事。因为课文的结尾是这样写的——“可是,蜘蛛看到顾客后,却吓得匆忙跑回网上。原来那位顾客竟是一条四十二只脚的蜈蚣!”多元的思维,生动的语言,奇妙的故事在课堂中荡漾,当然,复沓的句式也随着创编的故事而不断地出现。

二、比较关键词句,领悟语言魅力

作为一篇经典课文的《落花生》,怎么教,能教出新意,让听课者过目不忘呢?偶然而有幸的机会,听了福清薛老师的这堂课,“我们要在思考中阅读,在阅读中思考”“这是一篇著名散文,著名是有原因的。许地山这篇文章究竟著名在哪里?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弄明白的问题” ……诸如此类的经典教学语言至今令我记忆犹新。选取几个片段进行赏析

片段一:

……

师:父亲说着说着,还在谈花生吗?(出示文段)

生:父亲在讲做人的道理,不要做只讲体面的人。

师:我听到一个词语——体面(指名说体面之意)。

师:人要不要讲体面?

师:出示“只讲体面”“讲体面”两个短语,让学生比较并表达观点

师:一字之差,意思全然不同,这就是遣词造句的魅力,就是散文著名的原因之一。

片段二:

师:出示句子“那晚上天色不大好”。如果我们写作文时,只做这样的描述,老师会怎样评价?

生:写得太简单,一点都不生动。

生:应该对当天晚上的夜景进行生动描写,增加趣味性。

生:这样的语言真是平淡无奇。

师:好一个平淡无奇!

师:请大家朗读这句话——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我们来为“父亲怎么说增加一个修饰词”,父亲接下去( )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生:严肃、语重心长、铿锵有力……

师:作为大作家,难道心里没有这些好词吗?加还是不加?(引导学生对以上句式进行朗读比较,并畅谈感受)

师生形成互动的学习场,比较后形成共识——当晚的气氛是轻松的,一家人是在开心的聊天,加上“严肃”等词眼,显然不适合;不加任何修饰词语,感觉很自然,很舒服。作者不是词穷,而是用花生朴实无华般的语言让我们领悟做人的道理。一经比较,孩子们悟到了,散文之所以著名,并非语言的“平淡无奇”,而是“平中见奇”。

片段三:

师:课文对谁影响最深?

生:作者。

师:依据在哪里?

生:朗读“我们谈到深夜才散。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亲的话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

师:紧扣“印”,追问,为什么不用“记”?(学生抓关键词进行比较)

生:“记”会忘记;“印”会牢记,永远挥之不去。

师:好文章总有几个字词,让我们过目不忘,一个口,两个口,三个口——“品”,我们紧扣“印”继续品——什么深深印在我的心上?

生:父亲的话语,父亲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

师:除了这些,透过“印”,还读出了什么?

生:读出对子女着想,有责任心的父亲;读出对孩子寄予厚望的父亲,读出为了教育孩子,借花生说道理的良苦用心的父亲……

师:评价后出示课外资料,让学生拓展阅读,进一步感悟父亲的话对作者产生的影响。

人们常说,一节好课是有气场的,是能深深印在所有听课者心中的。薛老师通过精准解读文本,在关键的词句上做文章,比较,揣摩,品析,表达,孩子们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阅读,领悟语言的魅力,由此,《落花生》著名的原因也就印在我们心中了。

三、比较典型细节,把握人物性格

蔺相如和廉颇这两位历史人物因完璧归赵、渑池之会造成不和;蔺相如的顾全大局,包容大度让廉颇认识到错误,从而负荆请罪,将相和,一起保卫赵国而成为美谈。《将相和》这篇反映历史故事的课文虽长,但是随着故事的推进,情节一波三折,可读性很强。尤其是,文章中有两段语言的细节描写,堪称经典。品读好它,即能牵一发而动全身。骨干教师陈老师紧抓这处细节进行比较阅读,效果非常好。

首先,陈老师通过课件出示两段话。其一——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其二——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提出阅读要求,先自主认真比较阅读,思考:从每段话中读懂什么信息?廉颇和蔺相如说的话语中有什么不同点?圈划关键信息并进行简要批注;再小组内合作交流,碰撞思维,形成结论。

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结束后,是全班的分享环节。随着陈老师的开场白“一段精彩的语言描写,可以让我们如见其人。现在开始代表小组成员进行分享。”第一小组先语言中读懂语言的内容——第一段话主要讲廉颇不服气,因为蔺相如官位比他大,心生怒气;第二段话主要讲蔺相如避开廉颇的原因是为了赵国的利益,而并非怕他。陈老师评价后顺势引导:“光读懂内容不够,要探究任务语言在表达上有什么奥秘,大家就两段话的比较阅读之后进行想法的分享。”第二小组代表自信满满地表达了——我们要说的最大不同是,廉颇都是先说自己,再说别人;而蔺相如是先说对方,再亮出自己;简单说,廉颇是先己后人,蔺相如却是先人后己。好一个有价值的发现。顺着这组成员的发言,其他组纷纷补充——称呼上有不同,廉颇是在名字前加上我,显得很自傲,蔺相如前面加上他,显得对他恨不尊重;而蔺相如的话语中却非常谦逊,在廉颇如此嚣张的情境下依然尊重对方,称呼对方为廉将军,而且用词表达上都是“用我们”,显得很有修养。此时,陈老师抓住重要的生成点,就“我们”一词追问,蔺相如连续用了几个“我们,大家读出了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大家畅所欲言,从“我们”读出了蔺相如的顾全大局、齐心协力,心怀国家……此处发现与交流形成了课堂的高潮。还有一组成员就句子中的关键词语“爬”进行交流,从“爬”和“升”的不同含义说起,带领伙伴们体会用词的精妙……期间,陈老师还相机链接两位历史人物的背景资料,帮助学生理解战无不胜的廉颇自傲的原因。有了充分的比较阅读,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是充分的,对人物的性格、品质的把握也是比较到位的;更主要的是,两段经典细节的比较阅读之后,让学生领悟到读文章不仅要读懂内容,还要关注表达。

用心解读文本,寻找文本内适合比较阅读的复沓句式,经典细节和关键词句,创设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比较中阅读,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感悟,一定能助力学生的语言和思维同构共生。

【基金项目】

本文章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教育科研基地专项课题

《小学语文“比较阅读”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结题成果之一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