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的积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24
/ 2

语言的积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

王静

江西省吉安市泰和县石山乡中心小学 江西泰和 343000

摘要:语言文字是人类交流的主要工具,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注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语言积累,是新课改的教学目标。加强小学生的语言积累,是学好语文学科的重要基础。只有足够的语言积累,才能促使学生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和探索,领悟语文的内在文化思想,促进语文学科综合素养的提升。本文主要讲述了自小学语文教学中促进小学生语言积累的方法措施,旨在不断增加小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率,促进小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

关键词:语言积累 小学语文教学 方法 意义

小学阶段是学生语言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促进小学生语言积累,对于提升整体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一定的文字语言的积累,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眼界视野,而且能够促进学生交流能力的提升,加强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各界对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积累和训练更加重视。在此背景下,教师要积极转变观念,改善教学方式方法,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和目标,促进学生语言文字的积累水平,提升小学生的语文学科综合素养,对于小学生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

一、强化熟读背诵,在诵读中积累语言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学模式主要是通过教师的讲解方式,达到理解的目的。这种方式主要是以教师讲课为主,学生被动地听课,导致学生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参与度较低,积极性不高,教学效率低下,严重影响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渐深入,增强学生对于语言的掌握能力以及应用能力,成为小学语文的主要教学目标。在此背景下,熟读背诵成为语文教学的主要手段,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语言积累的效果。小学生通过对课文或是文章的熟读背诵,不仅能够加强对内容的理解,并能够在记忆背诵的基础上,灵活运用,提升语文应用能力和交流能力。

因此,在进行语文教学时,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对课文进行朗读,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感,增强对语言文字内在含义和课文中心思想感情的领悟。良好的语感可以提升小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实际应用能力。在朗读的过程中,能够深化学生对文字的立体感受,在脑海中强化记忆,在心灵上产生思想上的碰撞。在大声的朗读过程中,学生不自觉的带入了自身的情感态度,通过不同的语调,提升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知能力,对于促进学生对文字的理解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学生通过多次的朗读过程,在熟读背诵的基础上,逐渐把课文中的文字转化为自身的文字,能够对文字进行灵活地应用,提升文字驾驭能力,有助于小学生沟通交流能力的增强,拓展知识面和视野,促进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1】

在强化熟读背诵,促进语言积累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采取合适的方式方法,循序渐进,实现语文教学的有效性。主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教师要秉持“以人为本”对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由以往“教师讲课”的模式逐渐向“学生朗读”的模式转变。要注重引导学生循序渐进,科学朗读。①初读阶段。在学生刚刚接触课文时,对内容还不是很熟悉,需要学生从头到尾进行正确的朗读,大致了解课文内容,为进一步的理解奠定基础。②细读。通过细读,要对课文的主要内容进行详细的了解。③析读。要对文中的重点句子和锻炼进行熟练掌握和理解,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④熟读背诵。

(2)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朗读,不要催促。由于小学生年龄比较小,对客观事物的理解能力不足。因此,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朗读,让学生能够具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

(3)采取灵活性和多样化的朗读方式。多样化朗读方式能够活跃课堂氛围,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主要有泛读、自由读、分角色读等方式。2】教师可以根据课文的内容需求,采取相应的朗读方式。

(4)教师要对学生的朗读情况进行及时的评价和指导,引导学生正确阅读,要鼓励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并发表自己的看法。要尊重学生的个性,根据学生的自身意愿进行朗读。

二、通过与阅读文本的对话中积累

在语文课文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对学生的内在情感和文化思想具有重要的感染作用。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对知识和方法的传授,更加要引导学生对阅读文本内在的情感和文化内涵等进行深入理解和领悟,在思想和情感的碰撞中,完成语言文字的积累,对于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用“心”读文

文章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积,它是作者内在情感的表达。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文章的过程中,要注重对文章思想情感的理解,深入挖掘作者的思想,通过角色带入的方法,实现和作者情感的统一。通过文字和作者进行灵魂交流,与作者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引起学生对文章的深刻感知。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利用自身以往的生活经验诠释文章情感,增强文字的立体感;生动的文字为学生的内在情感释放提供了出口。通过这个过程,学生在朗读时,逐渐实现沉淀和内在转化,把文字转化为自己的语言。

3】

(二)通过仿写提升语言运用能力

小学生语言积累的主要目的就是提升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增强语言交流能力。因此,为了加强语言积累效果,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仿写,提升语言驾驭能力,完成从语言积累到运用的过程,积累语言运用经验,在量的积累上逐渐由仿写向自主创造过渡。

三、博览课外读物积累语言

(一)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

在选择课外读物时,教师要给予学生科学的指导的建设性的意见,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身阅读的课外读物。在对各种类型的课外读物进行阅读的过程中,增长学生知识面,拓展眼界,完成语言文字的积累。

(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好记忆不如烂笔头”。通过对阅读到的优秀段落、句子等进行摘录,能够强化学生的对阅读内容的记忆,方便学生反复阅读,使阅读具有针对性,提升阅读效率。所以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养成写读书笔记的阅读习惯。此外,学生还可以写读后感,表达自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写读后感是学生的创造性活动,是对阅读内容的主动探究,是学生由语言积累到语言运用的转变。4】

(三)提供展示平台

教师积极鼓励和肯定,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动力和热情。所以,在一定的语言积累基础上,教师要积极构建展示平台,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积累成果,并给予充分的肯定,增强学生的阅读信心,激发阅读热情。

结语

综上所述,语言积累对于小学的终身发展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积累的方法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的特点。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为学生介绍优质阅读资源和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要积极引导学生去深入感知语言文字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内在情感态度,为学生构建特定的语言文字情境,增强学生的亲身体验;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锻炼的机会和平台,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在创作中激发灵感,促进综合能力的提升。此外,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提升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杜莹.小学语文教师必须重视引导学生积累语言[J].中国新通信,2020,22(07):174.

[2]王旺岗.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言积累策略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20(08):38-39.

[3]吴绍芬.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语言的积累[C]. 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年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第三期座谈会资料汇编.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473-475.

[4]王恒山.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9(10):138-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