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要紧扣小学生心理新特点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11
/ 2

小学数学教学要紧扣小学生心理新特点

陶倩倩 韩宣宣

江西省九江经济技术开发区滨兴小学 江西 九江 332700

【摘要本文通过对当代小学生心理特点进行研究,找出小学生心理最突出的几个特点,让数学教学围绕这些特点进行数学,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数学教学 心理特点 小学生

当代小学生与以往小学生不同,他们具有思维敏捷、眼界开阔、求新求异、富有朝气、注重个人权利、个性化更加突出等特点。小学数学教学要紧扣这些新特点,加强针对性,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小学生的心理新特点具体表现如下:

  1. 求知欲旺盛,记忆力增强,知识来源途径广泛,非常渴望学习。

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日前公布了一个惊人的研究结果,他们发现5岁的儿童都是天生的数学家,在没有进行正规的教育或传授相关知识的情况下,他们也能自己掌握数字抽象概念和算术法则。美国心理学家这个有关儿童天生技巧的发现将可以给学校教育指点出一种新的方式,对小学学生来说会使学习数学更简单并且更加快乐。当代小学生生活在信息化社会,通过电视、网络等现代化的传播手段,多渠道地接受了各种信息,感知事物、事理的能力较强。这就要求在数学教学中,给予小学生更多的独立学习、探索、发现的机会,在实践中去分析、研究、解决数学问题,不断地激发他们求知的需求,满足他们探索的欲望,使他们享受成功的喜悦,这样获取的数学知识,易于记忆和运用。如教学“比的认识”中,我制作了相关的图片,采取让学生自己动手挑出类似的图片来,并让他们自己分析这些图片类似的原因,找出图片长宽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比”的概念。直观教具的运用,极大地调动了小学生的探索、发现的兴趣,在图片的寻找过程中乐在学中。

  1. 对新奇的事物有浓厚的兴趣,但兴趣也容易转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自己感兴趣的现象、原理、规律等,总是主动、积极地去认识、探究。因此,在教学中,应设法激发小学生兴趣,以诱发小学生的探究动机。如在教学“小数的性质”时,我先在黑板上写出“1、10、100”三个数,问:“谁能加上适当的单位名称并用等号将这三个数连起来?”对这个问题,学生感到有兴趣:“100总比10和1大,怎能用等号连起来?”学生陷人沉思。通过认真思考,有的说:“1元=10角=100分”,有的说:“1米=10分米=100厘米”。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此时我又深入一步问到:“谁能加上同一单位名称,将上面三个数用等号连接起来?”学生听后,思维更加积极,就连平时不爱动脑筋的学生也议论开了,都争先恐后地说:“1元=1.0元=1.00元;1米=1.0米=1.00米……”最后我接着问:“像1、1.0、1.00这样的数大小是否相等呢?为什么?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这个问题——小数的性质。”这简单的三个数,引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愉快的进入探求新知识的学习过程。

三、更加注重个性化。

当代小学生不愿意人云亦云,不愿意事事听别人的,他们对事物对学习都有自己的一些看法。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尽量让学生参与讨论,让他们自己得出正确的结论。教育家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要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学生自己提问题。”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善于设问,还要激发学生质疑。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提问题,允许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发生争论。在教学中,有的老师总是希望小学生的想法能和自己设计的一样,其实这样的教学思想正在不知不觉地扼杀着学生的创造意识。教学中当一位学生提出了自己的独特想法时,即使是错误的,教师也要予以支持和鼓励,并给予合适的评价,使得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如我在“两位数加法”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写出计算过程,并且能写几种写几种。我要求学生在多种算法中进行优化,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归纳两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并不断提醒学生:“运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看谁的方法又多,又巧妙。”

又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我放手让学生充分利用课前准备好的圆形纸,想办法找出圆的特点。有的小学生通过对折再对折发现,中间有一个交点就是圆心;有的小学生通过对折发现,圆有无数条对称轴;有的小学生发现圆与之前学习的长方形、正方形有很的不同,圆是曲线图形;还有的小学生发现圆是轴对称图形……尽管有的小学生操作不够规范,表达不够正确,但他们通过操作,发现了圆这些特点,得到了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机会,尤其是在操作中体现了自己的主体作用,学会了创新。

  1. 更加注重情感

当代小学生对自己喜欢的老师上的课,学习中表现很认真,对于不是很喜欢的老师,学习兴趣就不大。这就要求我们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加强情感教育,应根据小学生生理、心理和认识特征,遵循情感发展的一般规律,从数学学科特点出发,做到以境育情、以知育情、以理育情、以情育情、以需育情。小学生在学习中需要满足交往、沟通、探索的欲望,教师应该尊重小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积极为小学生提供交往、沟通和探索的机会。例如,在数学教学中,可以多给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 “熟记5的乘法口诀”。为了达到熟记目的,又不觉得乏味。我让学生对口令,全班左右分开对,男生和女生对,同桌之间对,一人和全班对,并配合以顺着对,倒着对,挑着对等。我还把它变成“找朋友”游戏,首先把事先写好的“纸条”发给学生,纸条上写着:口诀的前半句、口诀后半句。请学生找朋友。如:拿着“三五”的同学站起来说:“我是三五,我的朋友是谁?”同时举起纸条。拿着“十五”的同学马上站起来说:“我是十五,你的好朋友是我。”同时举起纸条。然后两人同时读“三五一十五”。这样,不但使枯燥的口诀背诵变得有声有色,同时也在完成作业中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

在讨论和辩论中,让学生据理力争,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促使他们在相互交流中达到启迪思路、发展思维、动情、晓理、端行。教师要尽力做到对学生不指责、不呵斥、不急躁,多给予热情鼓励和引导,这样学生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更加热爱学习。例如:在数学作业本上写鼓励性的批语,如“你能解答出这道题,真不简单,看来进步了!”“你有创新思维,只是计算还不够准确,加油吧!”“你的书写有进步了,继续加油哦!”“老师看你的作业是一种享受,继续努力!”。如果考试成绩有点进步,就在班级同学中表扬学生,或在试卷上留言“差一点就优秀,只要你再细心一点,你一定行的。”或“你一认真就及格啦!继续努力吧!”“有点粗心哦,只要你再放慢点儿速度,细心些,一定会考得更棒!能克服下来吗?”这样做,就有助于学生树立学数学的信心和决心,有助于数学成绩的逐步提高。在课堂上,教师要以富有情感、生动形象的语言,点燃学生兴趣的火花,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饱含对学生的期望。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与研究》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2年3月第一版

2、《现代中小学教育》 2003年3月

3、普通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