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光禄寺的职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23
/ 2

唐代光禄寺的职能

郑静舟

天津师范大学 天津市 300074

摘要:光禄寺作为唐代“九寺”之一,职能较多,有备办宴席、协助祭祀的基本职能,也有一些临时性的特殊职能,包括奉命出使、参与修撰政书、参与丧事管理等。

关键词:唐代;光禄寺;职能

唐代是中国古代的鼎盛时期,历来学者对其研究力度颇大,尤其在中央三省六部用力较深,但是对唐代光禄寺职能的研究,还未做出专门细致的研究,本文试图运用已有史料,考究论述光禄寺的基本职能与特殊职能。

1 唐代光禄寺的建置

唐朝的光禄寺是主要的饮食机构,其长官光禄卿“掌邦国酒醴膳羞之事,总太官、珍馐、良酝、掌醢四署之官属。修其储备,谨其出纳;少卿为之贰。凡国有大祭祀,则省牲镬,视濯、溉。若三公摄祭,则为之终献。朝会、燕饗,则节其等差,量其丰约以供焉”。光禄寺的名称在唐代几经变化,龙朔二年(662)改为司宰寺正卿,咸亨中(670—674)复旧,光宅元年(684)改为司膳寺卿,神龙元年(705)复旧。总体而言,光禄寺作为九寺之一,有其基本的职能与作用,通过光禄卿的有关事迹能进一步探讨其特殊职能。

2 唐代光禄寺的基本职能

2.1 备办宴席

唐朝光禄卿“掌邦国酒醴膳羞之事”。即掌管国家的饮食与酒醴,这主要是通过太官令来实现的,《唐六典.光禄寺太官署令》条载:“凡朝会、燕享,九品以上并供其膳食。凡供奉祭祀、致斋之官,则依其品秩,为之差降。若国子监春秋二分释奠,百官之观礼,亦如之”。说明光禄寺主要掌管日常朝会、宴会时九品官以上的饮食,以及祭祀时按等级所耗饮食。此外唐朝的朝会通常有每日进行的常朝、初一十五的朔望朝、每年元正、冬至的外朝听政。因贞观以后在京的常参官每日上朝后,要参加皇帝在朝堂廊庑下的赐食,称为廊下食。故光禄寺的另一职责即是准备廊下食,“景云二年三月十七日,敕:每御承天门楼,朝官应合食,并蕃客辞见,并令光禄准旧例于朝堂廊下赐食”。光禄寺除负责九品官日常饮食与廊下食外,还参与皇帝宴请大臣、设酺等重大场合。尤其在唐中期国家富庶的前提下,玄宗就曾设酺,“玄宗在位多年,善音乐,若宴设酺会,即御勤政楼……礼毕,又素扇垂帘,百僚常参供奉官、贵戚、二王后、诸番酋长,谢食就坐”。唐玄宗既与大臣分享音乐,也是利用设酺来笼络大臣,而酺会的膳食理应也由光禄寺提供。涉及到具体的操作过程,则是光禄寺的下属部门分工负责,其中太官令是掌供膳之事。珍馐令是掌供庶羞之事,庶馐当是指陆产的榛、栗、脯、修,水产的鱼、盐、菱、芡。陆产的庶馐其实就属于干果一类的小吃,比如肉脯、干肉、栗子、榛子。水产的庶馐指一些饮食调料,用以增加食物的口感,现今的饮食调料中也常用芡和盐。良酝令主要掌国家祭祀五斋和三酒,掌醢令掌酼醢,分别有鹿醢、兔醢、羊醢、鱼醢,醢其实就是现在的酱,诸如鱼酱、虾酱之类的食物,唐朝时“用醢酱以和羹”。

2.2 协助祭祀

唐代祭祀活动是国家极为重视之事。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在祭祀活动中,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分工有序,确保祭祀活动万无一失,光禄寺便是协助祭祀的重要机构,祭祀之前,有司先要占卜合适日期,皇帝与参与祭祀官员进行斋戒,陈设盛放祭品的器物及座位顺序,接下来就是光禄寺进行省牲器,“光禄欲为祭馔,将阳燧望日取火,谓之明火。太牢皆栈饲于廪牺署,以至充腯。临祭视其充瘦,谓之省牲”。其次光禄寺还要检查牺牲的健康是否可行,若可行,可进一步检查所用的鼎、锅等用具,对牺牲进行清洗,待到祀日未明十五刻太官令帅宰人以鸾刀割牲,后祝史将牺牲的毛血放于豆,“各置于馔所,遂烹牲”。

若是遇到宗庙祭祀,良酝署作为掌国家祭祀五斋、三酒之事的部门,会在晨课仪式中用元酒、清酒和郁鬯实诸樽罍等祭器。最后按《旧唐书.礼仪四》所载:“凡祭享,有司行事,则太尉奠瓒币,司徒捧俎,司空扫除,太尉初献,太常卿亚献,光禄卿终献”。行终献之礼,经查证史料,光禄寺也有主持祭祀的职能,《唐大诏令集》载:“宜令光禄卿嗣王郑希言祭东岳,太子詹事嗣许王瓘祭中岳”。

光禄寺掌国家的酒醴膳羞之事,在国家大祭祀时作为辅助性机构的作用可圈可点,光禄卿主要负责检查牺牲的合格情况与担任终献,其下属机构太官署主要是负责宰杀牺牲,珍馐署负责庶羞,以实笾、豆。良酝署负责祭祀时的五斋、三酒之事,掌醢署负责祭祀的醯醢之物,诸如鹿醢、兔醢等。

3 唐代光禄寺的特殊职能

3.1 奉命出使

唐朝是一个兼收并蓄、开放包容的时代,各个统治者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都有或多或少的交往,双边关系呈现或矛盾或友好的局面。一般说来,遇到矛盾双方之间通过互派使节、联姻等方式进行沟通与调和是互利共赢的首要途径。而担任这一使命的官员则任务艰巨、压力倍增。翻阅史料发现光禄卿就是这一群体中的一员。据记载:“新罗质子试卫尉少卿赐紫金鱼袋金沔为试光禄少卿,充吊祭册立副使”,金沔是新罗质子,对新罗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相对汉人熟悉,且熟悉路径,于是奉天子之命出使新罗,并以光禄少卿职位出使,得皇上器重,恰也说明光禄寺有协助国家处理外交事务的职能。另外“长庆二年(822年)闰十月,金吾大将军胡证、副使光禄卿李宪、婚礼使卫尉卿李锐、副使宗正少卿李子鸿……送太和公主至自回纥”。太和公主是唐宪宗之女,长庆元年(公元821)年回纥派使者来请求和亲,唐穆宗封其妹为太和公主,出嫁回纥可汗。此行奉命护送公主的就有光禄卿李宪。

3.2 参与修撰政书

光禄寺在国家进行大祭祀时充当终献,是祭祀时的辅助机构,对礼仪的知识有相应了解,另外作为文官群体的一类,文法功底应孰能生巧。因此史料记载:“贞观二十年闰三月四日诏:令修史所更撰晋书,铨次旧用,裁成义类,其所须可依修五代史故事……光禄寺主簿杨仁卿,御史台主簿李延寿校书郎张文恭并分功撰录”。光禄寺主簿掌印,勾检稽失,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故能有参与修撰前朝史书的机会。史料也记载了光禄卿参与修撰礼仪类书的例子。“建中元年十一月十六日敕:宜令礼仪使与博士及宗正卿李琬、汉中王瑀、光禄卿李涵,约古今旧仪及开元礼,详定公主、郡主、县主出降觌见之仪”。建中年间光禄卿李涵参与祥定公主等人的相关礼仪,体现其修撰政书的职能。从以上两则史料能够看出光禄寺具有参与修撰政书的特殊职能。

3.3 参与丧事管理

光禄寺属于主持酒醴膳羞、祭祀、宴会类活动,社会影响较大,但史料多次记载光禄寺长官担任丧事监护的职务,例“李绩以总章二年十二月三日薨,……仍令司礼大常伯驸马都尉杨思敬、司稼少卿李行诠监护”。再例“公讳融,字敬德。……显庆三年十一月廿六日,终于隆政里之第,春秋七十有四。……陪葬昭陵,葬事所须,并宜官给,并赐东园秘器。仪仗鼓吹,送至墓所,仍送还宅,并为立碑,仍令鸿胪卿琅邪郡开国公萧嗣业监护,光禄少卿殷令名为副。杨思谦监护丧事,吊祭,其作用与前文充当使者出使外邦吊祭相差不大,意为对死者的追悼,而监护,是对逝者的看护。透过史料可以细致找到光禄寺的一些特殊职能。

综上,通过对史料的分析,可以发现光禄寺主要有备办宴席、协助祭祀的基本职能也承担出使、参与修撰政书与丧事管理的特殊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