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课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20
/ 2

初中地理课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翟汉

广东省 湛江市遂溪县北坡中学 524359

[摘要] 陈芸先老师(广西教育学院教研部地理教研员)在《呼唤有情感的地理课堂》一文中提到:中学地理教育以培养未来有环境责任感的公民为己任,帮助学生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掌握地理学习和地理研究方法、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但是在现实课堂上,我们遗憾地看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远未实现。

本文先从陈述什么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然后对地理课堂教学中,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落实的因素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初中地理教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正文] 一、认识课堂教学三维目标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指对自己、对他人、对科学、对社会、对自然的情感、态度、价值判断以及行为过程中具有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人文关怀等。我国的教育要求从上到下分别是:教育目的(社会对培养人的总体要求)、培养目标(对学校的具体培养要求)、课程目标(分解、落实培养目标,并具体化)、教学目标(分解、落实课程目标,并具体化),从上到下的分解及细化始终落实在教学目标。目前,我国基础教育教学目标分为三大领域,它们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落实的因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地理课堂教学三维目标之一,是三维目标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落实后教育内化的体现。课堂教学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中学地理教育以培养未来对环境有责任感的公民为己任,帮助学生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掌握地理学习和地理研究方法、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然而在日常教学中由于各种原因造成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远未实现。以下将对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落实的因素谈谈自己的几点浅见。

(一)、教师对课堂教学目标的掌握水平

“铁打的学校流水的学生”,一本教案或一本教科书在手中玩弄多年了,应付了一届又一届的学生,教学大纲、教学目标永恒不变,这也许是当前我们一些教师教学生涯的写照吧!教师欠缺与时俱进的思想,严重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能,也使课堂教学中的地理基础教育所追求的目标未能落实。

教学目标的明确是确保教学效能的基本条件,研究制定适宜的教学目标是教学准备(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在明确的教学目标下制定出适宜的教学设计,才能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取得良好教学效果,如果教师对课堂教学目标不明确,那么课堂教学是不全面的所取得的效果是不完整的。所以老师应加强对教学目标的学习了解,了解课堂教学目标并确定合适的教学目标,然后设计出合适的教学设计方案。教学方案中通过某种合适的方法去实施知识的传授,传授过程中要让学生在探索、掌握知识过程中自身自然形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二)、“应试教育”的思想观念有待改变

地理课程目标中的德育教育功能,体现国家对国民素质的基本要求,素质教育是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注重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它不仅强调全面性,而且强调全体性、基础性和发展性。因此,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作为教育者——教师,必须要从思想观念上根本转变过来,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学生观、师生观。

考取高分这“应试教育”的束缚,课堂上使教师注重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这两目标的实施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养成则轻视了。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中学教育改革的基本任务。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教学在落实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这两目标基础上,让学生形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为最终目标,通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落实从而提高国民的基本素质。

(三)、教师的教学模式有待改变、教学水平有待提高

1、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避免禁锢学生意识

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应是在教师通过合适的教学方法与过程下引导学生自主获取知识与技能,在学生理解掌握课文的基本知识以后,自身自然形成课堂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但是,在日常教学中,多数的老师是通过教学过程来让学生掌握课文基本知识,然后,老师通过阐述学习这课文以的我们以后应该怎样、怎样做,让学生知道课堂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要求就行了,对于学生自然形成课堂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环节则忽略了。这种模式让地理课堂教学的德育功能也淡化了。

2、结合学生日常生活经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是地理课程所要实现的主要目标之一,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离不开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学习的情境。地理教学过程应当力求使学生自己进行知识的构建,而不是要求他们复制知识。教学设计及教学过程要从学生原有的经验出发,选择学生便于体验、能够理解的内容。教学素材可从学生身边的地理事物和现象中提取,以便他们以生活经验和周围环境为基础进行探究活动。即从感性认识出发,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从学生亲身经历的事情入手,充分挖掘学生中存在的教学资源,将学生亲身经历的实际问题抽象成为地理问题,并进行研究。这样来课堂是以学生为基本点出发,提升了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学习兴趣,让他们自主从自己生活经历中去学习探讨课文知识、发展思思维能力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也得到发展形成。

3、教学案例的地方化

实现教学案例地方化不仅有助于缩短学生认识水平与教学内容之间的距离,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用学生熟悉的案例与教学理论性内容结合起来,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得出结论,使空洞的理论浅显易懂。教学中的地方案例,不仅增强了学生学习兴趣,重要的是增加了学生对家乡的了解,增强了学生对家乡的情感,同时也为强化学生将来服务于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与意识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教学案例的地方化让学生更容易形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

总之,我们初中地理教师通过在学习掌握了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目标,明确了初中地理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后,努力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改变自己的教学模式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这样才能更好志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落实,初中地理在国民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也实现了。

【参考文献】

一、《初中地理教学策略》 王民兵(主编)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二、《初中地理新课程教学法》 周勤 (主编)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