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下兴趣的种子 收获数学的花园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08
/ 2

播下兴趣的种子 收获数学的花园

王叶全

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籍山镇桃园初中

摘要:当今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怎样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本文进行了全面地阐述:1.用班级多媒体设备激发学习热情;2.让快乐和欢笑营造学习氛围;3.把生活日常融入学习过程;4.使因材施教贯穿学习始终。从这四个方面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变为动力,让学生主动学习,不断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习兴趣;多媒体


眼下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在素质教育的同时又要面对应试教育,家长看中的却是分数。而在面对数学科目的学习时,学校往往会直接以考试需要选择的范围和解题思路来进行教学,特别是在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下,有的老师会引导学生只针对概念公式进行记忆、做题的时候直接套公式、应付考试等等,慢慢地,学生自然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当遇到难题时不会学着去变通,也不想变通,这样下去思维得不到真正的锻炼和培养。在这样的一种教育模式下,学生们都会怕学数学、不愿主动去解决数学问题,这也是很多从事数学教学工作的人会遇到的难处和困境。怎样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学习兴趣是我这些年一直思考的问题,在经过不断的尝试和引导后,总结了如下方法。

一、用班级多媒体设备激发学习热情

当前,老师们都会积极参加教育主管部门举行的各种观摩课、比赛课,课堂上,老师们都是利用多媒体课件或微课上课,让复杂问题简单化,形象直观,化难为易,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学习效果自然好。但其实在初中数学的日常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怕麻烦,不利用多媒体设备教学,就连很多学校为了方便老师而为每个班级配套安装的班班通也很少使用。有的老师讲完课本中的知识点,再让学生做大量的习题来巩固所学知识,可见这样的学习是多么枯燥,学生哪来的学习兴趣呢?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把多媒体技术运用到数学课堂中,我平时每节课都会利用班班通上课,班班通里资源丰富,也有很多精彩的课件,有时候,我也会制作课件插入班班通课本中,将知识形象化,学生更容易理解。比如在教学“将军饮马”这个抽象的知识点时,我就制作了课件,用动画形象生动地展示了全过程,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课件多媒体课件不但可以作为辅助工具帮助同学们对空间进行更加直观深入的观察,还可以大大提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视觉以及听觉的联动效果,帮助学生深入到教师所构筑的数学知识的课堂情景之中,将课堂氛围变得更加活跃,让学生更乐于解决数学问题,同时也帮助学生积累了更多学习方面的经验,有效地提升了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例如,中学数学教师在课堂上都会讲解有关行程方面的数学知识,面对这类题型时,学生往往很长时间都无法判断和理解“两地”、“同时出发”、“追赶上”、“相遇”等概念的意义和区别,这都会阻碍学生获取和熟知正确的解题办法思路和方法,这时数学老师如果可以通过多媒体动画或微课的展示,直观生动地再现题目,让题目的解决过程清晰明了,其成果必然十分显著。把本来枯燥的数学问题形象化,帮学生创造更加趣味且更易理解的数学知识,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数学课堂不再枯燥。

二、让快乐和欢笑营造学习氛围

任何一门优秀的课程都建立在快乐学习的基础上,而中学数学是连接小学数学和高等数学不可或缺的桥梁,所以中学数学教师如果能用鲜活的事例、诙谐的语言表达和活泼的教学态度感染学生,可以让学生们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而不是惧怕难度逐渐增加的数学知识。快乐不仅是一种生活态度,更是一种学习态度。学生能在课堂上感受学习知识的快乐是他们学好这门课的关键,一个风趣的老师则可以率领学生营造欢快的学习氛围,让大家产生求知欲。快乐教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及时调整解决数学难题时焦躁的情绪,另一方面还可以营造更为和谐的课堂气氛,因而大大提升了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对于课堂知识全面掌握的效率,这也是数学教师让课堂变的更轻松欢快的魅力所在。课堂上面对难理解的知识,就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鼓励学生探究,让学生在充分合作探究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极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对于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同时,一些有趣的案例分析也能让同学们在充满欢声笑语的数学课堂上学的更加轻松,却也充分理解。举个例子,中学数学课本中有一节讲述“勾股定理”的内容,教师可以在讲解其中“总统证法”时先告诉同学们这是美国第二十任总统伽菲尔德证明勾股定理的方法,然后再说他在位时美国国民生活的都很幸福,百姓安居乐业,经济稳步发展,说明一个好总统有时候也可以是个数学小天才,所以同学们学好数学将很可能成为你走向辉煌人生的第一步。这样不仅让学生在欢笑声中深深记住这一知识点,也让他们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

三、把生活日常融入学习过程

日常生活往往蕴藏着许许多多的知识,尤其是数学知识,而学习有时就是为了能够在生活中切实地运用知识,所以教师可以把日常生活中的数学知识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让同学们在生活中学数学、在课堂上懂生活。中学数学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更加看重学生如何使用相应的数学知识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种种问题,让学生学以致用,并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作用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让学生明白原来看似高级的数学知识在生活中处处都有运用,他们会更加愿意主动地对数学知识进行汲取,这样形成的良性循环能提升学生对数学、对日常生活的好奇感和求知欲。例如,在中学数学教师讲解“几何图形”的时候带领学生走入日常生活:生活中哪些物品是三角形的形状?为什么不制作成四边形呢,它有何特点?甚至在讲解圆形的时候,可以参考汽车轮胎,鼓励大家去观察生活中的细节,让大家思考汽车轮胎为什么一定都制作成圆形,这对汽车前进的过程有什么影响……这样不仅能让同学们观察生活,也能让他们积极主动的在生活中思考数学问题,在学习数学时也会通过结合日常案例来进一步学习。教师还需要将生活中实际发生的可能性放进数学课堂中,引导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真的经常会碰见,自然而然地提升了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使用意识以及创造意识,从而能够激发学生对于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四、使因材施教贯穿学习始终

如今的农村学校,学生数逐渐减少,班级学生的数学水平差异很大,这就要老师因材施教,不能盲目教学,因为每个学生接收知识的层次是不相同的。因此身为初中数学教师,尤其是农村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更加看重使用分层教学的办法,依据学生的现实状况依据其所在层次实现不同地教学。针对数学基础不够扎实的学生,教师要求要降低,可以布置一些基础的题目,课堂提问也是一样,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问题,为他们树立自信心,让他们尝到学习的乐趣,慢慢地,他们就会主动学习,成绩也会渐渐好起来。对于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教师可适当提升难度,提问难度要提高,作业难度也要加大,教师根据学生特点选择一些有一定难度的习题,让他们通过思考和努力,自己能独立完成,从而激发他们对数学知识的探索。对于调皮的、不爱学习的学生,要多与他们交流,知道他们的内心所想,有针对性地对他们指导,为他们建立正确的学习观。对于学习方法不当的学生,教师要多关心,指导他们如何学习数学,给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等。当然,教师还需要适当鼓励学生,学生进步了要大大的表扬,同时学生遇到了困难要帮助他们,让他们学会主动解决困难。在平时教学中,教师要因材施教,多鼓励,多表扬,使学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

总之,在初中数学的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挖掘学生的潜力,激发他们的兴趣,通过上面的方法可以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变为动力,才可以更加主动地落实课堂知识的实践,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郑跃. 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J]. 中国校外教育, 2013.

[2]徐蜜雪, 斯雪明, 苑超. 对RC4算法的明文恢复算法研究[J]. 密码学报, 2018, 5(06):3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