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25
/ 2

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探析

张德仪

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岷阳实验外国语学校

摘要:新课程改革下,其对初中地理教学有了全新的要求。基于传统授课环节对学生的应试心态,逐渐演化为地理学科综合层面研究走向,摒弃传统一板一眼的教育模式,实现了多元化教学模式。本文围绕初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生活化教学模式进行讨论,结合实践教学策略,阐明生活化教学模式应用于初中地理教学的价值、可行性。

关键词: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探究;实践;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5【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学工作者要采取符合时宜的、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满足课程改革需要的教学方式实施教学。基于初中地理知识的特点开展生活化教学,更能够提高教学效果,更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由于初中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在这一阶段当中,要通过有效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过渡。因此教师要根据地理知识具有空间性和抽象性的特点,将生活化的元素融入到其中,使地理知识变得相对形象,以此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1. 构建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重要作用分析

1.1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新时期背景下,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教学目标,教学工作者在教学的时候,除了对学生进行相关理论知识的教学之外,更要注重学生对知识进行思考,实践和应用加强学生对知识的认知,以此激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知识后面的深刻含义。比如,在教学过程当中,通过生活化的教学,能够让学生自然而然的将地理知识和生活当中的一些现象和问题进行联系起来,并运用地理知识来解决生活当中存在的问题。这样才能够更大限度的突出地理知识的工具性[1].

1.2.提高教学质量

初中阶段,学生学习任务有了较大增长,要想实现理想的教学质量就必须转变教学理念及方法。与此同时,中学生正处于思维拓展的关键时期,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有助于提高初中教学工作的质量。生活化教学方法在初中地理教学工作中的应用,拉近了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距离,在教师营造或引入生活化教学素材与案例时,学生能够将抽象晦涩的课本知识联系到现实生活中,由此加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由此可见,生活化教学方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提高教学工作的质量。

  1. 1初中地理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2.1教学理念过于陈旧

新课改提倡初中地理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中,应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围绕学生认知规律、心理特征设计课程内容,迎合时代发展为基础,加强学生探究能力与认知能力,促使学生在生活中应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但我国初中地理教师仍然秉承传统教育理念,基于主导形式出发,不仅无法有效落实学生主体地位,也让学生在思考中过于被动[2]

2.2教学方法过于单一

秉承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理念,初中地理教师应利用多元化教学措施,实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加强学生实践能力。但现阶段我国初中地理教学在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下,紧靠单一的理论知识灌输,缺乏开放性、交互性的同时,致使学生对地理教学失去学习兴趣。

3构建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有效策略

地理教师应用生活化构建地理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明确生活化情景教学核心因素,即培养学生思想转化,引导学生感知地理知识的过程中,可以有机结合生活经验,拓展学生思维的同时,提高其地理理解能力,提升地理课堂教学质量、效率,推动初中生地理核心素养加快形成[3]

3.1依托信息化技术,直观化呈现教学内容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现阶段人们处于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与我国教育领域的结合日臻完善,从基础的多媒体技术辅导,演化为微课程、翻转课堂等多样化基于信息技术支持构建的课程教学,且我国教育领域逐渐朝向信息化、数字化发展。初中地理教学中,鉴于发生位置、发生时间与学生生活环境存在差异化,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形成一定的抽象思维,不利于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同时,降低学生参与兴趣。针对这一现象,依托信息技术直观化、立体化呈现,引导学生从生活角度出发,规避传统抽象思维引发瓶颈桎梏的同时,有效地加强学生地理感知,推动其地理学习能力不断提高。以“中国的地形”为例,学生对于我国地形理解较为薄弱,且思维无法形成直观性理解。针对这一现象,笔者通过网络资源以及教育期刊网站,大规模收集了我国主要地形。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直观化、立体化呈现,并以此为基础,在原有的教材上拓展延伸,引导学生领略我国风景、风土的同时,为学生建立生态环境观念,落实生活化课堂教学的同时,提高学生地理学习兴趣。

3.2利用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事物来学习地理知识难点

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生活当中的一些生活化事物,进行地理重点难点知识的理解和消化,也能够将地理知识变得更加简单形象更有利于学生的认知和记忆。比如,在教学“中国地理”相关内容的时候,在内容当中有对我国的各个省行政区、直辖市的认知。为了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能够对我国各个省在地图上的展示形状,有一个更加直观的认知教师就可以通过生活当中的一些形状来进行地图的解释,通过象形的方法让学生对每一个省份的大致形象有一个直观的认知,能够帮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当中更好的运用知识奠定基础。比如,广东省从整体上看像一顶帽子,陕西省像一把枪。在学生对这些内容进行形象的认知之后,在今后做题或者是看到这些图形的时候,就会顺其自然的联想到相应的省份,然后结合每个省份的地理位置、气候等对相关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从而明显的节省了学生收集资料的时间,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效率。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生活当中的一些拼图游戏来对各个省份进行认知,在拼图的时候可以选择盲拼,也可以选择对照地图进行,通过这样的方法强化学生的记忆,在某一个省份的模块形状当中,加强学生的形象认知

[4]

3.3初中地理课后作业生活化

在初中地理的教学中,课后作业是不可或缺的,它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但初中地理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的时候要打破传统练习册的方式,要把学生的地理学习延伸到生活中去,引导学生把所学的地理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基于这一点,我会采用小组的形式来开展主题活动,使学生在生活中运用地理。例如,在教学中我会开展以“我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为主题的活动,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进行合作学习,用多样化的方式把人文内容、地理内容等和祖国地理相关的内容呈现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去积极主动地搜集相关资料,拓宽他们的知识面,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并且这种方式对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也有一定的作用。

3.4.运用多媒体技术

初中阶段的学生对一切事物都有着好奇心,初中地理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去进行教学。例如,用多媒体来进行教学,以更加直观的方式来为学生展现所要学习的内容,让那些原本比较枯燥的地理知识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比如,我在讲解和“地球公转”有关的内容时,会利用多媒体中的动画效果来进行讲解,为学生展示地球公转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够充分掌握这部分的知识[5]

结束语

地理知识生活化教学是新时期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重要教学手段,相关教学工作者要明确生活化地理教学的意义。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措施,构建生活化情境,加强生活实践,突出地理教学的生活化。

参考文献:

[1]赵本莉.探究生活化教学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知识文库,2020(24):156-157.

[2]丁巧玲.构建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探究与实践[J].试题与研究,2020(33):161-162.

[3]王宇鹏.构建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探究与实践[J].当代家庭教育,2020(32):113-114.

[4]王方.初中地理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的有效路径[N].贵州民族报,2020-09-22(B03).

[5]张丽春.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研究[J].教育界,2020(44):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