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美育教学创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27
/ 2

浅谈美育教学创新

许晓丹

莱州市城港路街道中心小学 山东省烟台市 261400

摘要:经过“新课改”和“互联网+教育改革”,我国小学教育教学中增加了“美育教育”在各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并且在多媒体工具应用基础上创新了诸多“美育教学”方法。不仅提升了学生的直观审美能力,也在较大程度上为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提供了感性支持。本文选取浅谈美育教学创新作为研究题目,具体探讨中结合教育教学工作经验,概述了美育教学的内涵;分别从教学理论创建、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效果评估三个层面,分析了美育教学创新相关措施。

关键词:小学美术;美育教学;创新


自亚里士多德对人类知识进行全面整理与分类处理以来,基于人类感性、知性、理性功能的三大知识类型获得了清晰界定,一方面,通过理性应用建立了“论理学”;借助知性分析发展了“逻辑学”;并在感性直观中创建了“美学”。由于人类的智能演进与个体智能的发展过程中,均是在“感性——知性——理性”的渐进过程中完成,所以,将“美学”中提炼出的“美育教学”应用于小学生的美术教育教学工作中,有利于学生感性直观能力的增强,并为其后续的知性分析和理性思辨打下基础。下面先对美育教学创新的内涵进行解析。

1、美育教学内涵解析

美育教学是美育教育中的具体方法,也是美育教育理论向实践教学方面的实践转换结果。所以美育教学具备了功能方面的“工具理性”,也体现了“价值理性”。具体而言,美育教学在“工具理性”方面扩充了美育教育手段,为学生的艺术审美提供了教学“工具”,能够通过它逐渐牵引、激发学生,在感性认知能力方面的直观审美情趣。同时,借助审美直观感受能力的增强,也可以进一步在其“价值理性”层面,让学生由感性认知上升到知性分析层次,实现“思维层级”进阶,最终将学生导向健全的理性思辨层次,为其个体化人格塑造和社会化人格发展提供充分条件。

2、美育教学创新分析

“新课改”与“互联网+教育改革”过程中,美育教学的应用范围相对扩大,构建了以“教学理论创建”、“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效果评估”为主要内容的教学体系。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育与认识论层面的认知功能训练进行了科学关联。下面从这三个主要应用层次对美育教学创新展开分析。

2.1以教学理论创建为例

现代美育教学创新中十分重视教学理论创建,认识到了“理论先行”的必要性,而且,在“基本演绎”方法和“经验归纳”方法应用中,结合实际的学科教学,创建了与具体课程相一致的美育教学理论。

以小学美术教学工作为例,在创建美育教学方案时,通过对其内涵的解析与对其功能特性的开发,增强了教学理论创建意识。一方面,将美术课程的具体专题,与造型艺术、非造型艺术进行了有力结合,注重学生从“个体视角”对各类艺术的直观,以及对于经验事物的感性吸收。进而形成了由“经验”向“特殊”方向的美育教学方案。另一方面,在“新课改”限定条件下,小学美术教学中突出了教师与学生两大教学主体的地位,教师利用多媒体工具与互联网资源,对接具体的美术专题课程,能够根据美术教学中的“透视理论”、“色彩理论”、“光学理论”等,结合生活场景中的现实,潜移默化的将艺术审美方法传导给了学生,建立了由“原理”向“事物审美”方面进行通俗演绎的美育教学方案。

2.2以教学方法创新为例

美育教学方法创新,是对已创建美育教学理论的技术转换与实践应用,当前美育教学中的教学方法创新较多,不仅实现了不同学科中的美育教学方法创新,也在具体的学科内能够针对不同课程专题,创设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以小学美术教学为例,当前美育教学实践中,就结合具体课程设置了多元化教学方法。比如,在“教学牵引”环节,通常会结合多媒体工具,实施“微视频”牵引与“PPT”激发。从现阶段美育教学方法创新经验分析,包括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的综合应用。一些教师结合小学生生理发展阶段和心理接受程度,也创作了诸多“FLASH”动画,有效实现了美育教学中的能力训练和素质培育。再如,在“教学操作”或“教学讨论”环节,按照“工艺课”的类型划分,将情境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教学方法,以及翻转课程教学方法,与具体的“手工制作”与“绘画”等进行合理对接,能够使学生“一边看,一看学,一边做”,实现美育教学在小学美术教学全过程的渗透和应用。由此可以看出,美育教学在美术教学方法创新方面具有多元化和综合应用特点。

2.3以教学效果评估为例

美育教学在实践方面具有一定的评估难度,造成这种困难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个原因是,美育教学本身属于一种素质型的能力教学,在定量分析方面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另一个原因是,现阶段小学教育教学中,针对美育教学的系统性评价体系建设不足,其重点仍以知识方向的评价和技能方向的评价为主。所以,为了化解这一难题,有必要深入一步理解“感性——知性——理性”的认知能力上升过程中,需要通过“评价”与“批判”进行一些“认知矫正”与“认知层次提升”。

以小学美术教学为例,随着学生年级的递增,小学美术教学将逐渐完成对美术教学内容的“观看”、“涂鸦”、“描绘”,以及后续的“素描”、“造型”、“写生”、“创作”等。所以,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进行美育教学效果评估,应该将综合素质评估与具体的课程内容结果起来,透过课程教学实践中,学生在具体学习活动方面的“参与能力、学习能力、鉴赏能力、评价能力、动手能力、识别能力、分析能力、完成能力”等,实施针对性评估。克服以知识和成绩为主的结果评价弊端,创建多元评估方案。

结束语

美育教育作为一种通识教育或常规教育,它与人的综合能力培育密切关联。为了有效开展美育教学活动,一方面,应该对其内涵进行深入解析,抓取其作为“教学模式”和“教学技术”的特征,然后结合实际的学科教学工作,将其合理运用到教学实践之中。另一方面,美育教学是一项具有持久性特点的教育教学工作,并不能在“急进式”的美育教学中直接获取教学成果,而要借助“潜移默化”和“移情转用”等多种途径,使学生逐渐在牵引中生发出“爱美之心”和“爱物之情”,并在激发其生命深处的“审美感动”后,引领学生逐渐由感性直观上升到理性思辨。

参考文献

[1]赵婷.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美育视角[J].继续医学教育,2020,34(9):45-47.

[2]党永田.浅谈如何在美术教学中渗透美育教学研究[J].中国民族博览,2020,4(22):31-33.

[3]高星狄.普通话教学与美育的结合探析[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0,15(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