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幼儿园班本课程生活化实践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08
/ 2

探究幼儿园班本课程生活化实践策略

李霞

淮安市龙光阁幼儿园,江苏淮安 223200


摘要幼儿教育过程中,班级是幼儿园最基本的教学单位。为实现儿童的全面发展,促进儿童的可持续发展,应以班级为基础,结合幼儿的特点,采用动态生成的方法,建立以班级为基础的幼儿班课程体系。本文就幼儿园班本课程展开探讨,以期释放幼儿天性,提升班本课程活力,促进幼儿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幼儿园班本课程;构建策略

引言:幼儿园班本课程的实施,是在幼儿园班的基础上进行的园本化教学,需要以幼儿的实际兴趣为导向,以幼儿科学发展为前提,注重建立与幼儿自身特点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并在课程中有效实施,最终促进课程质量的提高。

一、本课程教学概述

幼儿园班本课程是指建立在幼儿园“基础”之上的课程,它要求幼儿园教师根据自己本园的特点、特色、发展现状和幼儿的需求等,充分利用当地资源。“班本化”是指以班级为基础实施教学策略,根据每一班幼儿和教师的实际情况,充分开发和利用班内资源,密切关注班内动态,通过对园本课程再设计,实现班本化和生本化。

、幼儿园班本课程建设的重要性

1.解决儿童早期身心发展需要

托儿所班本课程建设最突出的作用就是能真正适应当前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目前无论哪一个阶段的教学都更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将学生放在教学的中心,这种新的教学理念同样适用于幼儿教育。幼儿教育学专业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再仅仅强调学生所学知识的数量,而更注重使幼儿获得持续发展的能力,提高幼儿的思想认知水平。当前,我国的幼儿教育还没有统一的教材和课程,各地区的文化背景和经济发展水平不尽相同,因此,各地幼儿园应结合实际,开展多样化的课程开发。并且班本课程可以说是最好的教育实践形式,是以科学的儿童观、教育观为基础的真正的幼儿教育改革。

2.提高幼儿教育精细化水平

托儿所班本课程的建设,从根本上提升了当前幼儿教育的精细化水平。幼儿早期教育阶段也要注重课程内容的精细设置,同样也是基于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目的就是要最大限度地满足当前幼儿的不同需要。过去的校本课程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往往显得过于笼统,主要包括一些基础语数外音体美等课程,教学组织形式无外乎课堂教学和活动教学两种。班本课程可以说是校本课程的精炼与深入研究,班本课程的精炼主要体现在其价值取向上,例如,在体育类课程中,除传统的体育游戏外,还可以突出选课环节,即让学生自主选择参与某个项目,更好地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

三、幼儿班本课程建设的有效途径

1.为班本课程创造一个合适的环境

幼稚园环境是很重要的,它不仅能影响儿童的智力发展,对儿童进行审美教育,而且有利于儿童情感和个性的发展。因此,在开展班本课程教学时,首先要创造一个适宜的环境,在园内设置一个大环境,在班级设置一个小环境,使幼儿处于班本课程的良好环境中。例如,在开展环保主题班本课程时,我们鼓励幼儿将废弃物料再利用,制作手工艺品,可在幼稚园的大环境中设置一定的废弃物料再利用区角,投放到师生共同制作的工艺品中,如用油漆桶、丙烯颜料、碎步、毛线等制作垃圾桶;也可在班级内布置相应的环境,如用纸箱做成小房子、小火车;用纸杯、易拉罐做秤;用彩色塑料袋做表演服;用树叶做树叶画等等。首先,要把幼儿的作品展示出来,这样,创造出合适的环境,幼儿的自信心就得到了培养,创造力就能被激发。

2.充分解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优化班本课程选

幼儿在学前阶段对任何新鲜事物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为此,幼儿园教师在实施班本化教学时,应注重对幼儿兴趣爱好的理解和分析,并以此作为优化班本课程主题的基础,以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充分发挥幼儿在园本课程教学中的主体性和能动性,为班本的有效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

比如,以“春天来了”为主题开展的教学活动,教师会发现,由于生活条件的限制,幼儿对“春天来了”的概念只停留在“树绿了”“花开了”“天气暖和了”等表面层面上,这是因为大多数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大多是借助于图片、录像等方式,将间接经验传授给幼儿,导致幼儿不能真正参与其中。因此,教师可借助于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利用饭后散步等机会,引导幼儿观察自然界在春天到来后的表现,既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又能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使幼儿真正感受到大自然的变化与魅力,使幼儿在兴趣的驱使下,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实现园园课程的班本化教学。

3.班本课程资源的多方整合

班本课程在实践过程中,好的主题是至关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开发和整合课程资源。良好的学科更需要充分的课程资源来完善。在此基础上,确定主题后,教师应多方面整合班本课程资源,将视野从幼儿园延伸到家庭、社区甚至社会。由于幼稚园的资源有限,力量薄弱,而通过家庭、社区乃至整个社会的课程资源开发与整合,则可以为幼儿获得源源不断的课程资源,使幼稚园课程的实施更加充盈。例如,在班本课程《蝌蚪和青蛙》的实施过程中,得知班内一位家长就是生物老师,老师就邀请家长来园进行“家长课堂”。这个小男孩的父母给孩子们上了一节生动有趣的生物课,知识储备很强,语言幽默风趣。与之前观察过的蝌蚪变青蛙过程相结合,本课程让孩子们对蝌蚪与青蛙的关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不再局限于“蝌蚪长大后就变成青蛙”这一结论的认知层面。通过对社区资源的整合利用,了解幼儿园周边社区资源的存在与表现形式,筛选并深入挖掘社区资源,充分利用社区资源的隐性教育价值,使其转化为班本课程建设的显性资源。

结论幼儿园构建班本课程更符合当前幼儿教育的实际需要。需要幼儿园在课程设计中要尊重幼儿的需要和想法,为幼儿创造亲身体验、实践操作、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幼儿在去表现自己,展示自己。

参考文献:
  [1]章俊莹.立足“核心素养”理念,开发幼儿园园本课程[J].小学生(中旬刊),2020(11):91.

[2]朱志坚.着眼师幼共同发展,助力班本课程建设——幼儿园班本课程管理的几个着力点[J].好家长,201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