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作图法在高中化学解题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08
/ 2

浅谈作图法在高中化学解题中的应用

郑海燕

四川省绵阳市安州中学 四川 绵阳 622650

摘要:高中化学教学中部分知识点相对较为复杂,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以帮助学生明确化学学习的思路,对化学解题做出有效的判断,因此需要教师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增强教学活动的生动性和形象性,引导学生掌握化学解题技巧,提高化学综合学习成绩。本文从作图法在解题教学中的应用入手,针对高中化学解题教学中作图法的应用价值和应用方法进行了系统的探究,力求能循序渐进提高解题教学效率和效果,对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进行有效培养。

关键词:化学教学;解题教学;实践应用;作图法

在高中阶段的化学教学实践中,有效的解题方法指导能帮助学生找准解决问题的方向,促进学生解题能力得到显著的提升。因此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高中化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重点针对解题方法的有效创新进行分析,结合化学教学的现实需求探索合理化解题方法的有效应用,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指导,彰显化学教学的综合效果。

一、高中化学解题教学中作图法的应用价值

在高中阶段的化学解题教学中,科学合理的应用作图法,能为学生对相关化学问题的处理提供重要的支持,增强解题训练教学组织活动的综合效果。具体分析,化学解题训练中作图法的应用价值从以下方面得到体现:

其一,能增强问题的简洁化程度,将复杂的化学已知条件转变为清晰明了的图示内容,帮助学生完成思维的转换,引导学生对化学问题进行有效的学习和处理[1]

其二,能增强解题的形象化特色。在化学教学实践中教师有意识的应用作图法引导学生对相关问题进行处理和分析,能将知识进行具象化的处理,使学生更好的把握题干信息之间的关系,明确解决化学问题的方向,从而循序渐进的提高化学解题方面的综合效率和效果,促进综合解题质量得到进一步增强。

其三,增强解决问题教学的有序性。高中化学教学中往往需要一些场景方面的知识,如果结合题目本身对问题进行处理,会增加解题的难度。而在教学中引入作图法,能对题干信息内容进行有效的梳理,有序解析不同知识点之间的数量关系,从而帮助学生对解决问题的策略进行确定,降低解题难度,保障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得到显著的提升。

由此能看出,在化学教学改革中,高中化学教师从作图法的应用角度对学生实施解题方面的训练和指导,能促进教学效果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也能得到高效化的训练,可以为高中阶段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应用进行深入系统的探索创造条件。

二、作图法在高中化学解题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作图法是一种较为有效的解题训练方法,高中化学教师探索作图法的合理化应用,能增强解题教学指导的生动性和形象性,帮助高中生找准化学解题学习的要点,从而促进综合解题能力得到优化培养。下面就结合高中化学具体训练题,针对作图法的合理化应用进行探究:

(一)借助作图法,深入解析题干内容

将作图法应用于高中化学集体实践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能借助图像的直观性和形象性降低化学问题的复杂化程度,使学生能更加清晰直观的了解化学问题具体内容,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从而引导学生针对化学问题进行有效的处理[2]。所以教师在化学解题教学活动中,结合相对复杂的化学问题,教师可以有意识的指导学生应用作图法对题干内容进行直观的分析和处理,明确题干中不同数量之间的关系,从而帮助学生找准解决问题的主要方向,对学生实施有效的解题训练。

例题1:如图1所示,6045c97f9478a_html_813b5902a8c1c92d.gif 三条曲线分别表示三种不同物质的溶解度,观察图像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1)当温度为多少时,6045c97f9478a_html_16388c37aa7dbe2f.gif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2)当温度为6045c97f9478a_html_f9843b4c4e978a91.gif ℃时,6045c97f9478a_html_813b5902a8c1c92d.gif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应该怎样进行排序?

(3)如果三种饱和液质量相等,那么哪种物质能够析出更多的晶体?

问题解析:本例题主要是针对高中化学知识体系中较为重要的溶解度知识进行考察,要求学生掌握溶解度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内容,并能应用这方面的知识内容对问题进行处理。按照问题,可以分析当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在某一个点相交的情况下,这两种物质在此温度下的溶解度是相同的。因此在对本问题进行处理时,可以采用作图法辅助进行分析,对6045c97f9478a_html_813b5902a8c1c92d.gif 溶解度与时间的关系进行明确的表述,结合题目的原图能得出相应的结论,如6045c97f9478a_html_16388c37aa7dbe2f.gif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上升表现出上升的趋势,而6045c97f9478a_html_c84ca6fb743c8644.gif 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上升表现出下降的趋势,并且在6045c97f9478a_html_c5b0f85a7eca2a42.gif ℃时,6045c97f9478a_html_16388c37aa7dbe2f.gif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能达到相同的状态。如此就能结合作图法的应用对题目内容进行深入的分析和处理,并有效的解决相关化学问题,对学生化学学习能力和解题能力进行有效的训练,确保学生能高效率完成化学解题任务,循序渐进的提高化学解题综合效果[3]

(二)应用作图法,明确题目数量关系

作图法在高中化学解题教学中的科学合理应用,能将复杂难懂的数据转变为相对直观的图像,辅助学生对相关知识内容进行引导和探究,帮助学生明确题干中不同变量之间的关系,从而提升解题思路的清晰度,切实保障高中化学教学实践中解题教学的效率和效果,引导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化学解题兴趣和解题习惯

[4]

例题2:现在有两份150ml的溶液,分别为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溶液,并且溶液的浓度均为2mol·L-1。如果现在将两块性质、质量均相同的铝块分别放入到两份溶液中,等到铝块与溶液充分反应后,搜集到释放出的气体体积比为6:5,那么你能对于加入铝块的质量进行计算吗?

问题:针对这一类型的化学问题进行处理,教师为了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对于题目中涉及到的数量关系进行明确,可以绘制如图2所示示意图的方式,并确定两种溶液与铝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即6045c97f9478a_html_90bb662f3ad9ef65.gif6045c97f9478a_html_d70056ce8f221696.gif 。解读化学方程式能发现在化学反应中,氢氧化钠所消耗铝的质量为0.3mol,硫酸消耗铝的质量为0.2mol,如果在实验中加入铝的质量为0.2mol,并且两个反应中均释放了0.3mol的氢气,气体体积的比为1:1;如果实验中加入铝的质量超过了0.2mol,硫酸的量会出现不足的情况,释放出的砌体也会出现变化,铝与硫酸的反应中释放出的气体为0.3mol,由于气体体积的比为6:5,因此氢氧化钠与铝反应释放出的气体体积为0.36mol。结合图2展示的数据,能够判断出实验中投放铝块的质量为0.24mol。

(三)创新作图法,辅助化学实验解题

在传统的化学实验类型问题处理方面,对作图法的应用相对较少,无法真正发挥作图法的价值和作用为学生学习化学知识提供重要的辅助。因此新时期在对解题教学进行改革创新的过程中,可以尝试将作图法创造性的应用到化学实验解题处理中,使学生能更加清晰明了的感受化学实验中相关知识内容,对于实验操作要点进行明确,突出实验解题教学的综合效果[5]

例如在引导学生解决与“氯气的实验室制法”相关化学问题的过程中,为了能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氯气实验室制法的主要流程和要点,明确解决问题的方向,教师就可以向学生传授如图3所示作图方法,引导学生针对相关问题进行探究,从而高效率完成对化学实验方面问题的处理,增强解决问题的综合效率和效果[6]

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阶段的化学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作图法的创新应用,引导学生转换思路对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深入思考,能帮助学生找准解决问题的要点,促进学生综合解题能力得到不断的提升,从而保障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和学习感悟。所以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提高学生化学学习综合素质的现实需要,在实际开展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要重点针对作图法的应用进行分析,促进完善教学体系的构建,循序渐进增强高中化学解题教学指导质量。

参考文献:

[1]刘正心.运用作图法,巧解化学题[J].科技风,2019(10):56.

[2]龚国博.浅谈化学解题效率优化思维[J].中外企业家,2018(23):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