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路径的改革与创新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11
/ 2

美育路径的改革与创新探究

曾锦花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海韵学校


摘要:新时代呼唤新美育。除了艺术课程之外,语文学科及其它学科也应该实施美育教育,这是美育教学改革的一大重要方向。从三个方面来谈谈美育路径的改革与创新探究的问题。一是横向拓展——加强美育在不同学科中的全面渗透;二是建设课程——重视美育与语文课程的多方面融合;三是多位一体——美育在不同时空地域中的具体落实。

关键词:

美育 改革 创新 课程 模式 路径

正文:

新时代呼唤新美育。美育是审美教育,是情操教育,对塑造美好心灵具有重要作用。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对学校美育教育一直保持高度重视,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其受重视程度前所未有,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发展。所有这一切,离不开党和国家一系列行之有效、影响深远的政策决策所发挥的全局性、导向性和动力源作用。通过对学校美育教育的改革发展的深入研究,可以更好的掌握学校美育教学的发展动向,进而可以更好的推动学校美育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满足未来社会公民对美好生活的要求中发挥重要作用,并迈向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校美育高质量改革发展之路。除了艺术课程之外,语文学科及其它学科也应该实施美育教育,这是美育教学改革的一大重要方向。

下面,从三个方面来谈谈美育路径的改革与创新探究的问题。

  1. 横向拓展——加强美育在不同学科中的全面渗透

1.努力探索新型美育模式。让学校的美育因素渗透至各学科之中,用艺术化手段充分发掘教学内容中的美育点。

如在语文、历史学科当中,挖掘语言美、文化美;在数学、科学学科当中,挖掘逻辑美、探究美;在音乐学科当中,感受听觉美;在体育、舞蹈学科中,感受肢体美、意志美;在美术、书法学科当中,感受视觉美、创造美;在道法学科当中,感受品德美等。

2.加强单一学科教学中不同学科的美育因素的融合。在单一学科教学中,既解决本门学科课程中的核心问题,提升学科的核心素养;又注重打破学科壁垒,如以深圳市宝安区海韵学校校本课程小学语文《“雅韵”课程》为例:

6049951674ba2_html_1a2192a50bb32818.png

《“雅韵”课程》


3.关注不同学生的美育需求。关注每一名学生的不同的成长需要,定制适合每一名学生的美育课程与活动,让每一名学生都有一张“私人定制”的美育课程课表。

  1. 建设课程——重视美育与语文课程的多方面融合

在语文教学中,结合部编版语文新教材,在新教材中的语文要素之中落实对新美育的追求与创造,并通过语文教材的教学,探究教材中所体现出来的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世界普遍认同的文化美、价值美。在美育教育改革研究中,学校可从语文美育课程与语文美育课堂教学模式这两方面进行深入细致的探索与实践,紧扣语文学科语言、思维、文化、审美四大核心素养中的具体要求,形成“十大语文美育板块”,努力“让语文向美而行”。现将“十大语文美育板块”例举如下:

十大美育板块

序号

最美板块

具体内容与目标(论文、设计、案例、活动、成果等)

1

古诗文音形义的综合之美

对新教材中所出现的古诗文进行追根溯源,开展挖掘性深度阅读。从四书五经、唐诗宋词经典作品中等挖掘,学习赏析古诗文音形义相结合所体现出的语言美、音韵美、意境美、内涵美、画面美等。

2

汉字起源演变的图画之美

对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造字法,对汉字从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的演变过程,开展探究性阅读。从而感悟汉字作为中国图腾与象征的伟大意义,体会中华文化的崇高美,为学生的终身阅读与热爱中国文化奠定基础。

3

名家书法的鉴赏临摹之美

学会欣赏名家书写的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等书法作品之美,开展专题性阅读。临摹名家书法,学习用不同字体书写创作具有美感的成语、对联、古诗文等书法作品。

4

中华对联赏析的文化之美

利用《雅韵之中华对联赏析》校本教材,阅读不同形式的对联,对“中华对联”这一独特文本,开展创造性阅读。让学生感受中国文化的精炼典雅,通过对对联之中的平仄对仗的学习,学会赏析、积累、创作对联。

5

听读吟诵的熏陶感染之美

利用朗诵培养学生语感,高度重视听、读、吟、诵的训练。用朗读、吟诵、歌唱、听书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加深学习的愉悦感,让学生沉浸在具有美感、多姿多彩的听、读、吟、诵等声音的熏陶感染之中。

6

传统民风民俗中生活之美

利用阅读传统节日、童谣、歌谣等资料,开展活动性阅读。让学生感受中国民风民俗、民间艺术之美,了解社会背景与感受生活之美,激发学生的中国情怀。

7

中外经典作品的阅读之美

利用中外经典名著,开展中西比较性阅读。引导学生汲取古今中外最优秀人物的思想与智慧,比较中西文化的异同,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心,学习外国优秀文化,提高国际公民意识,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8

地域历史名人的人格之美

利用部编版教材中的相关课文与深圳学子的不同社会背景,引导学生开展对自己或祖辈家乡中国历史名人的项目式学习,如重点研究苏轼、文天祥、梁启超、林则徐、孙中山、邓小平等,通过项目式学习,了解中国历史,感受人物崇高人格魅力,传承广东精神,增强爱国之情。

9

口头语言表达的外化之美

利用绕口令、戏剧、演讲、辩论等一列口语交际课程,关注阅读对象综合素养,进行综合性提升。通过对学生的嗓音、形体、气质、谈吐、礼仪进行一系列的训练,来培养学生优雅的谈吐,高雅的气质,塑造学生个人外在美。

10

文学创作哺育的心灵之美

利用写日记、周记、课堂习作、创作儿童诗歌、学写古体诗歌、引导创作学生个人书籍、创建微信公众号、创建班级博客等多种形式促进学生进行自我心灵塑造,实现阅读与写作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心灵的感受力与创造力,塑造学生个人内在美。


与此同时,还可以尝试如下“美育语文课堂模式”。

6049951674ba2_html_6908d9b42d099325.png

美育语文课堂模式


  1. 多位一体——育在不同时空地域中具体落实

美育需要在不同时空地域中得到具体落实。遵循美育的规律和特点,在完善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校园文化三位一体的美育推进措施的基础上,建立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协同推进机制,深化教学改革,加强美育的渗透与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即:世界——国家——地方——社区家庭——学校——教师,从多方位多角度多时空多地域来培养学生,也是一种思考的路径。如可以加强下面几个方面的探索与实践,让美育得到更好地落实。

1.建立以学校为主的美育阵地加强美育学校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如校园环境建设与教师队伍建设。

2.倡导以家庭为重的美育环境加强与家长互动交流,共同促进学生提高审美品味和审美能力等。

3.联合以社区为辅的美育场所利用周边的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名胜古迹等美育场所,对学生进行实践性地美育教育。

4.促进社会形成美育新风尚利用学生的力量带动家庭、社区的美育新风尚,从而促进社会新风尚、新标准、新品味等。

5.追求民族审美特色的自信心利用美育教育,树立民族的美也是世界的美的意识,认同民族文化,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心,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人才。

总之,加强美育路径的改革与创新探究,让美不仅绽放在艺术之花中,还绽放在我国优秀的璀璨的文化长河之中,是值得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不断思索的事情。任重道远,践行必达!


参考文献

[1]罗乔.小学语文教材的美育内容及实施策略研究---以人教版五年级语文教材为例[D]西华师范大学,2018.

[2]李泽厚.美的历程[M].北京:三联出版社,2017,7.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2012.

作者简介:

曾锦花,广东省深圳市海韵学校教学处副主任,语文高级教师,本科学历。


6049951674ba2_html_57eb4da3ad53ef71.gif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