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植文化,趣学文言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06
/ 2

根植文化, 趣学文言

马建萍

陕西省汉中市略阳县东关小学 724300

文言文,是传承经典文化的载体,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学习文言文是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承文明的重要途径。因此,文质兼美的经典文言文,历来在初中、高中语文教科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加大了文言文的编排力度,目的是让学生感受一下文言文的语言,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文化,进一步培育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并为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打基础。这即是对教师的殷殷期待,也是对教师新的挑战。那小学文言文该怎么教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趣为基点,激发内在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初次接触难读难懂的文言文,容易产生畏难情绪,但也同时对这种特别的语言有着新鲜与好奇,这正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佳时机。首先,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了解古诗文的文化底蕴,要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文言文的意义和价值。汉字的典籍,绝大多数是用文言写的,学习文言文是了解和继承祖国文化的需要。同时,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例如,在执教小学阶段第一篇文言文《司马光》一课时,我用学生熟知的《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导入,再问学生,这个故事用文言文写下来又会怎么样呢?顿时学生心中产生了好奇,我相机出示文言文,并在音乐声中声情并茂地朗诵了起来,从而营造了一个学习古文的良好氛围,也激发了学生学习此文的欲望。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们也应适时给学生渗透一些文言文的趣事、典故、名言等,以激发学生学习文言的兴趣。

另外,初学文言文,我们要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适当降低教学难度,不要让学生对文言文心生畏惧。教师应用多种方法,打通文言文与现代文的通道,降低学习的难度。比如,课前,让学生反复诵读,还要了解文章所涉及的历史故事、文化背景、作者思想等。课上,让学生自己结合课文的注释,联系上下文,初知大意,不解之处老师适当讲解。在自己先学习,教师后引导的方式上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同时,教师可以通过朗诵、想象、补白、改编等多种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兴趣,为学生创造了解古诗文魅力的机会,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二、以读为径,品味语言魅力

《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对文言文的教学提出的目标与要求是:“诵读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成诵,无师自通”,都说明读对理解文章的重要作用。教学文言文,诵读尤为重要。

文言文的读首先要读正确,读流利,读出韵味。这就需要宣之于口,需要大声朗读。要求朗读时读准字音,不掉字,不加字,不结结巴巴,有适当的停顿,语速适中,直到口熟而成诵,这是文言文教学的特殊要求,也是基本要求。文言课文中有大量的通假字、破读字、古音字,我们首先要解决这些字词的语音。因此,一篇文言文,我们可以先让学生试读,试读中发现他们字词读音中出现的问题,再个别朗读,或全班齐读。由于文言文与白话文在语言和叙述上有较大的差别,掌握朗读的节奏有一定难度。这就需要教师领读或引导学生根据意思停顿。如《学弈》一文中的“思援弓缴而射之”一句,正确的节奏应该是“思/援弓缴/而射之”,因为这句话的意思是想着拉弓箭去射天鹅。但有些学生却读成“思援/弓缴/而射之”,这样就很难正确理解课文了。此时教师应予以引导帮助,使学生掌握划文言文节奏的方法,从而更好地掌握全文内容。

同时,文言文的读还要读懂,读出情感,读出意味。即在熟读的基础上,让学生理解每个句子意思,了解课文大意。从而感知文言的语言特点,体会文章情感,把握文章意蕴。如在《学弈》一文中要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六个“之”的不同意思,还要引导学生认识到专心致志对学习的重要性。《伯牙绝弦》一文,要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脑海中浮现出一副副美丽的山河画卷,从而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两小儿辩日》则要在读中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所蕴含的道理。感知孔子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和两小儿勤于动脑,大胆探索真理的精神,并体会到学无止境的道理。

三、以文育人,传承经典文化

从语文的本体看,语文既是一种工具,又是一种文化构成;从语文的功能看,语文作为交际工具和文化载体,传达的是思想与情感,承载的是文化精神、价值观念和人类的文化成果。文言文教学要展现文言文语言的魅力,增强语言美感体验,引导学生去发现、感受文言文自身的特质,从而引发学生对祖国语言和历史文化的自觉接受。为此,文言文教学除了要注重“以读为本”外,还要拓展延伸,从而启迪学生的思维,受到文化的熏陶。

对比链接。对比教学法是指我们在进行文言文教学时,可以把古今的语言拿来比较,也可以把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进行比较。乌申斯基说过:“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文言文教学也是一样的,通过比较让学生获得深刻的认识。如,在学习文言文《精卫填海》时,可以链接《中国神话故事》中的《精卫填海》的故事,从而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降低理解的难度。同样,在学习寓言《滥竽充数》时,可以链接古文《滥竽充数》,感受古文的魅力。

文化延伸。为使学生切实增强文言文的感悟能力,拓宽知识面,体会文言文语言的表达艺术和传统文化的魅力,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课堂内外的有机融合,真正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目的以文化人。比如,在学完了《伯牙绝弦》后,趁热打铁,拓展与知音有关的文章和诗句,从而感知中国的知音文化。

当然,文言文的学习还应随遇而学,可以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古代寓言故事、文言名句等,以拓宽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文言文创作,培养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从而达到以文育人的目的。

新的教材,新的理念。新的课文,新的挑战。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一定要且学、且思、且行!教好文言文,让优秀的传统文化根植在学生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