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差异教学法的运用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07
/ 2

初中语文教学中差异教学法的运用探析

陈玉香

郧阳区实验中学 湖北省十堰市 442500

摘要:新课改的不断进行,对初中语文教师教学能力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只有积极的引入新的教学方法,才能保证初中语文教学的高效率进行,差异化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从初中语文教学当中实施差异教学法的重要意义出发,对其运用提出的一些策略。

关键词:语文教学;差异化教学;学习兴趣

作者简介:陈玉香,(1971.5-)女,湖北竹山,郧阳区实验中学,中学一级教师,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

引言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进行,对于学生语文相关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教师语文教学的考验也越来越大,教师需要不断的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为初中学生语文学习打下结实的基础,差异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遵循学生的个体差异,开展层次性的教学,针对学生的个体情况,来对学生进行相关的教学,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基于此,本文将就初中语文教学中差异教学法的运用提出一些策略。

一、初中语文教学当中实施差异教学法的重要意义

对于不同的个体而言,由于先天及后天等多种综合因素的影,导致他们在个体上往往存在不同的差异,在进行语文学习的过程当中,也同样具有不同的特性,即学生的语文学习是存在层次性的,在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当中,教师往往进行集体式的语文教学,这种教学方法虽然具有其一定的优势,能够节省学生和教师的时间与精力,然而其在弊端上也十分明显,由于缺乏了对学生个体差异的重视,忽略了学生的层次性,导致不同层次的学生往往接受同一水平的语文教学,这往往会造成许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出现“上不足下有余”的情况,以教师选定的教学水平为标准,在此标准以上的学生往往会由于教师教学的内容太过简单,而在语文学习过程当中相关的能力和思维无法得到该有的锻炼效果,学生的语文能力无法得到提升,久而久之就会导致学生对语文学习提不起兴趣,甚至产生对学习的厌恶感。而在此水平线以下的学生,往往会由于思维的深度过高而导致学生无法跟上教师教学的思维模式,这对学生来说同样是不利的,过于深刻的教学内容同样也会让学生思维跟不上,从而产生对语文学习的枯燥感。而差异教学法的实施往往就能够避免传统模式当中这种情况,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够得到相对应的锻炼,对于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提高具有更强的促进作用,同时也能够避免不必要的精力和时间浪费,让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成绩自然也能够很快的得到提升。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差异教学法的运用策略

(一)制定差异性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过程当中极其重要的一段内容,缺乏了相应教学目标的指导,教学过程就会变得散漫而没有方向,从而对学生的训练也达不到该有的效果,而不同的学生能力层次不同,需要达到的目标往往也不同,所以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当中,应该对学生有充分的了解,了解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语文思维能力的深度与广度,从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生制定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让学生能够得到相应的锻炼,从而在语文学习的道路上越走越远1

比如对于一篇文章的理解程度,对于语文思维较差的学生,教师对其的教学目标,可以暂时只是停留在对文章中心思想及主旨的把握层次,只需学生能够对文章的的中心思想具有一定的了解即可,而对于语文思维较好的学生,可以对其要求更拔高一层,除了能够对文章的中心思想基础,具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之外,还要对于其主旨有自己的体悟和感受,形成属于自己的语文发散性思维与思想内容。通过这种差异性的目标制定,让学生能够适应与其相匹配的教学要求,并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对其目标进行渐进性的拔高,以这种方式,来逐渐提升和拔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及思维,从而达到差异化教学的效果。

(二)实施多样化教学方法

语文学习属于一种枯燥的语言学习的过程,学生在教学过程当中往往会由于教师单一的教学方式而产生枯燥感,从而使语文课堂气氛低下,学生的学习精力不集中,导致最终的教学效果也不好,所以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当中,应该注重实施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丰富教学的方式和模式,同时,不同的学生往往会喜欢和适应不同的教学模式,教师这种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也往往能够让学生找到自己适合的教学方法,从而让学生对于语文学习越来越感兴趣2

比如教师在教学《背影》这一篇文章,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基于文章的教学主旨以及语文课堂的教学目标,让学生独立性的进行思考,对书中提及的每一个问题,都能够有自己的个性化答案,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应该起到相应的引导作用,引导学生在正确的方向上来对相关的题目进行思考,确保学生思维的正确性。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各自分组进行小组式的合作探究,来对文章中所涉及到的题目以及文章的中心思想进行探究,通过这种小组合作的模式,让学生能够产生更多的思维碰撞,对于学生思维的广度也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布置差异性训练

在学生进行了相关的语文学习之后,必要的课后训练布置,对于学生知识的巩固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而不同学生由于思维的不同,以及对于上课知识的理解及吸收程度不同,最终的知识掌握程度也不同3。所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课后作业的布置过程当中,应该考虑到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差异性,对学生进行差异性的作业布置,通过这种差异化的作业布置方式,让其对于学生的知识的巩固程度更高更好。

比如教师在教学完《使至塞上》这一篇古诗完之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们在教学课堂上不同的表现程度,以及对知识的掌握的不同程度,来对学生展开层次化的作业布置,对于掌握程度较差的学生,让他们达到最对整篇文章的背诵即可,而更深层次的学生,教师可以要求他们对文章的主旨和中心思想进行相应的归纳。通过这种差异化的作业布置,让差异化教学法对学生的促进效果能够更加明显。

结束语

总而言之,差异化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对于初中学生的语文学习活动,具有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对学生的差异进行充分尊重的同时,也达到了对学生个性化进行发展的效果,可谓一举两得。当然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差异化教学模式仍然有许多有待完善的地方,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应该积极的进行创新探索和尝试,不断的对其进行完善,最终推动初中语文教学效果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柏力. 差异化教学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分析[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4(31):110-112.

[2]张力,陈梅. 浅议在线课程差异化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J]. 财富时代,2020(09):88-89.

[3]那俊,徐彬,李丹程. 满足不同能力水平学生学习需求的差异化教学设计[J]. 计算机教育,2020(0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