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深度合作下的中职平面设计专业课程评价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13
/ 2

校企深度合作下的中职平面设计专业课程评价研究

张桃丽

(麻城市职业技术教育集团 湖北省麻城市 438300)

【摘要】随着校企深度合作的推进,中职学校的平面设计专业课程评价也在进行调整。本文分析了校企深度合作机制下平面设计专业课程评价仍然存在评价形式单一、评价主体单一、注重结果评价而轻视过程评价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为中职学校的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以提高校企合作成效。

【关键词】校企深度合作 课程评价 问题 对策


平面设计职业涵盖的范围广泛,发展迅速,导致平面设计专业近年来成为中职学校的重点建设专业之一。

  1. 校企深度合作的内涵

校企合作是指职业院校选择与企业合作,将专业所需要的文化知识、专业能力、职业素养进行结合[1],共同完成教学。校企合作包括两层含义: 一是职业院校与企业的有机结合,既要遵循教育特定发展的规律,也要兼顾行业生产活动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二是校企合作是一种双向主动参与的结合,合作的双方需要形成相互依存、优势互补的有机整体[2]

校企深度合作,要求企业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派送专职人员到学校驻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校和合作企业共同制定目标,合理进行课程的设置,了解市场需求的调整,企业驻点人员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方位跟踪和指导。企业为学校提供实习岗位,让学生了解市场需求,加强实践操作和创新能力。在实习过程中,教师需要到企业中全程陪同,了解目前平面设计专业的最新需求,及时掌握学生的实习情况并进行合适的评价和调整。教师通过在企业中的跟踪指导,了解当前行业变化和需求,便于及时调整教学内容。

  1. 中职平面专业课程评价的现状及主要问题

  1. 课程评价的界定

课程评价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运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以科学的方法检查课程的目标、编订和实施是否实现了教育目的,实现的程度如何,以判定课程设计的效果,并据此作出改进课程的决策[3]。课程评价包含课程目标、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等内容,由受过专业培训的评价人员、借助专门的评价方法和技术对学生学业成绩、教师教学效果做出的价值判断。

中职学校的课程评价要遵循课程评价的原则,又要符合中职学校的特点,是检验中职学校课程设置合理性的依据。现在普遍认为,课程评价需要评价者和评价对象共同参与,构建统一价值观。

  1. 我校平面设计专业课程评价的现状及问题

我校平面设计专业对口就业率一直比较低,通过对毕业生就业的广告公司、影楼及印刷包装企业的调查,结合毕业生的反馈信息,我们认为,中职学校的学生掌握的技能不能胜任企业的工作需求,企业需要进行培训,由于培训期间工资较低,工作量大,很多学生选择辞职,寻找其它工作。有很多在校表现优秀的学生,到了企业也很难找到对口的工作岗位。

分析学生就业难对口的原因,其中有一个根本的原因就是课程评价方法存在问题。归纳当前的课程评价,主要存在以下问题:评价方式单一,主要以考试分数为依据;试题质量不高,主要让学生完成效果图,缺少学生创造性的考察;评价主体依然以教师评价为主,缺少学生及企业人员的评价;评价仍然关注结果而忽视过程,强调考试或考核分数,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评价结果的反馈,不能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调控及发展功能。

  1. 计算机平面专业课程评价的对策

现行的评价机制不能满足当前平面设计专业课程评价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创建新的评价机制。

  1. 评价主体多元化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参与到评价中来,让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有利于营造积极和谐的学习氛围,提高学习效率。在一个实例操作完成后,可以展示大家的作品,让学生对自己的作品和操作过程进行自评,也可以让小组成员对其他成员的作品进行评价,还可以让企业的专职驻点人员进行评价,减小课堂教学和工作的距离。

经过我校深度校企合作的实验,总结出企业、学校和学生等多主体共同参与的评价体系。其中,企业专职人员的评价占40%,学校教师专业小组的评价占40%,学生自评和互评占20%。在这种评价体系中,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学习效果更好。

  1. 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变化,其发展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激励。对于学生的动态发展,课程评价应不断收集学生发展过程中的信息,反映学生的优势和不足。因此,课程评价应更注重过程的评价,重视学生的过去和现在,为以后的发展提供参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可以参考学生的态度、创新性等方面进行评价。课程评价不是简单的给学生一个分数或等级,而是要体现对学生的关注。课程评价在帮助学生提高的基础上,让学生认识自己,掌握岗位要求具备的知识、技能和素养,提高职业能力。

  1. 评价内容更丰富

现代社会对职业的要求更健全,除了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对人格、个性、品格、创新精神等方面也有一定的要求。因此,平面设计课程评价应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学校聘请企业人才组成专业委员会,以平面设计岗位群的需要为基础,层层分解,明确平面设计所需的职业能力。然后由学校组织本专业的教师组成小组,根据职业能力目标,对岗位群进行认真调研,设置岗位技能和素养评价内容,并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

  1. 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相结合

坚持以人为本、体现能力本位,将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结合起来。教育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将课程对学生发展的影响简化为几个数量,无法从本质上保证客观性[4]。对于平面设计这种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更要注重质性评价。在理论知识的评价中,可以采用量化评价,对于项目实战和岗位素养的评价则可以采用质性评价。

  1. 小结

在校企深度合作的背景下,通过两年的试验,平面设计毕业学生对口就业率明显提高,并得到了企业的一致好评,说明我们的课程评价改革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参考资料:

[1]叶建辉.校企合作下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体系的研究[J].职业教育,2018(5)

[2]高勇,汪灏.中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模式探究[J].知识文库.2016(7)

[3] https://baike.so.com/doc/5945249-6158184.html

[4] https://www.doc88.com/p-3714312882572.html?src=360_so_k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