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引领习惯——小学生语文阅读习惯养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04
/ 2

兴趣引领习惯——小学生语文阅读习惯养成

姚远

广东省吴川市教师发展中心 524500

摘要:“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但小学生暂时不能做到行万里路,也可以先选择读万卷书,以书弥补生活阅历的不足,用书籍中的“养分”来滋养自身,涵养文化,提高自身综合素养。但如何让学生读万卷书呢?我认为兴趣是开启学生阅读大门的“钥匙”,是学生爱上读书的内在动力,也是培养小学生阅读习惯的重要前提。本文就立足于小学语文教学,探讨如何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以兴趣引领习惯,助力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兴趣;习惯

一、前言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的学习是被迫的,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新课标按照学生年龄和学段进行了教学目标划分,其中要求低年级阅读教学重在培养学生阅读感受和兴趣,以让学生喜欢阅读为目的。只有学生对阅读内容产生兴趣,才能形成主动阅读意识,进而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因此,广大语文教师首先应立足于学生阅读兴趣点,挖掘学生感兴趣的阅读材料,激活学生主动阅读意识,为逐步培养小学生阅读习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奠定基础。下文结合个人教学经验以及教学尝试,就兴趣引领学生阅读习惯的有效策略进行了简单总结,希望能够抛砖引玉。

二、整合阅读资源,唤起学生阅读兴趣 
  在课程融合理念下,语文教师不应该困囿于语文教材,而应该立足于教材为学生拓展更多阅读资源,整合更多阅读素材,以多样化素材让学生拥有源源不断的阅读“活水”。  
  一是充分挖掘课本阅读资源的兴趣点。兴趣是主动阅读的内动力,结合教材内容以及学生兴趣爱好,挑选出学生最为感兴趣的部分进行重点教学,并且尽可能为学生展示教材中比较有趣的内容。以“景阳冈”一文为例,很多学生其实对《水浒传》整本书并不了解,其阅读兴趣也不如四大名著其他几本,但对“武松打虎”这一故事还是很感兴趣的。基于这一点,我在指导学生阅读这篇文章时,就主要围绕了“武松打虎”这一故事展开教学,重点带着学生品读了武松“吃酒、上冈、下冈”几个过程,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和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引发学生深入思考,了解武松这一人物性格。阅读结束后,又给学生讲了“武松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等故事,同时请学生互相说一说自己了解的武松相关的故事,鼓励学生想要了解更多武松以及梁山好汉的故事,课后可读一读《水浒传》。如此,既实现了课内延伸拓展,也让学生课堂阅读兴趣蔓延到课后,丰富了学生的阅读视野,拓展了阅读内容。 
  二是利用影视资源,增强学生阅读兴趣。小学生都比较喜欢看动画片、电视节目。结合小学生这一兴趣爱好,我们不妨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引入这些影视资源,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以《狼牙山五壮士》一文为例,为激活学生阅读兴趣,语文教师可在课堂上给学生呈现经典电影《狼牙山五壮士》片段视频,影片中形象生动的画面容易给学生身临其境之感,五壮士英勇跳崖的壮举更易给学生强烈精神震撼。观看完视频后再导入新课,学生对课文的兴趣也变得浓厚起来,学习积极性也更高了。

三、悬念式阅读教学,强化学生阅读意识 

小学生对他们未知的事物充满好奇,对外界的新鲜事物倍感兴趣,这是他们的身心发展规律所决定的。鉴于此,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不妨结合他们这一心理特点,采用悬念式阅读教学,以悬念吊足学生“胃口”,让学生带着好奇和兴趣走进文本,从而形成主动阅读意识。

以《少年闰土》这篇课文为例,鲁迅先生为我们刻画了许多栩栩如生的鲜活人物,每一个人物身上鲜明的特点以及人生经历都代表着鲁迅先生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态度。读完《少年闰土》后,我们可以进行总结延伸:三十年,一幅美丽的画面烙印在我们的心中。三十年后,少年闰土又该是什么样的形象呢?你能否想象?鲁迅先生笔下的闰土三十年后会是什么样的呢?如果想了解,请有兴趣的同学读一读鲁迅的作品《故乡》。如此一来,不仅升华了课文主题,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为拓宽学生阅读视野奠定基础。

四、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让学生阅读习惯逐步养成

书香校园就是学生阅读征程上最美的风景线,也是为学生阅读之路推波助澜的“好帮手”。所以,语文教师除了优化课堂教学方法之外,还应该创设多样化校园读书活动,为学生打造一个书香校园环境,让学生浸润在书香之中,畅想在书海之中。

一方面,可依托善晨读一刻钟,开展《日有所诵》儿童文学诵读课,让学生高效地利用早读15分钟,通过诵、听、赏的形式展开经典阅读,让学生的阅读兴趣持续发酵。另一方面,可落实“班级读书会”分享阅读活动,以师生共读一本书为方向,鼓励学生交流读后感,谈一谈自己的阅读方法,促进师生共读局面的形成,实现教学相长。既让学生体会文字的魅力,也让学生分享阅读的快乐,促进师生共同进步。此外,还应当做好阅读评价行动。采用趣味闯关方式,譬如“动物王国”、“趣味美术展”、“文学海洋”、“经典故事会”等形式来展示学生诵读、主题阅读、整本书阅读的成果,对表现优异的学生给予奖励和表扬,最大程度地激发每一位学生的阅读热情,唤醒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活学生的自主阅读意。借助及时有效的评价,搭建一个以个体阅读带动群体阅读的书香校园。

借助以上多样化阅读活动,既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浓郁的书香氛围,也让学生在书香中阅读意识更强,阅读兴趣更浓厚,阅读习惯逐步养成。 

五、拓宽学生阅读多种渠道,持续强化学生阅读习惯 
  当今时代是一个信息时代,科技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也越来越广泛,读书的介质也变得多样化,除了传统的纸质书籍之外,各种互联网渠道也展露头角,成为了新时代宠儿。我们无法强制性要求学生只读纸质书籍,也不应该局限于此。顺应时代变化,拓宽阅读渠道也是新课改对广大语文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鉴于此,我在教材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延伸拓展,主要引导学生运用多媒体技术展开阅读,指导学生自觉抵制和消除垃圾信息的干扰和侵蚀。鼓励学生适当、适时、有选择的观看电视节目,诸如少儿节目、新闻联播、动物世界、生活常识、名著改编电视剧等节目。学生观看完节目后可以结合节目类型展开主题讨论,比如看完动物世界,可以让学生谈一谈自己对野生动物的了解,从野生动物的分布情况,数量,生存情况,面临的危机和改善建议等方面入手,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了解和认识设计手抄报、开展讲故事大会等活动。通过此种形式展开阅读,一方面能够提高学生的表达欲望,促进思维发展;另一方面也更有利于拓宽学生的阅读面,提高学生信息获取能力,帮助学生逐步养成主动探索和主动阅读的良好习惯。

六、结束语

杜威所说的:“教之于学就如同卖之于买。”到底是让学生一味地被老师“牵”着走,还是放手让学生以喜欢的方式阅读,这是值得我们执教者深思和审视的问题。我将会在后续的阅读教学过程中坚持以生为本,以兴趣为导向,为学生引荐优秀的读本,让学生从课内阅读走向课外阅读,真正养成良好阅读习惯。

参考文献:

[1]蒋丽燕.培养阅读习惯,精选阅读材料,掌握阅读技巧——试论新课标下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小学),2017(5):228. 
  [2]徐敏秀.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和改进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5(19):100. 

[3]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索[J].闫根喜.内蒙古教育.201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