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学习,让学习之路更宽广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04
/ 2

自主学习,让学习之路更宽广

郑丽颖

福建省福清市玉屏中心小学,福建 福清 350300

【摘要】自主学习是一种高品质的学习方式,善于自主学习的孩子更容易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动力,他们的学习往往更主动、更持久、更高效。教师若想培养出富有创新意识和主动精神的创造型人才,则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内驱力,将引导学生学会高质量的自主学习当做重要任务。

【关键词】自主学习 内驱力 学习的主动权 持续发展

每年高考放榜的时候,都会出现一个特殊的群体——高考状元,人们总是特别仰慕这个群体的孩子。虽然,也有人做过跟踪调查,认为高考状元最终成为各个行业的领军人物的并不多,但在他们的高中同龄人中,这些孩子绝对是人中翘楚。每个高考状元的自身优点都很多,但必定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善于自主学习。作为教育工作者,注重创造各种条件引领学生自主学习,有效激发学生的潜能,他们的学习才更有后劲,学习之路也才能越走越宽广!

一、自主学习有着怎样的意义?

自主学习是一种高品质的学习方式,它有利于激发学生由内而外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自发产生独立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心向,在这种状态下,学生将表现出更加积极主动的态度、良好的注意力和坚定的克服困难的意志力,从而调动自身的内驱力使学习更加持久高效。

二、自主学习能力是如何丧失的?

如若以家庭教育为例进行分析,孩子自主学习能力丧失的原因包括:1、父母管的太多,让孩子成了一个拄着父母这根拐棍行走的人。2、父母在学习上太用心,反而让孩子失去了自身学习的责任意识。3、父母的不当管教减弱孩子的内力逐渐磨灭孩子的自信心。

有人把孩子的学习比作拉车,本来拉车是孩子自己的事,可是家长总是怕孩子走得慢一直帮忙拉着,孩子也乐得轻松。而当家长一旦不再给孩子使力,孩子就觉得拉车变成非常费劲的事,然后越走越慢甚至因为觉得累觉得落后了而耍赖停下来,他的学习必将不尽人意。那么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均要让孩子知道拉车是他自己的事,需要自己拉着前行。当然老师(家长)也不能放任不管,而是把手搭在车后让孩子感觉到老师(家长)一直是陪伴着自己的,这是给孩子心理上的支持。当发现孩子遇到了一个沟坎拉得很吃力回头寻求帮助时,老师(家长)就赶快使出自己的力量,帮孩子顺利跨过这个坎。这时孩子不但能感受到老师(家长)的爱和力量,产生克服困难后的自豪感,同时也将明白一个道理:只要用更大的力就能越过沟坎。

三、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明确目标,为自主学习提供方向

明确的自主学习目标,犹如灯塔指引着航船在浩瀚的大海里顺利抵达彼岸。(1)设定“伸手即可触摸”的体验目标。如在数学阅读能力培养初期,就可以引导孩子设置近期的可操作性强的目标,如:先读懂数学课本中的每一幅主题图。例如在教学《20以内加减法的解决问题》时出示主题图:停车场里停着一些车,对话框显示已经开走5辆,图上显示场上还停着9辆,请学生阅读后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刚开始,学生容易理解为从9辆中开走5辆,列式为9—5=4,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逐图逐字逐句指导阅读,边读边思考图中提供的所以信息和问题,学会选择有效信息剔除干扰信息,从而读懂图中深层的意思:开走5辆后还剩9辆,学生试误之后理解将更加深刻,正确列出5+9=14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学生经常性习得阅读理解的经验,日积月累则将越来越坚信自己有能力读懂各种主题图。(2)设定“跳跳即可够到”的努力目标。如,我在课堂教学中如果遇到一些思维度强、解法灵活多样的题目时,一般会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孩子放飞思维尽情挑战:你能用多种解法解答这道题吗?这时特别是思维能力较强的孩子就会马上进入亢奋的状态,他们为了想出更多种的解法会充分调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在分享同伴的思路中达到更高的思考效果。(3)设定“分解即可突破”的挑战目标。当学习任务难度太大时,学生容易产生驱易避难的心向,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将复杂任务分解成具体的、易于完成的简单目标,学生在一步步完成任务中获得成就感,进而激发自主学习的愿望,这也正是数学中“化难为易”思想的体现。

(二)培养兴趣,引发自主学习的内部需求

乐学才能善学,注重培养学习兴趣,进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从而引发学习的内在动机,助力成就高品质的学习。我的“数学课堂”往往不拘泥于“数学课堂”,只要与某个知识点相关,往往天南海北,或揭示知识产生的背景,或分享知识运用的领域,或时事政治新闻娱乐身边琐事均可涉猎,如此这番,往往为了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增进师生情感交流,感受到教师既是“良师”更是“益友”,感受到数学好玩有意思,从而培养学生乐于学习的品质,引发自主学习的内部需求。

(三)养成习惯,让自主学习持续发展

好习惯是学生认真学习自我提升并持之以恒的重要因素。当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时,就犹如手握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真正把握住学习的主动权成为学习的主体。在创设自主学习的课堂环境中应引领学生养成(1)细致阅读习惯。阅读是思考的基础,没有细致的阅读习惯,高质量的思考解答也就无从谈起;(2)专注认真习惯。晚清两代帝师翁同龢曾教导子弟“凡成大事者必有静气”,只有能静心静气、专心致志才能更加有效地激发学习潜能;(3)独立思考习惯。勇于独立善于思考,不依赖他人,不惧怕质疑他人,敢于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这是一种可贵的探索求知精神,也是创造的萌芽,如此自主学习才能真正产生。(4)勤于复习习惯。记忆是一切智慧的根源,如果没有勤于复习的习惯,那么所记忆的知识容易遗忘,自主学习也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古希腊生物学家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开放发展、富有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它能引导学生多层次、全方位、高质量地主动参与学习,既能让学生掌握学习的客观规律,又能充分张扬个性,引领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放飞思想,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这样的学习之路也能越走越宽广!


【参考文献】

【1】陈锦惠:交出主动权,让你飞翔--浅谈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 《教育界》2014(20)

【2】张洪岩::如何激发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中国校外教育》2014(2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