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11
/ 2

浅谈数学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朱惠操

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 觉民小学 广东省 湛江市 524076

摘要:在现代教育思想中,提倡小学教育应该采取“玩中学”的策略,所以在小学数学授课过程中,就需要将数学游戏添加到课堂中,在提升授课效率的同时,还能点燃小学生的兴致,激发小学生学习积极性,这对于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大有裨益。基于此,下文就围绕数学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展开论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数学游戏;小学数学;授课活动;价值

基于经验而言,同时在新课标进一步深化的大背景之下,小学数学教师的授课观也产生一定的变换,除了依旧注重知识的教授以往,也变得更加重视对于小学生数学素养的培育。而如想要高效地达成这一目标,首先就需要促使小学生可以喜爱数学课程,因此在当前,愈来愈多的教师都开始采取数学游戏的方式来完成授课活动,并且这也展现出了极为全面的效用。由此可见,对数学游戏的关键意义以及实施手段予以探析极为必要。

一、数学游戏引入小学数学教学的关键意义

为了确保小学数学教师更加有意愿在数学授课课堂中加以运用数学游戏,促使教师可以革新曾经的守旧观念,那么就需要让他们明晰数学游戏引入小学数学教学的关键意义。通过整合以往经验,可以察觉到其中的意义展现在如下两方面:一方面,有益于集中小学生的注意力,小学生的性格特性决定了他们的注意力难以长时间汇聚,并且这种状况仅仅通过外在的督促方式,其实很难达到良好成效,还会让一部分小学生出现抵触心态。而随着使用游戏教学法,就可以有效防范该种问题,小学生天性也决定了他们喜欢游戏,所以利用数学游戏,也可以让他们更好地集中自身的注意力,整个学习效率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有效增强;另一方面,有益于激出学生的兴致,之所以一直提倡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积极应用游戏教学法,是因为对于思维还不够成熟的小学生来说,游戏往往可以快速激出他们的兴致,让小学生不知不觉地就会对数学问题进行思考,此时学生的思维能够得到良好锻炼,并且也能够体悟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二、小学数学教育中实施数学游戏的有效策略

(一)通过数学游戏,增强学生参与积极性

竞赛型游戏是小学数学游戏化教学中的常见类型,可以通过激发小学生的胜负欲,继而增强他们的参与积极性。这类游戏是以竞赛的方式所开展,由教师将小学生们划分为几个小队,然后通过竞赛答题的方式来为自己所在小队争取积分,通过这种竞赛型游戏,在促使小学生参与度显著提高的同时,还可以培育他们的协作能力[1]。例如,教授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分数加减法”这部分内容时,如果使用枯燥的“灌输式”授课方式,会降低小学生的学习参与积极性,此时教师可以在班级内组织竞赛游戏。在实际的操纵中,将学生每10人分为一个小队,然后在设置10道分数加减法题目,各小队的学生们按照顺序相应作答,答对者可积一分,答错或在规定时间内未作答的学生则不得分,如此一来,在调动班级内小学生积极性的同时,还可培育他们团结互助的竞技精神,使得每一位学生均能参与到该竞赛型游戏中,显著提高教学效率。

(二)运用数学游戏,实现课前的有效引导

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说,课前引导是不能够被忽略的环节,能够较为直接地影响到整节课的走向,继而关系到小学生的学习成效。所以教师就可以运用数学游戏,实现课前的有效引导,促使小学生快速理解本节课的学习重点、难点,然后在进行授课活动,小学生就可以更为高效地完成学习[2]。数学游戏的课前引导方法,与以往教师经常采用的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知识并对本节课知识进行概括的方法相比,显然小学生也更加喜欢前者,所以自然也就愿意认真去完成,这样就能够显著提升课前引导的有效性。例如,教授小学数学(北师大版)“确定位置”这部分内容时,为了让小学生借助于教师的课前引导,初步了解本节课的课程内容,同时为学生创建一个游戏化的授课气氛,促使他们在快乐地游戏互动过程中学得本节课的知识内容,在课前引导环节,教师可以引领小学生开展了“对号入座”的游戏活动,即:由教师说出一个座位位置,比如东边第二排、第三个座位位置;西边第三排、第四个座位位置等等,然后由该座位位置的同学迅速站起来,如果没有起立或者并未反应过来则输掉游戏,由于小学生们还没有系统地完成“确定位置”这节课程内容的学习,所以经常会判断错误。而通过这样的游戏活动进行课前引导,使小学生在进行精确找到座位的游戏活动中,也了解到了将要学习的“位置”知识,并且也更有意愿去学习“位置”知识,接下来的授课活动将会更为顺畅。

(三)利用数学游戏,促使学生成为课堂主体

小学数学教师还应该主动弥补教学模式中的不足之处,将小学生变为数学授课活动的主体,而数学游戏的出现,也为数学科目的教育带来了巨大突破。小学生在游戏中可以全面展现出自身的主体性,从而完成自主高效地学习,促进自身学习成绩的提高,并且这也在侧面提高了教师的教学品质

[3]。例如,教授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可能性”这部分内容时,如想要让小学生进一步了解可能性的概念,教师就可以借助于纸牌数学游戏。在上课伊始,教师拿出一组花色不同、数字相同的纸牌,接下来进行洗牌将顺序打乱,然后选一位小学生随意抽出一张牌,并向全部学生提问:可能抽中的是什么花色。此时,学生答案不尽相同,随后教师公布答案,紧接着再选一名学生上前从其它剩余三个花色中选择,教师继续提问:抽中黑桃纸牌的可能性多大?抽中方块纸牌的可能性又是多大?在这个小游戏中,学生们的主体性得到了全面彰显,通过自主思考在游戏中充分了解“可能性”的核心内容,在游戏中理解以及感悟数学知识,使自己得到了进步。

(四)借助数学游戏,创建出数学学习情景

现如今,情景教学法已经成为了教育活动中被普遍运用的一种方法,并且效用也十分显著。为此,教师在应用数学游戏期间,也可以借助于此来创建出数学学习情景,最终让小学生可以将学会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并且还能让小学生明晰到实践的关键性。在此期间,小学数学教师也应当意识到授课活动绝对不可以生搬硬套,而是要对数学课本予以创新,将数学课本和游戏相结合,让数学更具亲切感。例如,教授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倍数与因数”这部分内容时,对学生进行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数学中有很多数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关系?”通过问题让小学生先对因数和倍数有个简单认知。紧接着,就可以通过模拟演绎游戏,创建生活情景,让学生们进一步对这部分知识内容予以学习。具体来说,可以组织模拟购物游戏:铅笔1元一支,同学A手上有20元钱,而学生B手上有5元钱,他们要用全部的钱都买铅笔。接下来,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探讨,这两个同学的花销存在什么样的关系。此时游戏情景也被创建了出来,小学生深入思考并得出倍数关系,可见这种数学小游戏能够直接提升授课效果。

结束语:

总而言之,对于小学时期的数学授课活动来说,由于小学生的年纪并没有很大,思维也正处于成长的时期,而这也无形之中增加了小学数学教育的困难程度,无法有效地对小学生数学素养做出培育,随着数学游戏法在授课活动中加以实施,这种困境也被打破。因此,就需要小学数学教师明晰游戏教育法的关键意义,在未来的数学教学中,主动地创建出游戏化的课堂,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兴致,展现学生的自主能动性。所以上文对这部分内容实行了相应的论述,期望带来参考。

参考文献:

[1]丁浩清,王阿娣.对接数学游戏 走向思维彼岸——数学游戏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J].云南教育(小学教师),2020(09):4-5.

[2]冉瑞彪.寓教于趣,寓学于乐——数学游戏在小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7):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