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源地视角下陕西省大学生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现状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02
/ 2

生源地视角下陕西省大学生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现状研究

荆浈岂 1 刘云昊 2

1陕西国际商贸学院医药学院,陕西 西安 712000; 2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胸心外科,陕西 咸阳 712000;

[摘要]目的:探究生源地视角下陕西省大学生的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现状。方法:采取方便抽样法抽取陕西省内高校1076名大学生,采用《大学生中医药文化素养调查表》掌握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现状。结果:来自乡村的学生中医内科学文化素养优于来自城镇的学生(p<0.05),但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评分无显著差异。结论:城乡生源地间学生文化素养无差异,可能是受到经济发展、信息爆炸及高等教育等原因影响。建议以高校学生为先导,将中医药作为常态化教育体系的一部分,淡化学历层次差别,覆盖各专业群体,培养学生优秀文化传承意识,将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有计划、有目的的融入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中去。

[关键词]中医药健康文化 素养水平 生源地

2019年国务院推行《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中强调了传播中医养生保健知识的重要性,当前正是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机[1]。大学生作为每个家庭中接受文化更迭速度最快的核心成员,在学习中医药健康文化的同时,不仅能够提升自身素养,也能够进一步辐射周围群体。因此,在高校学生中开展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现状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通过对陕西省内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生源地及知识维度的差异来了解大学生的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现状,为在陕西省高校推行中医药健康文化提出建议。

  1. 研究内容

1.1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陕西省内非医学专业大学生,采取方便抽样的方法,抽取陕西省内大学生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问卷选用张文韬等设计的《大学生中医药文化素养调查表》[2],问卷内容包括统计大学生的性别年龄、生源地、学历层次等基线资料,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针灸学六个维度题目设置唯一正确答案。回答正确记 1 题,错误或漏填记 0 题。该调查表依据得分情况将大学生中医药文化素养水平划分为较差、一般、 较好、好四个层次,反映显示中医药文化素养水平现状。

1.3统计学方法 本次数据结果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1. 结果

2.1基本信息 本研究发放问卷1100份,回收有效问卷共1076份,有效回收率97.8%。其中女性654人,占比60.79%;男性422人,占比39.21%。年龄18岁以下77人,占比7.2%;18-25岁999人,占比92.8%。生源地方面,522名学生来自城镇,占总人数48.5%;554名学生来自乡村,占51.5%。

2.2城乡学生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的评分及比较

4 不同城乡来源学生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评分比较(613090baa50b6_html_c2537665a869c10b.gif±s

城乡来源

人数

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诊断学

中药学

方剂学

中医内科学

针灸学

总分

城镇

522

7.71±1.58

2.44±0.98

4.53±1.68

3.36±1.12

1.21±0.71

4.21±2.05

23.46±5.36

乡村

554

7.96±1.57

2.32±0.97

4.63±1.63

3.51±1.06

1.24±0.77

4.91±1.92

24.57±5.30

t


-2.567

-1.995

-0.940

-2.236

-0.461

-5.726

-3.340

P


0.270

0.301

0.127

0.769

0.011

0.057

0.769

在本次调查的学生中,来自城镇的学生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评分(23.46±5.36)分,来自乡村的学生为(24.57±5.30)分。采用t检验分析结果表明,城乡学生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总评分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从中医内科学维度来看,来自城镇的学生评分(1.21±0.71)与来自乡村的学生评分(1.24±0.77)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5),结果见表4。

3.讨论

本次调研结果区别于以往调查结果所显示的城镇居民的中医药文化素养水平明显高于乡村居民[3],分析其中原因,可能是由于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建设发展,城乡间文化差异随之已逐步缩小。同时,本次参与调查的学生中92.8%年龄在18-25岁,身处信息大爆炸时代接收信息的速度和多元化渠道缩小了城乡生源地间的差异。再者,大学校园中对待不同文化的开放性和包容性态度也为中医药文化的传播营造出良好的氛围,以及大学科普教育给高校学生中医药健康知识获取提供了畅通的信息途径[4]。而来自乡村的学生在中医内科学知识维度掌握较好,源自我国很大一部分优秀的传统文化根植于乡村的农业生产生活之中,奠定了扎实的文化基础[5]。乡村地区受现代文化冲击较小,对中医药应用依赖更大,因此来自乡村的学生对于中医内科学应用的积累更好。

4.小结

近年来,公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收到了诸多关注,而提升文化素养水平的落脚点,以高校学生为先导势在必行。

结合调研结果,建议陕西高校将中医药作为常态化教育体系的一部分,淡化学历层次差别,覆盖各专业群体,将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有计划、有目的的融入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中去。其次,注重校园文化与中医药健康文化相融合,创造中医药校园文化氛围,运用校园广播、宣传板报等公共设施,打造潜移默化的影响力[7]。同时,也应注重培养学生优秀文化传承意识,在学习、继承和发扬中医药健康文化的基础上,增强民族自豪感,实现文化自信。

参考文献:

[1]吴荣华,杨露露,孟晓伟.大学生中医药文化素养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以江西中医药大学为例[J].亚太传统医药,2018,14(12):6-8.

[2]张文韬,李炜弘,乔丽君,等.大学生中医药文化素养调查量表设计[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9,17(6):139-142.

[3]谭巍,靳琦,赵玉洋,等.2017年中国公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中药杂志,2019,44(13):2865-2870.

[4]郭颖,王慧,梁田田,等.首都在校大学生中医药文化科学素养水平和知识应用现况研究[J].中医药导报,2018,24(6):35-42.

[5]刘丹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农村的传承路径探究[J].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2018,(01):85-87.

[6]李晓,李宝琴,李昂.中医药文化视角下关于中医药人文教育的理性思考[J].中医药导报,2019,25(21):116-119.i



*本成果系陕西省健康文化研究中心立项资助的“学历层次视角下陕西高校学生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及影响因素研究”课题的一部分,项目编号JKWH2019-Q14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