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造高中语文高效课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16
/ 2

如何打造高中语文高效课堂

杨萍

贵州省毕节市毕节一中 551700

摘要:在新课改的全面推动下,全新的教育理念不断影响着所有的学生,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行为也发生着变化。教师就需要转变传统灌输式和强制性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中的主动参与者,采取科学、平等的教学态度,让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中活跃起来,从而打打造高中语文高效课堂。

关键字:高中语文;高效课堂;兴趣

高效课堂的根本,就是利用尽可能少的时间使教学活动过程获得高质量,推动课堂教学全面发展。高效课堂是当下每一位教师追求的教学新目的,就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教学理念、方法下,得到一种学习的动力,产生强烈的方向感,使学生能养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率、高质量。那么,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如何结合高中生的特点,根据教学内容,打造高效课堂呢?

一、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要上好一堂优秀的语文课,课前准备环节至关重要。这里的课前准备既有教师的准备又有学生的准备。首先教师准备的是学案,即教师上课教案的另一种体现,现在以试卷的形式直观的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了解这节语文的目标、研究的问题,该研究的规律,以及达到的效果。那么学案设计包括教学目标,课前预习,知识积累――知人论世,包括学生学生需要自己查找的资料的说明,以及教师预测难查资料的补充说明;课上将要研究探讨的问题;研究反馈、研究小节、作业等。学生准备的就是根据教师学案的要求,查找资料,了解、积累、整合;针对预习的问题采用独学、对学和小组学习的形式研究探讨,把不理解不明白的地方重点勾画出来,以备课上与教师同学共同讨论。没有预设的课堂是放任的,也是杂乱无章的,必然也是低效的。如何达到四十分钟的高效,充分的课前准备至关重要。另外,设置习题时,要保证课堂。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着重点也不同。我们可以在课外延伸一些略带挑战性的练习;也可以为他们制定一些浅层次的要求,让他们循序渐进。

二、丰富语文课堂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针对高中语文教师的教学模式传统落后,因此就需要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采用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首先教师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将学习主体归还于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上的主人,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这样学生才会积极自主的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激发对语文的学习兴趣。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创新与发展,教师只有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够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教师可以利用竞赛的方式来吸引学生关注文章中的知识内容。教师在讲《春江花月夜》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去总结文章的表达情感和写作背景,然后通过合作竞赛的方式去寻找最能体现文章表达情感的诗句。当学生抓住这些关键语句的同时,也会体验到语句当中的人文精神,更加的领会与感悟其中的奥秘,有利于学生对语文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灵活处理教材内容,激活课程资源

1.针对学生的基础,用活教材资源

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面对的是具有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在让他们对语文知识进行探索时,要使学生体会教材中文章的魅力,既要把教材中教学目标规定的内容合理地安排到课堂学习中,还要针对教材内容在宽度和广度上进行扩展。例如,在《胡同文化》的教学中,学生在理解“胡同建筑”方正、网络、四合院的特点之后,才能体会到北京市民胡同文化“封闭”“忍”的精义。正是有了“胡同文化”的这一内涵,才能体会作者对于传统的“胡同文化”复杂的思想感情,通过结合作者的情感,学生品出“再见吧,北京胡同”所蕴涵着的汪曾祺特有的感情。学生在对文章进行了深入理解之后,把这种地域文化引申到学生的生活当中,寻找自己生活中遇到的建筑,研究本地人们的生活习俗,给学生提供研究的课题:茶馆文化、饮食文化、农家乐文化……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感受到生活中各种事物蕴含的意义,把语文课堂从学校延伸到社会生活中,促使学生把语文知识运用到实际中,体会学习给他们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

2.灵活处理教材内容,使学生提高语文素养

要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水平,需要从对教材的深入研究出发,依据教材对学生进行素质培养。教学中,教师要用灵活的教学方法进行,不要对学生进行死知识的传授,而是要把知识讲活,使学生能活用学到的知识。学生通过学习教材中的内容,要能提高他们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对教材内容进行灵活教学,不仅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研究,还要使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例如,在教学《窦娥冤》一课时,教师让学生通过对文章进行阅读来谈自己的感受。有的学生不理解窦娥为什么有冤屈不和官员申诉,而是指斥天地鬼神?对于这个问题,我向学生讲述了文章中的历史背景,通过背景结合窦娥的身份来理解课文内容。学生对文章有了更深的感受。窦娥诉说自己莫名其妙犯法受刑,冤屈之大可“动地惊天”。又因为窦娥的冲突对象隐于幕后,而天地鬼神便成了她的指斥对象。由于内心的悲愤难以控制,便构成了对天地的怨恨与控诉。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恰到好处的点拨,既能使学生继续进行思考,使他们的思维获得发展,又能使学生对疑问具有豁然开朗的感觉,促使他们继续探究。

四、运用小组合作,激发学习兴趣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有些内容学生无法通过独立思考来完成知识的深入探究,学生陷入了思维困境,这时语文老师不要直接告诉学生思维方向和问题答案,而是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学生在小组合作过程是进行思维碰撞,拓展了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对知识内容有了更加深刻和全面的理解。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模式,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增加了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机会,学生更加积极的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提高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且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合作意识,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进而提高了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

比如学习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这篇课文时,为了集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可以设置问题来启发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来活跃课堂学习氛围。老师提出问题:这篇文章是以什么为线索的呢?作者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手法?表达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学生在老师的问题引导下,积极的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讨论和交流,积极的围绕老师的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究,不仅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而且通过互动交流学生思维更加活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总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若想真正实现高效课堂,不但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素养、教学技能,根据学生需要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激发学生求知欲,培养学生兴趣,还要想方设法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积极参与,进行思考,自主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而使语文课堂真正实现高效率。

参考文献:

[1]杨珊珊.动态生成: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有效建设探究探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6.

[2] 石娉婷,张凯.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语文教学探究[J].写作(下旬刊),2017(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