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教材语文园地的目标定位和教学尝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16
/ 2

统编教材语文园地的目标定位和教学尝试

林弘

广东省汕头市长厦小学龙腾校区

2019年秋季起,统编版小学教材开始投入使用。其中语文园地这一栏目仍然保留在教科书中,是统编版小学语文编排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栏目。编者设置语文园地一栏的意图,主要是帮助学生“围绕每个单元的内容进行复习巩固、拓展运用”。

但在平时的教学中,语文园地往往被老师们当作单元学习的“终点站”,按照课本编排的顺序按部就班地过一遍。园地之间也分模块设计,教师在教学中也不免出现缺乏设计感、过渡生硬等问题。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应该在研读以“双线组织单元”为核心理念的统编教材的基础上创新教学方法:教师不应当仅仅凸显其本有的“复习巩固”的功能,更应该使之成为学生运用语文要素进行“拓展运用”,进而升华和理解本单元人文主题的主要阵地。

语文园地也有其闪光点,也可以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使之充满活力。笔者以统编教四年级语文下册为例,通过理解语文园地的价值地位,进而尝试一些可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现特在此加以介绍、讨论,以期抛砖引玉,不足之处还请批评指正。

一、语文园地教学的目标定位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共8个单元,除第5单元为习作单元没有设置外,编者都在每个单元的习作后设置了语文园地栏目。统编教材对语文园地安排了规定性的板块,其中“交流平台”“词句段训练”“日积月累”是固定栏目,“书写展示”和“识字加油站”灵活穿插在不同单元中。

在四年级下册的教师教学用书中,“编写说明”一栏对语文园地每个栏目都安排了明确的目标定位,现摘录、整合如下:

“交流平台”旨在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的学习收获,对本单元的学习重点进行归纳、梳理和总结,帮助学生把语文要素感性化、有意识化。交流平台即是单元语文要素的具体化,也是文本阅读课后题的重要提示。

“词句段运用”安排了一系列语言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语言文字,提升语言文字的能力。该栏目选取的词句段内容基本上摘录于单元文本中。

“日积月累”则集中安排古诗、俗语、名言警句等传统文化经典内容,引导学生在读诵中积累经典素材,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识字加油站”采用多种形式学习常用字,“书写提示”在第二学段继续学习钢笔字,提示段落书写的要点,指导学生写好文段。

通过以上梳理不难发现,语文园地立足于单元文本、紧扣单元语文要素,要求学生在这一阵地中实现夯实言语基础、明晰学习策略、提高语文素养这三个目标。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准确把园地中把握语文园地中每一板块的价值定位,在正确研读教材的基础上巧用、活用各栏目内容。

二、语文园地教学的教学尝试

统编教材中明确指出其编写思路,即“双线组织单元,加强单元整合”,语文园地与单元中各部分内容环环相扣,相互配合。因而语文园地教学要回归到单元中去,在单元整体教学这一大局中进行教学设计,因此笔者在教学中进行了以下两种尝试:

(一)将语文园地与单元阅读和习作有机整合

正如上述分析,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可以作为单元阅读的巩固提升,“词句段运用”有时可以作为进行单元习作之前的小练笔。笔者在四下第一单元备课时抓住这一特点,不仅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且能够缩短教学时间,与原计划相比少用了一个课时。

以统编教材四下第一单元为例,该单元主题是“乡村景色”,其语文要素分别是“抓住关键词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和“写喜爱的某个地方,表达出自己的感受”。精读课《乡下人家》的课后题和“选做”部分则是落实了单元语文要素,学生能在阅读中意识到关键词句,但难免在“选做”题中出现困难,描述乡村景致时空泛无味,或者没有中心,不知所言。

该选做题是“你眼中的乡村景致是怎样的?用一段话写下来”,通过单元整体备课不难发现,如果能够巧用本单元语文园地中“词句段运用”的第一题,则能帮助学生完成该选做题。教师可以提示学生参考其中第二行描述乡村生活的词语,选择其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先口头叙述,然后再写下来。对于程度一般的学生来说无疑是得到了支架,给予了写话的方向,也能够更深层次理解抓住关键词句表达思想感情的语文要素。

此外,精读课《乡下人家》课后第三题“读一读,再从课文中找出其他生动形象的句子,抄写下来”一题,笔者在和学生交流有关句子后则开始进行指导书写,随即翻到第四单元语文园地的“书写提示”,提示学生在段落书写的注意要点,指导学生抄写好段落,将园地四的“书写提示”尽早让学生明悉是更重要的,如同为学生设置了写好文段的目标,学生第一次参考提示写出的文段难免不尽人意,但是当练习到第四单元时,则可以与之对比,进而知道自己在这段时间的书写进步。

(二)将语文园地融入情景式教学

语文园地中部分内容可以与单元阅读进行有机整合,但这应该建立在与语文要素自然衔接的基础上,不能把语文园地所有的栏目与单元阅读和写作进行生搬硬套。那么将孤零零的、零散式的模块融入整体的情景中,则是最能突出语文课堂的“语文味”。

以统编教材四下第三单元语文园地“词句段运用”为例,该栏目安排两部分:“读读下面带有颜色的诗句,并寻找带有颜色的句子”“仿照《繁星》(七一)的表达形式,写一首小诗”。

这一单元是诗歌单元,语文要素是“初步了解现代诗的一些特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学生在本单元学习了冰心的《短诗三首》,初步了解诗歌的形式,艾青的《绿》、叶赛宁的《白桦》中都带有颜色的句子,因此在教学中如果还是按部就班、简单化地进行教学,则会出现学生被老师牵着鼻子学习的尴尬景象。

笔者本单元教学中采取了这一策略,把园地内容前置于“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大门”,首先回顾本单元的四篇课文,在“交流平台”中初步认识现代诗的特点,得以初步识别古诗和现代诗。之后则进入“词句段运用”的学习,要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感受描写颜色的诗句表达的意蕴,在想象中感受颜色之美;要引导学生在诵读中读出“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融冶的风/飘扬的衣袖/静悄的心情”这两组诗行的节奏之美、形式之美。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由交流“描写颜色的句子之妙”,仿照诗句提笔成诗。最后以“识字加油站”和“日积月累”结束,提示学生可以查找诗人资料、著名诗人评论诗歌的名言等内容,为编写小诗集积累素材,这样的园地教学则会让学生清楚每个栏目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流畅自然,可谓一举两得。

总之,语文园地的教学不应视为“鸡肋”,其地位与单元阅读和写作同等重要,在遵循统编教材“双线组合单元,加强整合教学”这一原则上慢慢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便更好地位今后的单元整合教学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