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回归教材,挖掘学科本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03
/ 2

重视回归教材,挖掘学科本质

曹秀娟

佛山市南海区罗村高级中学 广东佛山 528226

摘要:2021年广东省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的地理试题在思维的广度、深度上都较往年有明显的提升,而且注重彰显地理学科本质。对地理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准确理解和灵活应用是地理学科的基本要求,也是学习和掌握地理科学的关键。为此,只有在日常教学中注意回归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地理学科本质,才能更好的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地理事物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并形成学科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

关键词:回归教材 学科本质 地理概念 地理原理 挖掘


2021年广东省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的地理试题依据《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由广东省组织专家单独命题,与往年的全国卷相比,虽然试题风格、分值分配变化较大,但整体上与广东省2021年1月份组织的的适应性考试基本一致。主要表现为:以知识为基,注重地理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原理的考查;注重对地理过程与地理联系的考查,要求学生能够把握地理事物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注重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的考查,重视学术性和真实性问题情境的考查。

总体而言,2021年的广东卷与2016年之前的广东卷相比,“地理味”明显浓厚了很多。这主要是与试题中所涉及到的地理基础知识、地理术语、地理过程和地理思维等密切相关,大部分的题目中都蕴含着热点地理概念与地理原理,包括信息技术和棉花产业活动及区位、湖岸发育系数的发育、逆温形成条件和机制涉及的大气受热原理和热力环流原理、热融湖涉及的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等,如果考生缺乏必要的地理知识、地理常识和地理思维等,就很难取得高分。

地理概念是对地理事物本质属性的认识,它是对各种地理事物本质的抽象概括。地理概念是地理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地理问题要进行正确的判断、推理、分析、综合等地理思维活动,都要以正确的地理概念作为基础。地理知识的推演、地理原理的建立都离不开地理概念。所以,对地理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准确理解和灵活应用是地理学科的基本要求,也是学习和掌握地理科学的关键,更是在高考取得高分的基本保障。

针对2021年广东新高考试题的特点,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就要重视回归教材,注意从教材内容中挖掘地理的学科本质,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地理概念、地理规律以及地理原理,并注意利用教材中的“案例“和活动”对知识进行拓展延伸,并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下面我以2021年广东省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地理试题中的选做题第20题(分析青藏高原热融湖的发展对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举例加以说明。

该题主要是借“热熔湖”这一新概念、新现象为载体,既考查学生对这一现象发生的基本原理和地理过程的理解,也考查考生的综合思维能力,需要考生能够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的角度,解释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对其他地理要素“牵一发而动全身”影响的特点。考生若想在该题取得高分,就必须先要理解”热融湖“这一地理概念。

热”—指由自然因素(气候转暖、温差增大等)或人为因素(破坏植被、开荒、挖沟、筑路、修水库等)引起冻土受热增加;“融”—指地下冰或多年冻土层发生局部融化,地表土层随之沉陷而形成热融沉陷;“湖”—指的是这些凹陷积水后形成了湖塘(湖泊)。

我们只要抓住“热融湖“这三个核心的字眼,就可以顺利的找到解题的思路1全球变暖→气温升高→冻土融化→冻土中所含的水分出露地表,在地表低洼处积水成湖。其中,全球气候变暖是热融湖这一现象产生的根本(本质)原因。

然后,我们联系“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原理”,结合材料的表述,就可以写出组成自然地理环境各大要素—地貌、大气、水文、生物、土壤,从而找到该题的答题思路2热融湖的发展,使地理环境各要素发生了改变,从而导致了自然环境的变化。

通过对该题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考生若想在该题取得高分,前提是要清楚自然地理环境所包含的“地理要素”有哪些,还要正确理解“整体性”原理。所以,这就需要我们在复习“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这一内容时,要回归到教材中第92中”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和94页中“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等相关内容,让学生明确需要理解的地理概念,并推理和归纳相关的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从而帮助学生正确的理解地理学科的本质知识。

我在日常教学中比较注意对教材内容的回归,利用教材中的图文资料,帮助学生加强对知识点的理解。例如,在复习“常见天气系统”的“气旋、反气旋”这一内容时,我会注意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和熟记必修一第40页的两幅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中影响我国的四个气压中心的分布及数值特征,然后利用各地高考试题中的一些等压线图进行对比,帮助学生分析气压中心强弱变化和位置变化等特征。

再如,在复习“水循环原理”和“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时,则利用必修一教材第93中的图5.2(自然地理环境要素间的物种交换示意图)来分析“植被在水循环中的作用”、“水在各要素间的转换”等相关原理和规律。

当然,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我们在日常教学时还要注意利用教材中的“案例”和“活动”,有意识加以引导和挖掘,并设计合理的问题或问题链,对知识进行适当的拓展延伸,培养学生深度思考的习惯和思维能力。

例如,我们在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时,就可以利用“热融湖”这道高考题,结合必修一教材第95页“活动”及图5.4(湖泊演化示意图)来设计以下问题链,通过引导学生进一步推测“热融湖”的发展和演变,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1)描述图中地貌和土壤的变化特征。(4分)

(2)试分析图中生物的演变过程。(4分)

(3)结合湖泊变成陆地的演化过程,推测“热融湖”的发展和演变过程。(8分)

参考答案:

(1)地貌变化特征:地表由凹陷变平坦;由湖泊变成陆地。(4分)

土壤变化特征:由泥炭变成沉积岩层(岩),土壤由湿润变干燥。(4分)

(2)受河流泥沙造陆的影响,陆生植物逐渐向湖泊方向延伸;由湖泊变成陆地后,水生动植物被陆生动植物取代。(4分)

(3)冻土融化加剧,湖岸崩塌,热融湖扩大;湖水外泄,地表径流和沼泽增加;(入湖径流增加,)入湖泥沙增加,在湖底形成沉积层;湖泊的水生植物增加,(生物残体腐烂,)形成泥炭和沉积物,湖底淤高;热融湖由深变浅,湖泊变成陆地(停止生长);湖中生物由水生转变为陆生。(答对其中4点得8分)

总之,只有在日常教学中注意回归教材,才能更好的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地理概念、规律和原理,正确把握地理事物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形成学科的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从而在高考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1]地理概念原理的本质特征与教学策略 http://www.ahsrst.cn/a/201705/283703.html

[2]李玉刚 回归地理学科本质,重视核心能力考查

https://wenku.baidu.com/view/b7b8761944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ad.html


作者简介:曹秀娟(1974-8),女,广东佛山,汉族,职称:地理中学高级教师,大学本科,研究方向:地理教育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