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课堂教学行为,创建和谐课堂文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22
/ 2

优化课堂教学行为,创建和谐课堂文化

余军武

浙江省 衢州市巨化第一小学 浙江 衢州 324004

内 容 提 要:


自从有了课堂教学以来,优化课堂的行为就一直存在。对美术教师的的课堂教学行为进行优化,是为了改进学生美术课堂学习、追求内在价值,有助于和谐美术课堂文化的形成。

正 文


和谐是人们的追求,也是教育的追求。在美术教学中,优化课堂教学行为,能焕发出师生的生命活力。那么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如何优化课堂教学行为,创建和谐的美术课堂文化呢?为此,笔者进行了一些探索与实践。

一、通过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愉悦度,来创建和谐的课堂文化

在创建和谐幸福课堂的过程中,深化了对幸福的理解,把“让师生享受教育的幸福”更新为“让师生共创教育的幸福”,变教育的结果幸福为过程幸福。从而提高师生在课堂中的愉悦度。

在一节《昆虫世界》的美术课中,一个小男孩举起手对我说“老师,我画不来?”,我想既然他有这样的愿望,作为老师应鼓励孩子的自信。我说:“你想画什么样的昆虫都可以,画错也没关系呀?”只见他开始兴奋地拿出了画笔在纸上画了起来。一边画,一边嘟囔着:蜻蜓、小蜜蜂、蟋蟀、七星瓢虫…嘴里不时传来模仿各种小昆虫的声音。我看着他那绘画的架势,可以看出他对各种昆虫的喜爱和了解,这时,我顺势告诉他,要画大幅作品除了要把昆虫画大外,同时也要注意昆虫之间的位置,这样才能实现理想的构图画面。在轻松的气氛中,孩子不仅实现了自己的小愿望,而且学习到了绘画知识和构图技巧。我在给予肯定和赞许的同时,又在着色上给他提出了一些建议。孩子兴趣和热情更加高涨了,对老师的指点更加信服和钦佩。在绘画昆虫的过程中这位同学感受到了绘画的开心、享受到了幸福和成功的体验,从那以后这位同学对美术课一直表现出很高的兴趣。所以我认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大胆地发挥学生的潜能,大胆的让学生用画笔表现他们的内心世界,并给予恰当的辅导,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让他们充分享受到过程的幸福、美丽、和谐。

二、通过增强学生在课堂中的自主学习能力,创建和谐的课堂文化

在课程改革的今天,新课程理念正日益走近我们的校园,我们美术教师也在悄悄地更新这自己的美术课堂教学。在课堂上如何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呢?这是值得我们每位美术教师不断研究和探讨的一个话题。那么,作为一名教师,该如何做呢?

评价的科学合理,可以促进和提高学生主动地去学习。在美术教学中,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在知识的理解与表现上会有一定差异,我们不能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学生的美术作品,更不能用“画的像与不像”来衡量学生的作品。在教学中,画的特别好的学生,最大的期望莫过于得到教师恰如其分地评价和鼓励;某些技法差的学生,最害怕的莫过于受到教师的挖苦和冷遇。遇到上述情况,正确的做法应是:该表扬时,就实事求是地给予表扬,并提出新的期望,鼓励其向更高的目标迈进;如:制作课,“你真是个善于动手的孩子!”“你有一双巧手!”“未来的设计师就要诞生了”;绘画课,“你的小眼睛真亮”“你和色彩真是个好朋友”“你的观察力太棒了,长大一定能成为一名警察”;欣赏课,“你是个热爱生活的孩子”“听了你的介绍,老师觉得生活变得更美妙了”“瞧,你描绘的大自然太美了”学生在这样宽松充满赞美的气氛下,既完成了学习任务,又受到老师的鼓励赞赏,学习的主动性会更强、学生的积极性会更高、兴趣会更浓、学生的幸福感会更强。

三、通过培养师生在课堂中的合作能力,创建和谐的课堂文化

合作学习是学生在主动探究学习过程中,同学间、师生间进行合作、分工、交流、互动, 互相促进完成学习任务的学习方式。有效的合作学习,能够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教师在新的课程环境下,必须重新审视合作学习的价值,时刻把握学生发展这根主线,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如我在执教《三间色》时,我没有运用惯例的方法,而是以师生合作的方式,将学生分为三个小组,每个小组分别帮助老师共同完成一幅画面,即为画面涂颜色,要求只需运用三原色,不允许动用其它颜色,看哪个小组同学涂得好,涂得快。三个小组的比赛积极、热烈,舞笔弄色,情绪高涨。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三幅画面都没有能按照老师的要求,涂得又好又快。同学们不知所措,为什么?此时的问题出现了,而是一个共性问题,是因为没有更漂亮的颜色,为什么会画面不漂亮呢?此时老师让大家展开了小组讨论。在小组交流时我也没做闲人,而是认真观察和了解每个小组的活动情况,发现个别同学不能认真参与交流,做与合作交流无关的事情,我及时加以指导,提出明确要求,确保了合作交流能够顺利开展,合作效果得到了保障。此时,我因势利导,那我们能不能想一想办法,让画面有更加漂亮的颜色呢?此刻,学生的求知欲望更加强烈,我随机归纳三间色的产生过程,并趁热打铁演示了三间色的调配方法,继续帮助老师完成未完的画面。这样的教学,使学生在互动操作参与竞争的空间里,满足了师生的“表现欲”和“归属感”的情感需求、童趣得到了满足、提高了师生的互动有效性。

四、通过建构学生在课堂中的探究能力,创建和谐的课堂文化

探究学习,是指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得自主发展的美术学习方式。在探究学习中,教师要巧设教学情境,创设探究学习的空间,让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从而创设生动和谐

如我在执教《烂柯诗文化》时,就采用欣赏·评述手段让学生去表现烂柯诗文化。首先让学生对烂柯诗文、烂柯绘画作品先欣赏再评述。在教学中,我注重学生的积极参与,克服以往以教师讲述为主的弊端,积极探索教学方式的多样化,不断提高学生的欣赏和评述能力,并以此作为教学评价的主要依据。在课堂教学中,我积极创设生动和谐的氛围,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通过欣赏·评述等手段让学生学会探究。

另外在教学中我还通过美术创作让学生去表现烂柯诗文化,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如在教学《烂柯诗韵》一课时,课前我就让学生去收集、阅读我们的家乡——烂柯山的历史变化、风土人情,以及无数文人骚客在诗歌、绘画等领域创作的一批以“烂柯”为题材的艺术作品,让自己对烂柯诗歌有个感性的认识和理解,最后让学生带着一份美好的情感通过各种美术创作手段,如绘画、手工制作等形式来表现自已的家园,来表现烂柯诗歌的神韵,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特征与美术学习的实际水平,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烂柯诗文化的表现活动。这时他们的收获不仅仅是表现在创作了一个美术作品。
总而言之,课堂是思想生命火花的碰撞与展现;是情不自禁地从灵魂深处流露出丝丝甘泉的发源地。让我们精心设计教学活动,优化美术教学行为,把美术课上“新”上“活”,在教学中创造出更加宽松、更加和谐的教学空间,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去探索、去实践,在轻松的美术课堂里展示全新的自我,得到愉悦的艺术体验。


参考文献:

一、尹少淳编著: 《走进美术》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年

二、皮连生编著: 《学与教的心理学》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年

三、鲁道夫编著: 《对美术教学的建议》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