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读视域下统编教材课后练习的有效运用 赵建素 浙江省建德市洋溪小学 浙江 杭州 311607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26
/ 4

深度解读视域下统编教材课后练习的有效运用

赵建素

浙江省建德市洋溪小学 浙江 杭州 311607

摘要: 统编语文教科书中的课后练习它是连接教科书、教科书编辑、教师和学生的桥梁笔者在深度解读课后习题的基础上“用课后练习定参照,确立目标 教 ”、 “用 课后练习定方法,遵循方法教”、“用课后练习定训练点, 设置阶 梯教 ”、“用课后练习定思维培养点,寻找关联教”四个层面进行 教学实践,为学生学习及语文素养发展服务。

关键词:课后习题 深度解读有效运用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后习题,是教材编者根据新课标精神和课文具体特点精心编制而成。 它是教科书、教 材 编辑、教师和学生 之间 的连接桥梁。 一方面,它帮助学生获得知识、提升能力的要求更明确了,另一方面,语文要素的实施和安排也更加有序了。总之,它已成为教师指导学生预习、组织课堂教学和进行语言训练的重要依据。 一、深度解读统编教材课后 习题

(一)单篇层面,练习的指向更精准

与以往人教版教材相比,统编版的小学语文教材在每课后的练习设计中具有明显的语文要素,且指向更加精准、清晰。以四上课文《爬山虎的脚》为例:

61a07604e45a0_html_256184067076b139.png

从上图得知:人教版的课后练习除了基本摘录和背诵外,第二个问题的内容指向理解,答案取决于学生自身的生活经历,与学生的语言能力无关。但统编教材的布局方向明显不同:该单元的语文元素是“感受作者持续细致的观察”。第三题侧重学生的体验,积累文章中准确生动的表达。这三个方向对学生的语言学习非常明确。

同样是摘录,练习表达的准确度也不同。人教版教材中“好句”的语言表达很模糊,而统编教材中“准确生动的句子”的表达无疑更准确,学生摘录的方向也更清晰。因此,在解读课文介绍和课后习题时,教师需要准确把握每道习题的意图和要求,这样可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二)单元层面,语文要素的编排更有序

过去,人教版教材大多以人文题材为主,统编教材的创新之处在于它是围绕单元要素安排课后习题,它是一种结合人文主题和语文元素的双向结构。 因此,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跳出以往的教学思维模式。

1.纵向梯式推进

统编教材每个单元中的课文后练习设计上往往围绕语文要素表现出明显的纵向联系。例如小学语文教材四上第八单元要落实的语文要素是“理解故事情节,简单复述课文”。因此,本单元几篇课文围绕该语文要素的相关习题总体布局如下, 每课的课后习题都各有侧重,对学生复述的要求都有明显的进步(见下图)

61a07604e45a0_html_8bf4227191f07b4c.png

2.整体环绕分布

统编教材四上第六单元正式提出“一边读一边做批注”的阅读方式,本单元围绕该语文要素,教材编写者从不同角度编排练习,呈现环绕结构。 当我们老师讲解统编教材课后练习时,

需树立单元整体意识,注意单元板块间的融合关照,关注每课练习准确落点。


61a07604e45a0_html_a8dbfa761bb1d7d8.png

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批注时,也要引导学生发现批注的多角度,在让学生通过圈、画、写等学习方法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时,教师也可以通过检查准确度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调整后续指导。

(三)实践层面,注重的操作性更强

1.渗透方法指导

“讲故事”是二年级阅读教学要重点落实的语文要素,因此,大量的故事编排在二上的教科书中。 这些有趣的故事正是帮助学生进行演讲训练的良好载体。 与此同时,在课后练习中,教科书通常会借助图表、关键词等方式指导如何讲故事。

61a07604e45a0_html_84dfb14a28a1814c.png

61a07604e45a0_html_98adf606d195497.jpg 2.细化综合性学习

小学语文统编教材还有一个明显特点:每本教材除去综合学习单元,其他随文综合练习的切入点变小,实用性更强了。

比如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26课《西门豹治邺》课后练习,

本课题安排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尽可能多地改编课文。然后根据“阅读链接”中的剧本开头来解读故事。 要完成这样的练习,学生首先需要熟悉课文中的故事,只有在理解了剧本的格式后,才能创造性地适应改编课文的语言,最后通过表演表现出来。这是让学生专注于一个主题并继续深化学习的另一个练习。

(四)维度结构层面,学习的边界拓宽了

1.链接阅读,实现结构化学习

统编教材的编写从三年级开始, 除了课后练习,还增加了“小练笔”、“资料袋”和“阅读链接”等部分内容。 以四年级上册为例(如下表)。

61a07604e45a0_html_69c85c5570e3d473.png

这些链接中的阅读篇目有的是在拓展学生的认知, 有的是在引导学生在比较中发现表达的特点,有的是在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有的是在引导学生迁移课文中所学的阅读策略,还有一些是为了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等等,总之,我们教师要正确解读,实现结构化学习,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链接生活,实现情境化学习

统编教材课后练习除了增设资料袋、阅读链接,还突破语文学习的边界,非常重视语文与学生生活的联结,通过打通语文与生活的通道,学生可以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语文和使用语文,

通过生活经验促进理解,也使学生能够将他们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

61a07604e45a0_html_4b60cebebc18efa4.png

二、教材课后练习的有效运用

(一)以课后练习确定教学参照,准定目标

以统编教材课后练习为教学参照点,将课后习题分开、重组,与学生的课前准备、课内学习、课后拓展联系起来,这样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会得到提高。例如二上第三单元要落实的两个语文要素是“借助关键句理解课文内容”和“阅读课文能够表达自己的感受或想法”,该单元第4课《曹冲称象》课后练习安排和编写者意图如下:

61a07604e45a0_html_92639f4ada42f070.png

根据单元要素和课后练习安排及编写者意图,笔者特设计了与课前、课中和课后相关联的学习任务,以求促进学生对本单元语文要素的理解。

1.课前---课后练习布置预学单,激发学习热情

统编语文教科书课后练习涵盖的信息量很大,尤其是一些学习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有一定差距的课文,教师可以依据课后相关习题设计课前预学单,引导学生有目的地收集资料,并以此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做好前期准备,让这前置性学习渐渐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一个习惯过程。

61a07604e45a0_html_e2d55fab7a4da214.jpg :二上第4课《曹冲称象》,围绕本单元“借助关键句理解课文内容”的教学重点,课文从儿童的角度介绍了曹冲形象化的过程。 “阅读课文,能够表达自己的感受或者想法”是本单元另一个教学重点, 因此,教师可以根据1、2题(见右图)设计预学单,可鼓励学生自主预习。

2.课中---依据课后练习设置导学单”,展开支持性学习

课堂架构设计中,可以教材课后练习中的问题为学习驱动,并从中提取出课堂教学的主要问题,设计学生的学习任务,为学生搭建学习脚手架,引导学生开始自主学习,引发深入思考。

例如二上《曹冲称象》课后的第一个习题是:“朗读课文。画出课文中两种称大象的办法,说说为什么曹冲的办法好。”我们把课后练习分散提炼成主问题:“1.曹冲称的大象是什么样的?2.为什么要称大象?3.最后曹冲是怎么样称出大象重量的呢?4.为什么说曹冲的办法好?操作时分步走,让学生在预习整体感知的环节中思考前两个问题:曹冲称什么样的大象?为什么称象?学习课本时先交流课前预习单,肯定学生概括时将课堂学习重点围绕“怎么称的?”引导学生品读第3-5自然段的学习,最后在两种称象方法的比较学习上再总结讨论:哪种方法好?为什么说曹冲的办法好?由此形成一条教学主线。

61a07604e45a0_html_7d5ad5ee1a0726a5.png

3.课后---课后练习拓展语用训练点,延续课外学习

有部分课文的末尾会有语用拓展题。 例如“读课文,能说出自己的感受或想法”是二上教材第三单元要落实的的语文要素,本单元第二课《曹冲称象》第二个课后练习:“读自然段第四段,整理内容,并说说曹冲形象的过程。”本题主要是给小朋友介绍曹冲称象的过程。

教师可先引导学生整理课文内容,再引导学生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或者引导小孩子把这个故事复述给爸爸妈妈听,想想还有没有其他更妙的办法称象。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要称一只小猫的重量,还有什么好办法呢?总之,根据题中理清的顺序介绍过程,能有效解决低层次儿童思维不清的障碍,以此实现“学思并进”

(二)以课后练习确定积累点,依循方法教

低年级学生语文学习的主要方式是字词句的积累应用,结合具体语境抓关键词句理解是阅读理解的重要方法,也是统编教材重要关注点。低年级常用的语言学习内容一般包括“感受词语的准确和丰富;理解特殊词组和词组的结构现象;理清词语表达的意思”, 这些学习内容在课后练习中都有提醒学习的要求,要把这些学习内容巧妙地安排在教学中,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累,以此培养学生在语境中理解词义和使用关键词阅读课文的能力。

1. 对比异同 供己使用

61a07604e45a0_html_2b0500ad6cca05ec.png 为汉字涵意丰富,学生很多时候不能清晰理解它们意思之间的差异。如第4课《曹冲称象》课后练习第3题(见右图):

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学生先读读句子,并体会说说每组句子的意思有何不同,然后让学生运用比较法,引导他们在比较中品味、感受和理解“才,到底”两个词的生动性和丰富性,体验这两个词在句子中的作用,最后通过角色换位中感性而有趣的阅读体验,让学生学会将添加的词语用于自己的口语训练中。

2.阅读品味 类比拓展

在二上统编教材教学中,学生在学习“动宾结构、主谓结构、并列式或偏正式”等特殊结构的词组短语时,我们可以采用“阅读品味,类比拓展”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读词语、结合生活的认知来理解词义,然后在不同形式品读中发现词语的特点,感受词语结构规律,并按照这些规律,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进行拓展运用。

61a07604e45a0_html_28c3f07f6c9e74c3.png

61a07604e45a0_html_64b99c652cf5ff36.png3.阅读启蒙 运用语境

统编教材选文中有很多句子都是给学生模仿和积累的例子。如第9课《黄山奇石》课后练习第2题:教学中,可让学生先把课后习题中这两个典型的句子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感受,再根据课后练习中的提示,给予学生生活情境或画面情境,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或通过观察图片,试着模仿范写,以此达到丰富学生的语言储备的目的。

(三)以课后练习确定语言训练点,架梯子教

统编教材课后练习中,在二年级就安排了很多“讲故事”的话题。不同的图示化支架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掌握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清课文上下文。从而发现课文表达的奥妙,以此促进语文学习。

61a07604e45a0_html_9b3711f2ec392c7b.png1.巧用图示,理清故事

“小蝌蚪是如何长成青蛙的?依次请连接图片,再让学生试着讲讲小蝌蚪们是如何找它们妈妈的故事。”这是二上第1课《小蝌蚪找妈妈》课后练习。本题主要是给小朋友介绍青蛙的成长过程,教师在引导学生思考青蛙成长的过程后依次连接图片,再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这里青蛙成长的图片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图示支架,利用支架理清故事可有效化解低段儿童讲故事思路不清的障碍。

2.助词语,串联故事

图片 6 低年级教师的阅读教学重点是字词教学,如果老师可让学生通过掌握关键词来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顺序,让学生用课文中的语言或者学生自己的语言将这些关键词连接起来讲故事,那故事一般会讲得更完整、更生动。

比如教材二下第14课《小马过河》的课后安排是用图中关键词试讲小马过河的故事。 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可以根据事件的发展顺序使用关键词复述整个故事,这不仅给出了讲故事的支撑点,也给出了讲故事的思路。

3.弄清脉络,讲述故事

图片 91

孩子们爱听故事,也爱讲故事,但对于人物多、场景变换多的故事,小孩子要清晰、完整地讲完故事这很不容易,小孩子往往容易重复,容易颠三倒四。例如第15课《大禹治水》和第24课《风娃娃》的课后练习中都有讲故事的脉络提纲,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先按照“在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做了什么、结果怎样”的顺序先帮助学生弄清文章脉络和梳理清故事内容,然后再引导学生进行有序讲解。

4.扮演故事,演绎故事

61a07604e45a0_html_bdbe02f011f97d28.png 言实践也是培养学生语言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例如二上教材很多选文课后都安排有分角色朗读的练习,其中,《狐假虎威》课后甚至安排了“扮演不同角色的故事”的练习设计。

执教时,教师可以先紧扣课后题示要求,引导学生试着通过动作、神态、语言等形式把这些词语的意思表现出来,根据“写狐的”、“写虎的”先将“灿烂、摇摆、半信半疑、环顾四周”等词语归类,引导学生尝试通过动作、神态、语言来理解这些词语的含义后再抓住文本对话特点指导朗读,最后再用分角色利用课本剧的形式演一演这个故事,以此落实讲故事的要求。

(四)用课后练习培养思维点,寻关联教

统编教材中有很多的课后练习是需要学生联系平时的生活实践来进行练习的。此类练习可以安排在课前或指导部分,也可以放在课文学完的拓展环节,教师可以借用这些课后练习,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给出生动的例子,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开展各种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同时提高写作能力,效果定会出乎意料。



1.语言关联,仿照创编

61a07604e45a0_html_5e366ff543915567.png 编教材二上第3课《植物妈妈有办法》全文用“谁的妈妈什么样”,“只要怎么样,孩子们就怎么样”的诗歌形式讲述了植物妈妈传播种子的方法,根据课后练习“你还知道哪些植物可以传播种子吗?让学生模仿课文说说”,教学时,教师可让学生先用文中例子练习说说,然后出示相关植物图片来设题(如右图),厘清上述问题后再让学生按照课文第2小节的形式练习口语,引导学生借助文本语言和图示进行仿照创编,这样的演讲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句子积累, 这也激发了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

2.情境关联,练习口语

61a07604e45a0_html_e26177460effe33d.png 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没有得到充分发展,有必要创造一个与生活相关的环境。 只有在贴近学生生活的真实情境中学生才会有话要说,从而激发起他们的学习热情,进而发展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而统编教材最为突出的特点是注重课后习题的生活化。

第7课《妈妈睡了》课后练习第2题(见右图),教学中先引导学生发现文中第2自然段中有描写妈妈外貌的短语,如“明亮的眼睛、弯弯的眉毛”等,然后再借助课后练习中“比一比,看谁说的多”的方式引导学生拓展,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引导学生模仿课文中第2--4自然段的写法,结合课后练习第3题“说一说睡梦中的妈妈是怎样的?”这样的说话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语句积累,也增强了学生对亲情的感知。 为了激发学生的表达兴趣,教师也可以拓宽说话的范围,如观察小宝宝、小动物睡觉时的图片来进行说话训练。

3.情感关联,练习体验

统编教材课后练习通过多种题型呈现每篇课文的学习重点、难点和成长点。教师揣摩在课后练习中找出隐藏的价值,并通过创造性发展经验性和理性思维可让学生获得语言练习。如二上第23课《纸船和风筝》课文中出现很多带“也”字的句子,它连接了主角的情绪变化过程。

61a07604e45a0_html_22314be55461cacb.png 教中,教师在让学生体会两句话的内容相同或相似时,在第二句话中,还可以提醒学生为小熊写一张写有“叶”字的卡片,挂在风筝上,送给松鼠!这样对于“也”字在文中凸显友情是相互付出、相互宽容的这层意思也就得到了更深层次的体验。


总之,教师在深度解读统编教材精心安排的课后练习后,实际课堂的教学设计要适应学生学习的心理逻辑,增强习题的趣味性,用学生爱听的形式去转化教学,用更全面的活动来实践教学。 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会有新的突破,学生阅读能力和核心语文素养的提升也将是理所当然。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01).

[2]黄桂林.变通课后练习 显现语文训练[j].知网.

[3]刘桂先.适度调整,让课后练习更有效[j].语文教学通讯,2019(06).


61a07604e45a0_html_57eb4da3ad53ef71.gif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