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歌舞演故事--客家山歌剧表演方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15
/ 2

以歌舞演故事 -- 客家山歌剧表演方式

吴小玲

梅州市山歌剧团有限公司 广东梅州 514000

摘要:客家山歌是客家文化的精髓,有着鲜明异常的客家特色,但是因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当地生存条件、生活方式的转变,客家山歌开始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日渐衰落。针对该种情况,客家山歌也开始积极的寻求转型,探索“以歌舞演故事”表演方式的可行性,以此来突出客家山歌新时期的新特征。文章就客家山歌剧表演方式进行了论述与分析。

关键词:歌舞演故事;客家山歌剧;表演方式

引言:客家山歌剧指的是以客家方言来演唱,广泛流传于韶关、惠州、河源、梅州等区域,最初客家山歌剧的表演形式以地方戏曲剧种为主,比如《长泉情》、《月是故乡明》、《情海漩涡》、《相思豆》、《漂流的新娘花》等,其后为应对社会变化,开始引入歌舞表演形式,并出现了一大批精彩的歌舞剧种,如《十八娇娇三岁郎》、《花心丈夫》、《好心臼》、《合家福》等,极大丰富了客家山歌剧的表演方式,使其在众多表演剧种中占据一席之地。

一、客家山歌剧简述

客家山歌剧是在客家山歌、客家歌舞、主板说唱、小调等民间艺术的基础上综合各种外来剧种的演唱形式与表现手法而逐步形成的一种客家地方剧种,其以客家话来进行演唱,音乐唱腔、歌词内容等都具备着特殊的山歌韵味,在表扬时注重唱、做、念、歌舞性。因此来说,客家山歌局本质就是歌舞剧或者歌舞小戏。

一、客家山歌剧发展现状

地方文化在以往的社会中能够保持其独特风貌,主要原因是地域的封闭性,客家先民在粤东、闽西、赣南等区域落户后,在相对封闭的区域获得了相对的自由,能够让其借助隔声来直抒胸臆,且当时文化娱乐活动较少,客家山歌逐渐发展为客家人的主要娱乐方式。但是在进入新时期以后,新一代的客家人对于客家山歌缺乏足够的了解,对很多固化的歌词与唱段还未掌握,这直接导致了很多传统客家山歌剧濒临失传,这既有时代发展的原因,也有客家山歌剧不求创新与改变的原因。针对该项问题,中共梅州市委宣传部、梅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指导、梅州市客家山歌传承保护中心和大埔县广东汉剧传承保护中心等单位开始更加注重山歌剧的创新发展,以歌舞演故事,赋予客家山歌剧新时代的灵魂,探索新的发展路径,以此来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1]

三、客家山歌剧表演方式

以歌舞演故事,属于客家山歌局的破茧、化蝶与蹁跹,从以下四个方面来阐述客家山歌剧表演方式:

1.继承客家文化,吸收各方文化

客家山歌剧在新时期积极求变,其虽然在各个方面均表现的不够完美,但是对比其他剧中来说,有着较大的开放性,不存在按部就班的表演程序,演员在表演时也不似京剧般具备华丽的行当,但是其却具备较强的吸收能力,其可在自身文化艺术的基础上,借鉴其他文化艺术手段,融合、创新,形成自身在当前时期新的艺术形式。

比如陈晓琳的《血色三河》,其紧抓中国戏剧发展脉动,从客家山歌剧、客家山歌入手,吸收中国灵魂、中国风格、中国味道,叠加欧美叙事音乐剧形态,在美学风格与语境上进行夯实,实现了对自然、异域与历史的整合,带领观众顺着山歌,走进1927年的三河坝,通过序曲起义、还乡、重逢、智斗、义举、浴火、舍身、尾声二幕六场,讲述了三河坝战役铁骑横槊与咴咴马嘶的豪迈与悲壮,这种具备革命浪漫主义情怀与文化气质的作品,通过歌舞的形式来讲述出来,能够最大程度的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使其跟随剧中的谢啸天、谢怀烈、欧阳朵朵、如心、谢中原和文从远等角色获得同样的体验与感受,吸引更多的人爱上客家山歌剧,这对于客家山歌剧新时期的发展来说有着积极的意义[2]

2.创新客家山歌剧表演形式

传统形式的客家山歌剧表演形式已经逐渐难以满足当前观众多元化的观看需求,因此在探索客家山歌剧新时期的表演方式时,应注重创新,通过多元化的表演方式来满足观众的需求,在以歌舞演故事的过程中,给予观众更好的观感与体验,比如以下表演方式:

女声独唱《多少次我梦里来过这里》、男声独唱《我想把生命活成一首歌》、表演唱《敬月亮》、男声二重唱《猜调暗号》、对唱、男女声二重唱《我带你一起飞》、重唱《心乱如麻》、领唱+合唱《十万火急》、男声独唱+合唱《曾经曾经》、《行船不逆大潮》、快板舞蹈《南昌城头烽烟起》、男女声二重唱《因为我爱你》、男女声合唱《唯有爱和信仰》、混声合唱《我是客家人》等歌曲,通过该种年轻人喜欢的方式来开辟客家山歌剧新的表演形式,让观众更加有代入感,但是仅仅唱是不够的,这还需继承与发展客家山歌文化,并借鉴戏曲中的诸多身段表演等,如戏曲中的抢背、云步等,如此可使得整体山歌剧的表演不会显得单调与僵硬,整体歌舞表演比较流畅自然,更能表现出山歌中人物的性格特征、情感表达与心理变化[3]

3.表演有度,符合事实

在以歌舞演故事时,要求客家山歌剧演员能够注意声音的控制,以声音的轻重缓急来传达剧情人物情感,提升观众代入感。但是也会出现因过渡重视声音而忽视了面部表情的问题,因此在进行歌舞表演时除了考虑听觉享受之外,还需重视视觉效果。在剧情表演时,不可因过渡投入而忘了本身的表演,否则会导致剧情本身并不是很夸张,却被演员夸张化表演。因此当前客家山歌剧表演时,导演会一再提示演员在表演时应注重技巧,不可盲目陶醉、失去理智,因在假设性的表演框架下,并未设有固化表演路径,而要提升表演实际效果,需演员能够理解客家文化的精髓,并在剧情推进中,以歌舞来展示其对客家文化真正的理解,使得观众能够在观看表演时对客家文化有一个由表及里的理解,从而将客家山歌剧推向更大的舞台。

4.拓展互联网表演方式

除了各种大小剧场的表演方式外,还需拓展互联网表演方式,随着各种新媒体的发展与完善,大大便利了人们的生活与工作方式,更多的人在日常的忙碌之后不愿意出远门去关键表演,而是选择在家中观看各种视频或者直播。因此客家山歌剧要实现长远发展,必须拓展互联网表演方式,结合客家舞台剧的表演流程与呈现方式,应用多媒体平台与信息化技术等多方面、多角度展示客家文化[4]

结语:综述,文章就以歌舞演故事——客家山歌剧表演方式进行了论述与分析,强调了“以歌舞演故事”对于客家山歌剧表演方式丰富与优化的重要性,要求给予其足够的重视,探索更加多元化的表演方式,以此来满足不同观众的观赏所需。

参考文献:

[1]曹艳常.抒客家情 歌民族魂——关于客家山歌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初探[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20,(1):179-180.

[2]边秀梅,Chalermsak Pikulsri.新时代背景下客家山歌传承方式的创新研究[J].嘉应学院学报,2019,(4):11.

[3]李美群.守望民族音乐的"根"与"魂"——读皮晓彩教授《兴国客家山歌艺术研究》[J]. 2021,(6):145-146.

[4]邹雪姣.四川威远石坪山歌与广东梅州客家山歌的比较研究[J].四川戏剧,202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