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遇问题》教学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21
/ 2

《相遇问题》教学设计

王美莲

南安市柳城小学 福建南安 362300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相遇,会用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并列方程来解决相遇问题。

过程与方法:学生经历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用ax+bx=d的等量关系解决问题,体会数学的模型思想。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用方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数学生活的联系,体验解决问题后的成功感,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重点:“相遇问题”的特征和解题方法。

难点:对“速度和”的理解及运用。

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引出例题

1、谈话引入

师:你们有过拿错别人作业本的时候吗?

淘气和笑笑也发生了这样的事,有一天笑笑不小心把淘气的作业本带回家了,淘气肯定很着急,笑笑赶紧打电话给淘气,他们俩在电话里约定,(课件出示问题情境)淘气和笑笑从家里同时出发,相向而行,两人在路上相遇,笑笑将作业本给淘气。

【设计意图:“相遇的概念”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这样引入是为了从学生最熟悉的生活实际入手,接近了学生的心理距离,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接受起来比较主动。这一情景的创设不仅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的思想,而且还分散了本节课的难点。】

2、合作表演,理解关键词

师:读得真清楚,那么谁愿意来扮演一下淘气,我来扮演笑笑,咱们来给大家表演下当时的情景。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演一演加深对相遇问题的理解。感受到所谓“相遇”就是两人或两个物体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向而行在途中相遇这样一个过程,在学生脑袋里建立一个清晰的相遇问题的模型。】

师梳理小结:通过刚才的表演,我们知道两个人同时出发,相向而行,最后会相遇,而“相遇问题”是数学王国里面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板书:相遇问题

  1. 自主解决,沟通方法,凸显关系

  1. 根据情境图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师:淘气知笑笑放下电话同时从各自的家里出发了,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件出示情境图)从他们出发到相遇,你能想到哪些数学问题呢?

预设:两人在何处相遇?

预设:出发多少分钟后相遇?

  1. 估计相遇地点

师:现在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两人在何处相遇?你觉得他们会在哪相遇?为什么?

  1. 画线段图,理清数量关系

师:你能根据题意画出线段图吗?请拿出“学习单1”完成第一部分画线段图表示题目的意思。

课件出示学习单:

61c1383cf0e51_html_ba57e34874c695e7.png

①学生独立完成线段图

②对比线段图,优化画法

选择两种画法,指名说哪种更能表达清楚的意思?为什么?

③完善线段图

现在请同学们把自已的线段图补充得更完整一些。

写出等量关系,列方程解决问题

师:下面我们来完成学习单的第二个问题,先写出等量关系再列方程解决问题。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我们将采用“团队互动”学习方式来展开,请看合作要求:(课件)

结合线段图,独立写出等量关系并列方程解答。

团队内交流各自的方法,交流时结合线段图指一指、说一说。

队长分配汇报任务。

团队合作学习,独立完成,并在团队内交流、质疑、补充。

团队展学:

请一个团队上台汇报交流。

预设方法一:

等量关系:淘气走的路程+笑笑的路程=总路程

解:设x分钟后相遇。

 70x+50x=840 , 

   120x=840

          x=7

答:7分钟后相遇。

预设方法二:

等量关系:两人一分钟走的路程和×相遇时间=总路程

  (70+50)x=840  

       120x=840

          x=7

预设三:提醒同学要注意 把x=7代入原方和进行检验,看看方程的左右两边是否相等。

预设四:队长总结。我们团队共有两种方法可以解决问题,但是这两种方法之间是有联系的,都是“速度×时间=路程”这个等量关系的应用;同学们,你们有什么疑问或补充吗?

台下同学质疑或补充。(沟通图与方程)

方法一:

预设:70x表示什么?50x表示什么?

线段图上哪段表示70x请指一指。50x呢?

方法二:

预设:①(70+50)表示什么意思?(淘气和笑笑一分钟共走的路程和)

②线段图上哪里表示淘气和笑笑一分钟一共走的路程?你能在图上指一指吗?

师:为了看得更清楚,我们用电脑演示一下相遇的过程。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到互相合作与交流,并获得成功的乐趣,理解课堂质疑的必要性,并培养了学生质疑的能力;同时,在学生团队汇报解题思路后,针对部分学生对第二种解法的不易理解情况,再辅以课件演示,突破对“速度和”的理解,从而对速度和乘相遇时间等于总路程这种数量关系心领神会。】

5、回顾方法,梳理小结

三、情境转化,建构模型

1.写出等量关系,再列方程解答。

61c1383cf0e51_html_a0cffdd5645c577b.png

2. 交流比较,构建模型

(1)课件展示,交流等量关系和方程。

(2)比较交流,发现规律

61c1383cf0e51_html_cd10cf92ae2b79ac.png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三个方程,你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吗?

预设:都是两个数的积+两个数的积=总数

(3)归纳得出:不同的情境,相同的模型

师小结:虽然是三个不同的问题情境,但是它们却有着相同的解决方法。生活中也有很多问题也可以用它解决。请看:

问题一:两人同时打一篇稿件,几分后打完?

问题二:两人同时从环形跑道的同一起点反向而行,几分钟后相遇?

问题三:笑笑把作业本还给淘气之后,两人各自转身回家,几分钟后他们相距500米?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相遇”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不仅体现在行程问题上,而且还体现在诸多其它方面。如:两人同时打一篇稿件,几分后打完;两人同时从环形跑道的同一起点反向而行,几分钟后相遇等等,这些问题也可用“相遇”问题的解题方法来解决。】

四、回顾总结,梳理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师:这节课我们借助笑笑给淘气送作业的情境,探究了相遇问题的解决方法,最后发现了这些问题共有的规律。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