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舞蹈教育主题活动形式的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31
/ 3

幼儿舞蹈教育主题活动形式的探索

方斌谰

巴中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舞蹈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舞蹈教学可以从艺术熏陶的角度陶冶幼儿情操,培育儿童审美能力和鉴赏水平,以培养幼儿德智体美为核心要义,促进其综合素质的提升。幼儿舞蹈教师应丰富教学艺术形式,培养幼儿的舞台意识、空间意识,为其后续发展奠定基础。基于此,本文章对幼儿舞蹈教育主题活动形式的探索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幼儿舞蹈教育;主题活动形式;探索

引言

幼儿时期是人类语言、思维、社交等能力快速发展的重要阶段。科学规范的舞蹈训练可使幼儿保持正确的体态,促进其健康生长发育,提升耐力、抵抗力等身体素质,锻炼肢体平衡与协调能力。

一、幼儿舞蹈的教学的意义

(一)幼儿舞蹈促进幼儿身体发展

舞蹈也算是一种运动,而且是深受幼儿喜爱的一种运动。舞蹈学习对幼儿的身体发育及四肢协调发展有积极影响。幼儿阶段的孩子正处于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适当运用外力干预能促进幼儿身体健康发展。在幼儿时期开展舞蹈教学能帮助幼儿塑造挺拔的身姿,纠正幼儿错误的身体习惯。在舞蹈过程中,幼儿也更能展示灵活的身姿。

(二)培养幼儿的团队意识

在教师的示范指导下,通过舞蹈律动、节奏、表演等组合训练,可以培养幼儿的韵律感、节奏感以及观察能力。集体舞蹈中队形的变换训练,不仅能锻炼幼儿的反应能力,还使舞蹈更具趣味性。舞蹈课堂纪律要求严格,可以规范幼儿的行为习惯;严格的训练锻炼了幼儿的意志;协同合作的舞蹈可以培养幼儿的团队意识。

(三)有助于幼儿协调能力的提高

孩子们通常3 ~ 6岁。虽然现阶段儿童的骨骼与成年人相比非常柔软,但他们的身体协调能力并没有得到充分发展。但是,儿童舞蹈课相对简单,对身体运动充满乐趣,这是孩子们能够忍受的,不会给孩子们带来太多负担。因此,儿童舞蹈教学不仅能吸引儿童的注意力,提高他们对舞蹈学习的兴趣,还能帮助他们提高快乐舞蹈的协调能力,为儿童的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幼儿舞蹈教学现状

在对幼儿舞蹈启蒙教育进行调查和分析发现,教师为了提升教学效果,会在实际教学中刻意强化技术技巧动作,过度强调一致性,目的是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在对幼儿的舞蹈能力培养教育的过程中,教师急于求成,唯成果论,忽视启蒙阶段的兴趣培养,以及幼儿天性中表演性创造力的开发。在这种情况下,舞蹈教学显得枯燥又机械,教学活动偏向于“强制化”。高难度的基本功部分以及单一的教学方法,部分幼儿甚至对舞蹈教学活动产生了强烈的抵触情绪:只是从众的单一模仿,教师讲解了哪些内容,自己便学习哪些内容,根本不愿意主动深入。对结果的过度追求破坏了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得舞蹈教学成为负担,而不是趣味活动。此外,实际教学实践中的教学活动往往表现出刚烈出生的特点,游戏处理往往单调乏味,难以激发孩子们学习兴趣,最终达不到预期效果。这常常有许多原因。一些舞蹈教师缺乏专业素质,无法理顺舞蹈教学内容,不能体现舞蹈教学的乐趣和丰富性,导致一些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半途而废。

三、幼儿舞蹈教育主题活动形式的探索

(一)创新指导方法融入“三看”教学法

要想提升幼儿舞蹈教学的质量,还应该创新指导方法,将“三看”教学法融入其中,即“直接感知+语言指导+再现体验”。其中,直接感知是指通过舞蹈视频的播放,让幼儿直接欣赏舞蹈表演,比如欣赏芭蕾舞《梁祝》,帮助其理解作品。采用现代教学手段,精心选择不同风格的舞蹈作品,丰富舞蹈指导教学选材,让幼儿享受舞蹈带来的美,让幼儿在欣赏的同时产生“这个舞蹈很好看,我也想尝试”的心理,激发其学习兴趣。语言指导是指在进行舞蹈视频观看和舞蹈教学时,可以借助多样化的表达方式,创编故事情节,将内容编成童话故事,让幼儿进行分角色表演,找出幼儿舞蹈表演的不足之处,给予语言指导,加深幼儿记忆。再现体验是指在欣赏作品时,通过实际表演和编排再现故事情节,比如在舞蹈《朋友舞》中,可以让幼儿与朋友共同演绎舞蹈作品,帮助幼儿深入理解舞蹈内容和情感,提升授课效果。

(二)设置教学目标时要以孩子为中心

是学前教育的主体。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舞蹈教学应结合儿童的个性和年龄特点,教学内容应根据儿童特点制定,教学目标应适当确定。使儿童积极参与舞蹈学习,取得独特的艺术成就,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成长。除情景教学外,我们还可以进行游戏教学、视频动画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使一对一教学变得多样化。比如,《小跳蛙》舞蹈教学中的学生应该根据自己对小青蛙的理解来学习青蛙的叫声和跳跃动作。一些学生可能会在动作上犯错误,因此学前教师应该及时鼓励和指导他们,然后在孩子们正确掌握青蛙的跳远动作后学习下一个舞蹈动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重视玩耍和教学的结合,以儿童为中心提高教学兴趣。

(三)舞蹈编创的背景音乐细致化

首先,舞蹈内容和歌曲情绪要贴切。幼儿的思维比较直接,只有带有明显特征、情绪色彩出众的歌曲才容易被他们记住,所以教师在编创舞蹈时舞蹈内容一定要和背景情绪相吻合,不然很容易使幼儿思维发生混乱。例如在编创《小鸭子》的舞蹈时,选择《数鸭子》为背景音乐,乍一看并没有什么不妥,但是数鸭子的歌曲内容和小鸭子的形象并没有直接关联,这样幼儿在学习舞蹈时容易思维混乱,不知舞蹈该如何进行。其次,舞蹈节奏和音乐节奏也要相匹配。幼儿在学习舞蹈时,如果舞蹈节奏和音乐节奏是同步的,那么他们的舞蹈动作也会流畅而优美;如果舞蹈节奏和音乐节奏不同步,那么幼儿的步伐也将显得混乱,丧失应有的美感。例如将歌曲《鲁冰花》作为轻快的、愉悦的舞蹈背景音乐的话,舞蹈情绪就会和歌曲情绪不符。鲁冰花是一首悲伤的歌曲,如果强行将它作为轻快舞蹈的背景音乐,幼儿将很难领会到舞蹈所要表达的真正情绪。

(四)加强教师专业技能培训

教师应认识到游戏教学在日常教学中的重要作用,重视游戏在概念教学中的作用,改变游戏只是课堂教学工具的固有认识。优秀的幼儿园舞蹈教师首先应该具备优秀的专业技能,还应该具备帮助孩子讲述故事、绘画、写作和弹钢琴的能力。这要求教师积极提高专业技能,同时具备足够的学习创新能力,以各种现代方式积极探索教学过程中的博弈因素,并在教学中引入各种情境。舞蹈教学中应注意儿童运动的标准化,因为儿童在游戏过程中教学时往往很难发现教学中的要点,导致运动不规则和记忆力差。

(五)幼儿舞蹈创编课堂中的儿歌弹唱

首先,学生可以利用部分资源将现有舞蹈教室的情况进行有效改善,学校应加大钢琴及其配套设备的投入,以满足教师及学生对硬件配置的需要,学生应能够通过优美的钢琴声和饱满丰富的音乐等即兴演奏,在潜移默化中激发他们的创造力,提高幼儿的音乐表现力。其次,在对学生能力水平培养上,幼儿舞蹈创编课堂应根据人才培养计划将幼儿儿歌弹唱学习进行分级,第一步是考前钢琴演奏;第二步是对于简单的儿歌编排、幼儿舞蹈伴奏和后期学习等内容有一定的基础。在开设幼儿舞蹈创编课堂时,幼儿钢琴学习基本上进入了第二阶段,即幼儿歌舞与幼儿舞蹈设计同步进行,在此期间也需要播放儿歌弹唱音乐,将其作为辅导伴奏模式,促使学生能够改变原有媒体的伴奏形式,代之以人工伴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

(六)以音乐带动舞蹈课堂教学的节奏

音乐是最能激发幼儿舞蹈的辅助工具,在幼儿舞中加入合适的音乐不仅能帮助幼儿记忆舞蹈动作,还能激发他们的欢乐情绪,让他们能全身心地投入舞蹈当中去。在幼儿舞蹈教学中,很多教师会运用多媒体设备来播放音乐,同时在音乐播放过程中也会用自己的语言来带动幼儿的情绪,不过相较于多媒体,乐器演奏才是最能传递音乐情绪的一种方式。如果音乐教师能在幼儿学习幼儿舞时在一旁进行乐器演奏,那么整节课的教学效果一定能更上一层楼。现在,很多幼儿园教师已经将这个方法运用到实际教学过程中,这也是幼儿舞蹈创新的一种表现。音乐教师在幼儿学习舞蹈的过程中通过控制琴声的强弱和节奏的快慢可以帮助幼儿更轻松地跟上音乐的节拍,同时还能灵活地在弹奏曲子的过程中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幼师可以在儿童已经掌握舞蹈动作的基础上通过变换音乐节奏的快慢和钢琴变换的速度来增加幼儿的学习难度,以此来巩固他们的学习收获。

(七)在课堂教学中体现童趣性

首先,学前教师应保持童贞,在教学中作为好朋友和玩伴进行教学。教师应注重加强课前备课的儿童特点。根据班级孩子的年龄,应该找出这个年龄可能引起孩子们注意的东西、卡通形象或话题,并添加一些热点话题,可以引导孩子们注意课堂教学,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第二,丰富多彩的隐喻和形容词可以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比如,孩子们正处于启蒙的早期阶段,“把前肢放在地上”,尤其是伸开的腿,将地面靠在他们的手旁,直立着背,用右腿吸吮腿,抬起脚,用两只手握住脚跟,“动”他们。为了让孩子们努力工作,把腿移近鼻子,学前教师可以对孩子们说:“小熊猫现在要吃竹子了,竹子长在远远的小河对岸小熊猫是吃不到的,用力帮助小熊猫把竹子使劲拉进嘴巴里,一口‘啊呜’两口‘啊呜’三口‘啊呜’”……这样的师幼互动更能提高幼儿对学习舞蹈的兴趣,增强幼儿的参与感。

(八)利用绘本设计舞蹈动作

借助绘本材料为幼儿创造直观的观察对象,则能够优化学前舞蹈教学工作。以经典儿童绘本读物《南瓜汤》的教学为例,围绕鸭子、松鼠和猫三个角色,烹调南瓜汤这一事件,教师可为幼儿设计不同的舞蹈动作:故事开始,三个朋友亲密无间地生活在一起,猫切南瓜,松鼠搅拌,鸭子加盐,共同烹调美味的南瓜汤。在设计舞蹈动作时,可将幼儿分为三人小组,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结合搅拌、切割、添加等动作设计舞蹈,添加三个朋友友好交流的画面,让幼儿在舞蹈中感受友情;在发生争吵,猫和松鼠去寻找鸭子时,为表现角色的焦急、担忧,可设计如下动作:来回踱步,不断看时间,争吵辩论等,在舞蹈中帮助幼儿感受激烈的矛盾。

(九)集体舞编舞

动作应符合简单、规整的要求,不宜有太大的动作幅度。因为当动作难度和幅度较大时,会使整体效果看起来非常混乱,再加上幼儿的认知能力较弱,很难短时间内学会,且幼儿数量较多,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同时,在对集体舞的队形进行排练时,幼儿可以统一站成圆圈或半圆队形,在做舞蹈动作时则可以将队形变换成双圆。对于集体舞而言,队形不适合变换过快或过多,一两种队形即可。在选择集体舞蹈的音乐时,编舞者应关注音乐旋律是否和舞蹈类型相匹配。

结束语

幼儿园舞蹈教育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幼儿情况合理融入主题活动,通过设计符合幼儿认知能力、理解能力的方式来让幼儿舞蹈教学变得更加丰富、更加巧妙,从而充分激发幼儿对于舞蹈学习的兴趣,提升幼儿对于舞蹈的理解和感知能力,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让幼儿更充分地感受舞蹈的美、享受舞蹈的美。

参考文献

[1]戴雨婷,李平.幼儿舞蹈游戏探析[J].基础教育研究,2020(22):97-98.

[2]黄婷.浅谈当今少儿舞蹈教学现状和问题[J].作家天地,2020(21):184-185.

[3]王慧.浅议幼儿园舞蹈教学的创新性与规范化[A].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3.

[4]赵文霞.幼儿园舞蹈教育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成才之路,2020(31):100-101.

[5]刘薇珊,祝韵.幼儿园舞蹈教学游戏化活动设计研究[J].南昌师范学院学报,2020,41(05):87-90.

[6]袁峰.如何通过幼儿舞蹈艺术教学培养幼儿的节奏感[J].中国教师,2019(S2):134.

[7]郝苓苓.学前幼儿舞蹈教学的策略研究[J].中华少年,2019(35):10+12.

[8]苑雯.学前幼儿舞蹈教育现状与改革分析[J].北极光,2019(11):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