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领军+劳模工作室”的创新实践——弘扬工匠精神和劳模精神,高质量发展财会队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02
/ 2


“专业领军 +劳模工作室”的创新实践——弘扬工匠精神和劳模精神,高质量发展财会队伍

杨祝婕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杭州供电公司,浙江 杭州 310000


摘要:A县供电公司以提升财会队伍素质,促进财会人员发展为目标,选取所属地区八家县级供电企业为样本,开展关于县公司财务管理人员现状的调研。根据调研结果,提出“专业领军+劳模工作室”的管理提升方式,依托全国会计领军人才和劳模工作室两大平台,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财会队伍,为公司经营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

关键词:财会队伍 专业领军 劳模工作室


当前,供电企业经营正面临着严峻的内外部形式,改革发展形势日趋严峻,企业经营统筹面临新挑战;依法从严治企愈发严格,全面风险管控面临新任务;现代科技变化日新月异,创新创效方面面临新要求。随着电价改革、中央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能源互联网建设的推进,县级公司财务改革发展能力、创新转型能力、风险防控能力面临巨大挑战。相应地,当前财务管理工作面临的新要求、新挑战,对财会队伍的专业性、创新性及人员数量结构上提出更高的要求。然而,当前县公司普遍存在人员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其他专业人员轮岗交流积极性不高等情况。

一、县级供电公司财会队伍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研,发现县公司内部财务管理面临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人员配置不足,现有人力资源难以应对日常财务处理及管理工作;财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缺乏正确的财务管理意识,对前沿的财经法规和会计核算掌握不及时;内外部监管对投资管理、成本控制、资金安全、预算管理等方面要求逐步提高,现有专业管理水平应对不足。

(一)人员数量不足

地区8县供电公司主业现有财务人员52人,其人员单位分部、年龄及性别情况如下:

年龄在45-50岁的人有3人,占5.77%,40-45岁的有8人,占15.38%,35-40岁的6人,占11.54%,30-35岁的9人,占17.31%,30岁及以下的26人,占50%。随着国网公司近几年招聘年轻财务高校毕业生数量增加,从整个年龄构成来看,财会队伍比较年轻,30岁以下人数占到总人数的50%。但从人员总体数量及人数分布上看,县公司普遍存在人员数量不足的问题,且部分公司存在人员数量较体量类似的县公司人员相对较少,难以满足现有财务工作需要。

(二)知识结构不合理,缺乏竞争意识

县公司52名职工中拥有研究生学历的8人,占比15.38%,大学本科学历的35人,占67.31%,大专学历的3人,占5.77%,中专及以下学历的,占11.54%。从人员学历状况分析,大学本科学历为各公司的主要文化构成。

县公司52名职工中高级会计师3人,占5.77%,中级会计师11人,占21.15%,初级的9人,占17.31%,其他经济师、政工师等其他类别职称13人,占25%,无任何职称等级的16人,占30.77%。拥有注册会计师、税务师等执业资格的4人,占7.69%。

从学历状况分析,大学本科学历占到人数大部分比例,但中专及以下学历占比11.54%,学历较低的财务人员可能无法适应当前高强度、高要求的财务工作。从职称及执业资格状况分析,拥有财务专业职称的人员相对较少,高级别人才稀缺,目前人员专业现状难以满足财务价值创造建设需求。

(三)财务人员职业生涯规划欠科学,缺乏轮岗机制

供电企业财务部门是管理与服务并重的专业技术部门,受专业制约大、交流范围区间小等影响,县公司财务人员晋升空间小,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不明确。同时,虽然企业长期以来非常重视轮岗交流工作,但是缺乏相应的制度保障,即缺乏对轮岗交流目标、时间、范围、岗位考核标准等明确的规定,定期不定期的轮岗交流难以实施,财务人员轮岗交流到其它部门少,其他专业的人员到财务岗位工作的意愿不强。

二、“专业领军+劳模工作室”的主要做法

(一)狠抓作风,筑牢财务人员红线

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始终把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作为“根”和“魂”,把旗帜鲜明讲政治融入财务工作,进一步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提高政治站位、增强政治定力,持续提高财会人员的职业操守和履职能力。大力弘扬“诚信、勤勉、廉洁”的职业品格,教育引导广大财务人员加强品德修养,坚持原则,严守底线,干事干净,做到办任何事情都依法合规,努力塑造风清气正的良好形象。

开展财务专业“小微权利”廉洁风险防控工作,以岗位为点、流程为线、制度为面,梳理资金、预算、工程等岗位职责、业务操作规范,形成廉洁风险风控清单,做到知边界、明底线。定期开展党风廉政建设约谈,获知员工近期思想动态,了解财务人员岗位党员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情况,提醒、督促员工落实廉政工作,从思想上、防控体系上筑牢财务人员红线。

(二)立足岗位,明确职业生涯方向

为员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鼓励员工参加各项职称、执业资格考试,帮助职工制定取得中级职称、高级职称计划,开展包括考前培训、集中授课、专人督导等工作,促进财务人员向高一级职称晋升。有效提升了财会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能力素质。以职称提升为载体,完善评优评先激励机制,明确职业生涯发展方向。通过建通道、搭平台、转岗交流等方式,挖掘、开发、培养综合能力强的优秀人才,完善激励手段激发员工岗位成才、岗位建功内在动力,促进财务人员素质整体提升,努力打造一支适应市场发展、业务能力精湛、综合素质过硬的财会队伍。

(三)释放潜能,激发团队创新活力

以“劳模工作室”、“党员创新角”等形式开展分享交流活动,邀请有能力、有意愿的优秀财务人员分享自己创新经验、心得及体会,通过持续交流和学习,激发合作和创新环境,形成以问题为导向的创新工作氛围。针对实际工作中涉及到的难点、热点问题和薄弱环节,组建创新团队积极开展课题立项、课题分析、难点攻关、项目调研等创新活动,努力打造一支集学习、工作、改进、创新于一体的精英团队。

(四)领先业务,打造专业领军队伍

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公司财务竞赛、调考工作思路和要求,选拔优秀的财务人员参加省市公司集训,深入学习剖析企业会计准则、国网公司通用制度,以考促学,营造“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比学赶超良好氛围。积极参与省公司数据挖掘大赛、运营监测活动,撰写管理提升建议参与专项监测实践。同时,建立新员工和资深员工的师徒协议,将实际工作中的实践经验、工作窍门、形势判断等隐性知识在公司内部代代相传,打造专业领军队伍。

(五)延伸管理,促进业财专业协同

延伸财务专业化管理,坚持上下联动,强化业财协同。通过“协同监督项目”工作机制,搭建“党员讲解台”、“基层送服务”等工作交流平台,共同推进各专业领域协同工作高质量地开展。扎实做好集体企业“瘦身健体”和转型升级工作,主业财务致力于指导集体企业财务管理,提升集体企业盈利能力和经营风险防范能力。

三、“专业领军+劳模工作室”的总结与启示

近年来,A县供电公司开展财会人员综合素质、财务管理水平调研,提出“专业领军+劳模工作室”的管理提升方式,依托全国会计领军人才和劳模工作室两大平台,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牢牢把握改革发展带来的新机遇、新挑战,按照省公司的统一部署,统筹推进财会队伍建设,充分发挥财会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创新开展财务管理工作,打造高质量财务团队,财会队伍履职能力不断增强,管理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在公司面临改革创新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等新技术蓬勃发展之际,我们财务人员应当结合工作实际,守正创新、锐意进取,加强专业信息精细反映、资源精益配置,积极培育新动能、挖掘新潜力,确保公司经济效益、管理效率、运营质量高效,以我们的专业力量有力支撑公司实现战略目标,满足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建设要求。


【参考文献】

  1. 朱胜.电力企业如何打造管理会计型财会队伍[J].财务审计2019,(08):186-189.

[2]黎乘麟.试论电力企业如何打造管理会计型财会队伍[J].财经界2020,(12):186-189.

[3]乔东.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探析[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9,(10):35-4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