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关键词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1
/ 2

浅谈关键词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李菲菲

合肥市第四十八中学滨湖校区 230601


【摘要】阅读教学始终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阅读是我们每个语文老师都迫切想要解决的问题。面对这一现状,笔者主张抓住文本中的关键词,如题目、单元主题、过渡段等“窗口”,运用抓关键词法来指导学生实现科学、高效的阅读目标。

【关键词】关键词教学;阅读教学;选取方法;实效

【正文】

众所周知,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而阅读教学的切入点,是课堂教学展开的发起点,是教学思路的突破口,也是教师带领学生走进文本世界的最佳入口。找准阅读教学的切入点,就显得尤为重要。有人说:关键词是阅读教学的关键所在。[1]笔者认为,可以尝试抓住关键词这一方法,来有效地开展阅读教学。

一、关键词教学概念

关键词就是指能体现一篇文章或一篇著作中心概念的词语。抓住关键词教学,能帮助学生提纲挈领,以简驭繁地把握整篇课文,更准确、简洁地理解课文。在这里,笔者简单列举执教的几篇课例供大家参考。在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的《孤独之旅》中,抓住“孤独”一词,就可以准确地把握全文的脉络,这时候,整个教学就可以划分成清晰的三大步:感受杜小康的孤独——理解“孤独”的真正含义——如何战胜孤独。当然,看似简单的三个步骤下其实还需要教师深入解读文本,精心设计教学。然而这样的关键词一旦找出,在课堂上借助几个主问题,就可以轻松地串起一堂课的思路,提高课堂效率。此外,在古典文学名著《智取生辰纲》一文中,我带领学生着重去品味一个“智”字,将吴用的“智”和杨志的“智”作比较,不仅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解读了文本,更培养了他们客观评价历史人物的意识。纵观以上课例,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是所谓的长文短教,还是短文长教,都绕不开文章中的一些“文眼”,准确地找到这个文眼,并利用现有的知识去挖掘它,拓展它,就成了我们语文教师需要去做的功课。那么,如何有效地选取这个阅读教学的关键词,就成了我们语文教师要去思考和斟酌的内容。

二、关键词的选取方法

关键词虽然作为一种无须作规范化处理的自然语言,但这并不意味着在文中随便选几个词语就可以作为关键词。关键词的选取要遵循一定的规则。首先要立足课文,即提炼文本大意,根据中心句,关键段落或文本的空白来整合,提取。除此之外,还可以从文章的标题,课前的预习提示,文章的课下注解及课后的思考探究等练习中提取。下面作一些具体介绍。

1、在文本中选取关键词

阅读教学,始终要立足文本。教师备课、上课应紧密关注文本,不可过度旁逸斜枝。如在教学七年级上册《散步》一文中,我引导学生抓住文本中的一个词语“分歧”。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思考:是什么样的分歧?怎样解决的分歧?分歧化解的背后有着怎样的深意?通过几个与“分歧”有关的主问题,带领学生清晰、高效地阅读课文。整节课下来,学生基本上都能立足文本、深入思考、理性分析,课堂的氛围好,效果佳。

2、在单元主题中选取关键词

除了在课文中去截取这个“关键词”,有时候,教师还可以有着宏观意识,例如把握单元主题或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例如在上《紫藤萝瀑布》一课时,我紧抓单元导读中提到的:本单元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体会如何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写景状物,寄寓自己的情思。教学中,让学生思考:①这是怎样的藤萝?(即所状之物)②用什么样的手法来写这株藤萝?(状物的方法)③借这株藤萝抒发了怎样的情思?(所言之志)让学生在读中、品中去体会托物言志的手法,最后,布置小练笔: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写一段描绘景物的文字。真正实现学以致用。

3、从题目中选取关键词。

清代文论家刘熙载在《艺概》中指出:“题有题眼,文有文眼。”[2]他认为,题眼乃神光之所聚,有着观照全篇的作用。有些文章,可以从题目入手,引导学生从题目寻找阅读的切入点。例如《白杨礼赞》一文,题目中的“礼赞”一词已经点明文章的主旨,教学时,只需抓住“白杨有哪些品质值得作者礼赞?”、“作者礼赞白杨树的意图?”、“作者仅仅只是在礼赞白杨吗?”等三个主问题就可以提纲挈领地拎出主线,做到清晰教学。

有人说:“抓住一篇文章的关键词,能透视文章的魂,见作者,见世界,见自己。”[3]这个关键词,既要反映和揭示文章主题,又要因文而异,能够引导学生思维,并帮助学生清晰地对文本进行定位。

三、关键词在语文教学中的实效

1、抓住关键词可以理清文章脉络

理清文章脉络,是帮助学生感知和理解文章内容的一种手段,其关键能力是收集并整理信息的能力。训练此种能力,可以以“抓关键词法”为载体,进行有效训练。

例如在教学《湖心亭看雪》一文时,由于本文是一篇文言文,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时,就会有难度。在实际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抓住文章“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中的一个“痴”字,让学生找“痴行”、赏“痴景”、到最后的悟“痴心”,整个课堂思路清晰、层层推进,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便能理清全文的脉络,抓住文章的主线。这样,教材内容成了深化学习活动的工具与材料。其呈现完全服从于主线索展开的需要,由此就大大地简化了教学环节,使教学过程显得浑然一体,有层次、有梯度。这样清晰的课堂才能真正地让学生静下心来读书,静下来思考。

2、抓住关键词可以更好理解课文主题

在语文的学习中,有的文章篇幅过长,不易理解。学生在读完课文后,往往无法真正走进文本里,去感悟作者所要传达的主题和情感。此时,就需要我们紧扣文本,抓住文章中某一两个关键词,提纲挈领般地去涵咏文章。例如在执教《记承天寺夜游》一文时,我让学生抓住“闲人”一词,结合本文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生平简历,体会苏轼在经历人生的失意后仍然旷达,乐观的心态。在课堂中,学生既带着这种“闲”的情绪诵读课文,又感受了这个“闲”的内在含义。因此,此处的关键词教学就让原来艰涩深奥的课文变得清晰可解,学生学起来也简单有趣,整个课堂活跃轻松,学生真可谓是“乐益双收”。

3、抓住关键词可以拓展文本内涵

语文既是语言的艺术,也是思想的凝结。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不应该只局限于一个关键词,一篇文章,更应该通过关键词拓展文本内涵,让关键词深入到学生的心里,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比如上《永久的生命》这篇课文时,我让学生关注阅读提示中出现的“生命的短暂和永久,柔弱和刚强”等关键词,引导学生紧贴文本,深入思考,最后让学生谈谈如何理解生命的短暂与不朽,柔弱与刚强,学生能够在深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迸发出自己对生命的思考和领悟,获得更丰厚的精神食粮。

“涵咏功夫兴味长”。语文的人文性是蕴含在语言文字之中的,找准关键词可以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细读文本、品味语言,从而唤醒学生的言语生命意识,促进学生的言语生命发展。教师若能关注文章本身或是周围的“关键点”,将它们与所讲重点串连起来,便可带领学生触摸文本的灵魂,与作品融为一体,方可“将其言若出吾口,将其意若出吾心。”

语文关键词教学的过程,是学生深入文本的过程,也是学生精神享受的过程。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不断提高自己解读文本的水平,精心选取关键词,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张晶.关键词是阅读教学的关键所在[J].文学教育, 2012(4):2.

[2]刘熙载.艺概.[M].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3]张劲,龚黎.一扇凝视的窗口——关键词阅读教学初探[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020(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