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读”为媒,化“教”为“助”——“自主参与、全程助学”教学模式实操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11
/ 2

以“读”为媒,化“教”为“助”——“自主参与、全程助学”教学模式实操探究

曹宪荣

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汉滨初级中学滨江校区 725011

【内容摘要】新课程实施以来,学校教师积极投身教学改革,努力探索课堂教学新方法。一些教师教学喧宾夺主,课堂缺乏生机,学生主体地位得不到落实;对于思想活跃、兴趣广泛,渴望在课上展示自己学生,教师没能提供足够展示的平台和机会。教师惯以“教”为重,一言堂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学生的主体性没能充分体现。基于此况,我校开展了《“自主参与、全程助学”教学模式》的课题研究。在研究实践过程中,我发现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是可以通过“阅读”引领,来实现化“教”为“助”的。本文即是通过实践总结,论述了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以“读”为媒,将“阅读”渗透在课前、课中、课末、课外,来实施化“教”为“助”,落实“自主参与、全程助学”教学模式。

【关 键 字】 数学阅读 教学模式 自主参与 化教为助

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二十多年来,我常常被学生在课堂上的无趣静默,作业中出现的错别字、抄错的符号和数字等等看似低级的错误所累。学生的学习总是在被动中进行着,老师的教授成了他们获取课本知识的“唯一”路径。要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我们教师就要转变角色,从课堂上的“主角”变身为“配角”。如何将课堂主阵地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呢?“新冠疫情”的来袭,居家教学,空中课堂没了真实的师生互动交流,让我的尽心讲授变得苍白无力,也让我下定决心要改变教师作为课堂教学主体的现状。疫情期间居家的我发现“阅读”才是我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方式,也是提升个人素养的有效手段。于是我带领班上的孩子们开启了“数学阅读之旅”,经过一年的引领式阅读,如今我尝试着将“阅读”融入课堂教学,探索以“读”为媒,化“教”为“助”,实现学生自主参与课堂学习,教师全程助学的课堂模式。

一、课前“导读”,激趣感知。过去的课前预习,常常是老师说:“明天要学习新课,同学们自己看看书,预习一下”。往往到了课上依然是老师独自从头到尾的讲授,而对于小学生而言,一贯认为数学作业只要没有题算,没有要写的书面作业,那就等于没有作业。这样的课前预习就成了走过场,课上老师发问,学生当然是无言以对。要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就要让他们先有参与的“资本”。所以,我会在布置课前预习时,明确预习目的和要求,提出相关问题。例如:学习《小数的意义》的预习任务是阅读课本,思考以下问题:1、你知道什么样的数是小数吗?是怎样知道的?2、课本是通过怎样的事例来描述小数的意义?3、课本中关于小数意义的描述你有哪些疑惑?学生要达到目标,完成预习任务,一定要通过自主的“读”。可以说课前的“读”是在老师给定方向下的“导读”,要让学生通过“读”激发学习兴趣,感受新知内容。对于所涉及到的旧知或是课外知识,需要学生自主回顾收集阅读相关资料,从中找到预习问题的答案,获取他们课上参与交流的“资本”,从而实现“自主参与、全程助学”教学模式的第一环节“问题导学”。

二、课上“精读”,探究交流。经过课前导读,学生对于课上所学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为教师通过问题导学完成助学第一步奠定了基础。进入新知探究阶段,我再次利用演示文稿出示教材中的例题情景,让学生阅读思考,找出数学信息先自主分析,再将自己的想法与同伴或小组内交流,以“读”促思,充分调动学生思考,在交流中验证理解所学。再如教学《小数的意义》中,教材以将1米尺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来描述说明小数的意义:像这样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可以用小数表示。这样抽象的概念,仅凭教师的讲述,小学生是很难理解建立正确的概念。如果课上教师引领学生再次精读课本的情景图文,鼓励学生将自己的理解和看法说一说,动手演示操作一下,那么学生的学就会变得主动,加之在交流过程中思维火花的绽放,原本枯燥的数学概念就会变得生动,这样的课堂教学自然也是更加有效的。此时的教师只要做好引导组织,穿梭于学生之中,欣赏他们的精彩表现、适时点赞。

三、课末“复读”,点拨巩固。一节课末的回顾总结时段,教师总喜欢让学生说说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学生也会根据教师的板书说出本节课的重要知识点,这样看来一节课就算是完美落幕了。可我认为在课末让学生“复读”文本,教师再加一点拨,要求学生不仅要回答所学的重点内容,还要求学生说出此收获是源自教材的什么地方?这样回归教材的“复读”设计,更能让学生对课上所学感到有据可依,记忆深刻,达到当堂巩固的效果。我在教授《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课后回顾总结环节,学生不仅会说:“我学会了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我还从例题的不同解法中,体会到有时运用运算定律可以使计算变得简便。”“我还把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进行对比,发现它们除了运算方法不同,说法都是一样的,就是将“加数”换成了“因数”,将“和”换成了“积”……”从学生的发言中不难看出,他们是在“复读”中再次巩固加深了对新知的理解。

四、课外“延读”,拓展提升。我们不仅在课前课上通过“阅读”这一媒介,助力学生自主学习,还应该将“读”延伸到课外,让课内知识进一步拓展、应用、达到能力提升的更高教学目标。比如教材中的阅读栏目“你知道吗?”往往不被学生重视,如果教师有意提出让学生去阅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课内的知识,还能让学生了解与本节内容相关的课外知识或是解题方法。比如,《小数的意义》一课中“你知道吗?”介绍了小数的起源,“小数”的提出和使用都源自中国。学生通过阅读,不仅增长了见识,教师还能结合此内容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自豪感。这些都是数学知识本身所不能体现,却又不容忽视的教育素材。除此之外,在《数学广角》的教学中,更需要学生关注课外的延展性阅读,通过课外的“延读”丰富学生视野,激发学习兴趣,往往能达到课内无法预计的效果,对于学生培优的训练,开展课外延读更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我校正在开展《“自主参与、全程助学”教学模式》的课题研究。“自主参与”即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勤于思考、大胆探究,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交流和合作的能力。“全程助学”即要让学生参与知识生成的全过程,教师化“教”为“助”,全程教师引领,同伴互助。结合课题研究主题,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实践探索中,教师通过有效的数学阅读,促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让阅读成为学生投入学习的媒介,使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从台前退到了幕后,成为学生学习进程中的助力者。学生在阅读中,学习、充实数学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开阔数学思维。教师在引领阅读的同时,助力学生探究,进行学习评测。实践证明,以“读”为媒,化“教”为“助”,是实现“自主参与,全程助学”这一课堂教学模式的有效措施。让孩子们在学习中展现自我,建立自信,在自信中爱上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将促进学生发展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