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认证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15
/ 2

专业认证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于方丽,王琛,张海鸿,孟志新,谢辉

西安航空学院材料工程学院 陕西西安, 710077


摘要:开展专业认证对推进地方本科院校的发展及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从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搭建校企合作平台以及激发科技创新动力四个方面,探索我校在专业认证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为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提供思路和参考。

关键词:专业认证;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

1 前言

西安航空学院自2012年升本以来,紧紧围绕建设航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高校,坚持“行业性、地方性、应用型”办学定位,为我国航空产业建设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进一步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落实“突出应用、强化能力、注重创新、彰显特色”的人才培养理念,贯彻“以学生为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教育理念,结合专业认证指标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的人才具备理论扎实、知识面宽、素质高、创新意识和独立工作能力强等优势,探索和实践专业认证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符合认证标准和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2 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2.1基于专业认证理念,修订人才培养方案,重构专业课程体系。

通过企业的调研,行业发展趋势的分析,与用人单位的沟通与调查,弄清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需求情况及其知识层面的要求,结合相关文件的深读、精读,理清专业定位,细化培养目标,对照12条毕业要求,重构专业课程体系,合理安排教学任务,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充分做好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改进,不断以OBE理念引领专业持续改进,使人才培养过程更加规范,质量保障体系更加健全,从而打通企业和学校的最后“一公里”。为此学校出台了关于制订2019版(修订2021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关于我校部分二级学院实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的通知等文件,保证了学校各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实施。

2.2 聚焦专业人才培养问题,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专业一流建设

我校专业认证计划于去年启动,针对培养应用型人才与经济发展需求的适应性,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围绕办学特色,凝练专业特色,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创新教学方式和方法,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服务于实际应用,通过产学研合作带动校企之间良性的联合培养机制[1],将理实结合落到实处,培养企业真正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深化教学改革,思考开设课程、教学方法等对学生就业择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以及社会发展的推动力。截至目前,学校现拥有机械电子工程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个,飞行器制造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等6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省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教学示范中心等12个;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省级一流本科课程等19门;获得国家级及省级教学成果奖7项,以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为抓手,提高本科教学质量,提升人才培养水平。

2.3 推进产学研用紧密结合,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实现校企合作共赢

产教的关键是学校和企业,教育和产业打破体制障碍,领域门槛,属性的差别,结成利益共同体,发展共同体,命运共同体,更好地发挥市场的作用[2]。我校地处全国唯一以航空为特色的经济技术开发区—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以社会行业需求为导向,依托航空产业基地的产业优势,近距离与各类企业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广泛开展校企合作,积极为地方经济建设及社会发展服务。学校厚植优势,特色发展,坚持把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必然途径,与中国商飞、中航工业集团公司等87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稳定的校外实践基地,获批教育部产学研合作协同育人项目55项。学校为了提高老师的工程实践能力,积极鼓励教师进入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参与技术研发,解决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

2.4 强化科技学术竞赛作用,激发科技创新动力,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我校十分重视大学生的科技创新工作,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始终坚持把创新教育融入到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为此,在《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中明确了提高创新创业教育质量,优化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体系,建立校内外融通、课内外融合,多专业系统、多部门合作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近几年,学校专门设立了创新创业学院,出台了《西安航空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管理办法》、《西安航空学院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工作暂行规定》等相关文件,科学规划创新创业教育。深化课程、课堂、训练、竞赛、孵化“五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改革,构建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加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设,充分利用实验室建设创客空间,与创业服务机构开展创业项目帮扶,多方协同建设创业孵化基地。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各级各类创新创业竞赛中,获得国家级及省部级奖1800余项。获批陕西省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陕西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培训基地等。为了提高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活动的积极性,制定了《西安航空学院创新创业学分认定办法》,由教务处、团委及创新创业学院等部门分别负责各项科技创新活动或学科竞赛的组织、认定、结题等工作。在专业培养方案中,要求学生毕业时需完成规定的课外创新学分,对创新活动的内容、考核提出明确的要求,学生修满后方可毕业。

3 结语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高校发展的一个必经之路,是提升本科专业教育教学水平、人才培养质量与国际认可度的有力举措,通过专业认证可以认真重新审视本科专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角度出发,优化课程体系,深化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期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 张娜,张建勇,张骋,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和“新工科”背景下的复合材料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 山东化工,2019,48(3):151+176.

[2]王艳宾,罗钟琳,王世颖,等.专业认证理念下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以常州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为例[J]. 广东化工,2019,46(16):200-201

基金项目:2021年陕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1BY166)

作者简介:于方丽,(1979-),女,汉族,山东省肥城市,教授,副院长,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多孔材料及复合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