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高效预习策略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04
/ 2

小学语文高效预习策略探究

李宝

泰顺县新城学校 325500

摘要:预习是学习的第一步,能够帮助学生提前了解注意学习的要点,做好预习工作不仅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还能够促进学生有效地吸收知识。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还存在着目标形式化、方式单一化和评价片面化的问题。本文从这些问题的分析出发,通过教学实践阐述了高效的预习策略,以期为语文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 预习 高效 策略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作为语文学习的首要环节,并不是简单地将课文读一遍,熟悉生字,而是要根据不同的文本,不同的教学目标来有针对性地开展。有效的预习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成长,实现学习能力的提升,提高教学效率。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语文的预习还存在着三个方面的问题。

  1. 预习存在的问题

  1. 预习目标形式化

预习是需要学生进行提前学习,不仅要熟悉新知,还需要在预习过程中发现自己的问题,以便在学习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学习,所以在预习的过程中就需要根据自己的能力层次来有目标地展开。但是很多教师在布置预习作业的时候并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分解语文学习的整体目标,预习任务趋于形式化,没有明确的规划,对于预习需要达到的效果也没有明确要求。在这种背景下,学生在预习的时候并不会认真思考,这种形式化的目标也导致了所有的学生在同一个基础目标下进行提前学习,不能实现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发展。

  1. 预习方式单一化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不仅包括朗读,还要包括书写、思考、与生活相联系等,而教师在进行预习任务的分配时,常常以“朗读”或者“书写”等单一的形式来完成。这种单一的形式长期执行,就会让学生感到枯燥,失去了对语文深度学习的兴趣。并且,在不同的文本学习中,单一的形式预习也不能实现对于教学目标的学习,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

  1. 预习评价片面化

预习和传统的书面作业、试题回答等不同,评价难以量化,这也就导致了教师在对预习任务进行评价的时候常常以是否能够熟读课文,是否能够认读生字等来进行片面化地评价。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自律性较差,教师如果对预习作业没有进行有效监督的话,预习任务完成率很低。在这种情况下,语文预习并没有发挥其价值作用,也就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1. 高效预习策略

  1. 探索“分层式”教学设计,促目标精准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是要面向全体学生的,所以预习目标的设定中要关注个体差异求,即根据学生的能力层次来进行预习目标的划分,让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能力来实现既定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兴趣,提升学习信心。首先,要明确预习的目标。语文的预习活动开展要根据文本的特点来设定,包括但不限于文本朗读、生字书写、整体思考、生活经验拓展等。其次,要根据学生的能力层次来进行相应的预习活动。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完成最基础的字词、熟读课文层次,大多数学生完成到第二个层次,即能够掌握文本整体结构,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完成第三个层次,即可以根据对文本的理解解决简单的问题,通过不同层次的预习来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

  1. 开展“导向化”学习活动,促活动定准

学生常常根据教师的指令进行学习,常常既不知为什么要这样预习,也不知自己所达到的程度,因此,要细化预习学习指向,促进学生对预习学习目的的认知与习得,让他们始终处于成长性的思维中不断进步。比如在《童年的水墨画》的预习活动中,可以将预习目标分为三个活动。最基础的活动是要能够拼读生字,朗读课文。这个活动要求能够熟读课文至少三遍,从生字的认识到停顿恰当,层层深入。第二个活动是能够根据插图想象“溪边”的画面,引导学生对文本整体进行把握,学会结合对插画的观察来理解文本内容。第三个活动是能够找到“溪边”当中有颜色的词语,并且结合生活经验来思考这些颜色体现了什么问题。通过更明确化的预习活动设计,让学生能够更科学地完成预习活动。

  1. 实施“多向化”预习评价,促评价标准

语文教学要激发出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进取精神,所以在预习评价中要注重实施“多向化”的评价方式,根据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提升与发展来进行预习的评价,促进学生补齐短板,长足全面发展。

首先,针对自主完成目标的评价。在高效预习策略中,会根据每个学生的能力层次来进行目标设定,而学生对于自己层次目标的完成是评价的基础,对于下一个层次的目标学习是评价的关注点,鼓励学生能够在预习过程中尝试“踮踮脚”,不断挖掘自己的潜力,开拓思维,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其次,针对合作预习活动的过程评价。有的预习目标是需要小组活动来进行完成的,对于学生在合作小组中的评价可以采取生生评价的方式,来倡导学生明确在学习活动中做好合作、沟通交流。最后,针对学生语文学习成长的评价。学生的成长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很多学生、家长都关注考试成绩,对于预习学习活动对学习带来的帮助并不明确,也就导致了在预习工作中还存在着思想不重视的情况。所以,在评价体系中要构建学生通过预习探究产生的发展变化评价。比如,可以鼓励学生制定每堂课的课后评价,主要包括听课认真程度、课堂知识掌握程度、教师教学理解程度、上课回答问题积极程度、课堂练习问题解决等与预习有效性密切相关的问题,来帮助学生形象了解有效预习带来的高效学习效果,能够更积极地参与到预习学习之中。

课前预习发挥的虽然是学生的自主性,但是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从教学设计到学习活动开展,再到评价体系的构建,都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以语文核心素养培养为目的来激发出学生学习语文、探究知识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林顺明.论小学语文的预习优化策略[J].新课程导学,2021(21):21-22.

  2. 石燕.小学语文预习教学的实践研究[J].教育界,2021(40):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