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教—学—评一致性”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0
/ 2

浅析“教—学—评一致性”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探究

尤婉

乐清市北白象镇第一小学 325600

摘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学—评一致性”中的“教”指教学目标,“学”指学习结果,“评”指形成性评价,所谓的“一致性”则是素质教育体系深化改革下,教师在落实教学工作时需三者之间相匹配和相吻合,即教师需具体做到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对学习评价目标的相统一。新课改下“教—学—评一致性”理念从某方面来讲,不仅有利于保证各项教学工作的落实,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教—学—评一致性”;小学数学;课堂研究

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学—评”不一致的原因

1.1教育工作者的目标意识较差

科学目标的表述应该是“行为动词 + 行为条件”,可部分教师在制订教学目标内容时不仅空泛,也并没有具体的行为指向,学生的全面化发展也由此受到一定影响。在制订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教师的目标意识孱弱主要表现在两方面,即教学目标主体错位以及目标表述空泛化,现下素质教育体系改革中,教育工作者作为课程教学的主体,为保证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教师在制订教学目标时需紧紧围绕“学生”这一主体,可在制订目标时,把学生作为学习客体,久而久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大打折扣。

1.2教育工作者的评价素质有待提升

教育工作者作为课堂评价的执行者,评价素质缺失问题的存在是影响评价工作者整体效率的重要因素,评价素质缺失除了体现在部分教师未在教学设计中设置专门的评价任务,同时评价反馈和评价内容单一化,对学生的全面化发展而言也是不利的。在教学评价中,部分教育工作者习惯以“学生成绩”作为评价内容,在构建评价机制时也未能综合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导致评价工作形式化的同时,也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转化造成了不利的影响。课堂教学评价工作的规范化开展,从某方面也有利于保证“教—学—评一致性”,反观若教学评价工作形式化、随意性,在影响学生整体学习效率的同时,也不利于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1.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践行“教—学—评一致性”理念的措施

2.1加快“专业师资”队伍的构建进程

就目前来讲,为改善整体教学现状以及确保校本教研的去“虚” 向“实”,教育机构不仅需从根本上提高对教育工作者的选拔标准,还要加大对教师的教育培训力度,通过保证教师理论学习工作的规范化开展,在明确和理解教学适用范围及应用方法的基础上,确保教学模式应用效益的最大化发挥。教育工作者作为教学模式的实施者,教师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水平的高低也是影响模式实施质量和效率的重要因素,而通过上述分析可知,由于每种现代化模式都是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若教师不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在模式实施时,因为侧重点的偏矢,在影响模式实施效益的同时也不利于学生全面化发展目标的实现。

2.2优化教育模式,落实教学工作

(1)践行“多元表征”

就目前来讲,在“表征”方式具体化应用过程中,为帮助学生直观性、立体化理解数学知识,教师需采用多元化表征教学手段来构建多元化表征课堂,并在把控数学概念的基础上让表征方式与其进行有效匹配,以此在拓展学生思维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确保高效教学目标的达成。除此之外,相比文字表征和语言表征,问题表征的创设可在有效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的同时让他们学会数学、学好数学,进而保障了多元表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发挥。在《圆柱和圆锥》课程讲解的过程中,为保障达成高质量的教学目标,教师可向学生展示不同大小、颜色的圆柱、圆锥图案,通过刺激学生的感官来帮助学生理解圆柱和圆锥的概念,之后教师可通过采取动画故事情境,让小学生带着图形头饰来进行角色扮演,并讲解关于自身头饰图形的特征,由此在激发学生学习驱动力的基础上,帮助他们形成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强化他们的图形认知,启迪他们数学思维。

(2) 践行“微课模式”,稳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新一轮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下,学生个体化差异的存在是影响课程教学质量以及学生学习实况的重要因素,为确保课堂教学的高效,在“微课”模式具体化应用过程中,教师需首先根据学生实况对他们进行合理分层,之后根据不同层级学生的学习实况,录制契合他们身心发展特点的“微视频”,由此促使学生完成深入学习。在教授《小数乘法》一课时,为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教师可录制难易程度不同的微视频,要求学生根据自身实况选择适合自己层级的“视频”进行浏览、学习,由此在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的前提下,打破传统课程学习的时空限制,做到了随时随地、多次反复的学习。在视频制作过程中,为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进而保证了高效课堂的有效构建。

2.3优化“教学评价”来推动学生的全面化发展

在以往应试化教学中,教育工作者习惯性关注学生的答案是否正确,但忽视了对学生解题过程的综合性评价,对学生全面化发展造成了不利的影响。要想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育工作者可通过学生互评、学生自评等方式在帮助学生明确自身不足的同时达到相互学习、互相验证的目的,以此来全面提高他们自主学习意识、锻炼他们自主学习能力。在小学数学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评价”是否科学合理,也是影响课程整体教学质量和效率的重要因素,换言之,为全面提高中段学生的计算能力,优化“教学评价”现已迫在眉睫。

结语:

新课改下为确保“教—学—评一致性”目标的实现,加快构建高效课堂是新一轮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为此教育工作者需在秉承现代化教学理念的基础,通过采取多样化教育模式,在保证各项教学工作高效展开的同时,促进教育事业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孙青青. 小学数学教学探析[J]. 科普童话·新课堂(中),2022(6):54-55.

[2] 林琴. 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以"四边形的内角和"为例[J]. 新教师,2021(9):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