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9
/ 2

浅谈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吴文韬

福建省大田县文江中心小学

摘要:体育教学中不仅需要重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还需要突出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体育游戏是一线体育老师普遍采用的课堂模式,为培养学生的身心素质,从游戏的内容、运动项目两方面提出有关建议,以期能实现该目标。

关键字:体育教学;小学体育;心理素质

独生子女政策下,小学生普遍缺乏集体、团队合作意识。与团体体育游戏相比,有的小学生更乐意个人运动,有的小学生在团体游戏中容易与其他同学产生冲突,反而影响正常的课堂秩序。

一、组织足球运动,培养团队意识

足球和舞蹈都是小学体育课堂常见的团体运动项目,这样的团体运动项目能够让学生在实际运动中体会合作的重要性,掌握基本的交流合作技能。由于足球和舞蹈既包括体能训练,也包括文化课学习,有的家长和老师侧重学生的体能训练,忽略传授文化知识,造成有的学生将足球和舞蹈作为锻炼身体的任务,不愿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有的学生认为足球和舞蹈的方式单一,更愿意自由活动。

可见,要发挥足球和舞蹈等团体运动项目培养学生团队意识的作用,老师除了组织团体运动项目,还应当传授足球文化知识。例如,介绍我国足球的产生和发展,播放足球文化的影视作品等。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加深学生对足球文化的认识,从而引导学生愿意参与足球运动。

二、开展啦啦操运动,培养坚强意志

啦啦操运动与一般体育运动不同,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更明显的影响。啦啦操是将音乐与体育相结合,需要学生相互配合作出舞蹈、跳跃以及托举等动作的运动,这些动作要求较高的配合度和熟练程度。学生必须克服心理恐惧和长期坚持训练,才能顺利完成相应的动作。因此,开展啦啦操运动,既能磨练学生坚持不懈的意志,也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啦啦操是一个需要长期训练的运动,小学生年纪较小,普遍缺乏耐心和恒心,老师可以先激发小学生学习啦啦操的兴趣,再根据学生不同年级设计不同的基础动作训练内容,最后将各年级的学生组成小组分别进行团体啦啦操的综合训练。例如,老师可以播放啦啦操的视频,通过视频直观展现啦啦操的魅力,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学习啦啦操;再组织学生两两组队,相互帮助和支持,既能提高团队的配合度,也能相互扶持,形成坚强的意志。

三、明确体育项目,培养勇敢品格

由于受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影响,体育课堂长期采用老师带领学生做热身活动,再由学生借助体育器材自由活动的模式。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以老师为主导,容易忽略发挥学生教学主体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使得有的小学生运动素质发展缓慢,有的小学生出现体质健康问题,有的高年级的小学生体育测试不如低年级的小学生体育测试结果,造成小学生不愿意参与体育项目,甚至恐惧体育测试的心理。

为提高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培养他们勇敢的品格,有的老师采用体育游戏与功能性运动相结合的方式,根据学生薄弱的体育项目,以游戏的方式,开展针对性的训练。以提升学生心肺功能为例,老师可以开展气球搬运游戏,先将学生分成两组,每人发放一只气球,学生须将气球吹至饱满,再跑到50 米外的纸箱处,将打结的气球放入纸箱,最先完成的小组可以获得额外奖励。这样游戏的方式,既能让学生体会运动的乐趣,也能让学生相互鼓励和帮助,共同勇敢面对挑战。

每个小学生的体育弱项不同,在采用功能性体育游戏方式时,老师须要随时关注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变化,及时引导和梳理学生的情绪;还须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身心变化,选择合适的游戏内容,并及时调整学生的运动时间和强度。

四、实施舞龙运动,正确应对情绪

由于面对升学压力,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普遍存在情绪障碍的现象。有的学生情绪出现明显的不稳定,受到批评时会立即情绪低落,被表扬时会即刻的狂喜而受到称赞;有的学生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在遇到比较困难的任务时,一开始表现得很有势头,在行动中缺乏毅力,经常首尾不能兼顾。

舞龙运动是舞龙者在龙珠的指引下,经过多人协作,共同完成龙的一系列工作和套式,这样的运动方式,既能学生的学习压力得到有效释放,缓解他们的不良情绪,也能让学生体会民族的传统文化,传承和发扬我国的传统文化。

舞龙运动与一般的体育活动不同,这种运动既需要学生具有较好的身体素质,也需要学生有基本的合作意识。因此,老师在开展舞龙运动时,还需要结合小学生的年龄、身体素质以及情绪等实际情况,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开展不同的舞龙运动。例如,在设计舞龙运动前,老师可以先综合评价学生的心理健康指标,例如学生的学习障碍、情绪障碍、性格缺陷、行为障碍、品德障碍等方面,再结合学生的年级开展不同目标的运动:对高年级的学生,不仅教授舞龙的基础知识,还可以开展舞龙比赛的运动;对低年级的学生,则侧重掌握舞龙的知识,感受运动的乐趣。

五、举办全员运动会,培养积极心态

根据有关研究表明,集体运动项目更能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除班级小组体育教学活动,年级或者学校可以开展全员运动会,参与者包括学生、老师以及家长。通过全运会的方式,可以建立家校教育沟通途径,发挥老师和家长的榜样作用,为小学生树立积极应对挑战,乐观面对失败的人生观。

传统的全运会是以少数学生为主,大多数学生晒太阳为主,造成学生参与度低,全运会氛围不佳,有的学生不愿意参加全运会,有的学生将全运会作为休息时间。为此,老师在开展全运会时,可以设计多种运动项目,例如,家庭接力项目,老师与学生协作项目等,可以合理限制学生个人参赛项目数量,例如,每名学生参与的单人比赛不超过四项,参与的集体项目不超过三项等。

通过比赛项目的增多和参与项目的限制,既可以为每个学生提供运动的机会,让学生感受运动的乐趣,也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比赛输赢是结果,更重要的是体会到积极面对挑战、团体一同奋斗,取得胜利的愉悦感和认同感,从而能够正确对待成功和失败。

结束语:总之,随着小学体育教学观念的转变,学生的身心素质的培养都受到老师和家长的重视。转变体育游戏的方式,能够帮助老师实现该目标,同时需要老师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设计更符合学生兴趣和身体素质的体育游戏。

参考文献:

[1]张雪.体育教学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J].当代体育科技,2016,6(02):55-56.

[2]金玉霞.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康心理[J].华夏教师,2015(1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