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法律执行问题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8
/ 2

基层法律执行问题分析

孙才涛

河北省武邑县人民法院

摘要:法律是由国家制定、通过国家强制力保证并实施的一种统治工具,法律执行指的是公职人员在国家和公共事务管理中,按照法定的职权和程序,贯彻并实施法律的活动。国家法律体系在不断完善,但是基层法律执行困难问题仍然倍受社会广泛关注。本文讨论了基层法律执行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应对基层法律执行问题的对策,以期帮助相关人员,推进国家法制建设。

关键词:法律体系;法律执行;执行问题

我国法制化建设的重点在于完善法律体系,增强法律执行力,虽然公民的法律意识在普法工作的开展下有所增强,但基层法律执行问题仍不断显现,不利于法治社会建设的有效开展。因此,为切实提高司法机关的法治工作能力,增强人民群众在法治领域获得幸福感与安全感,有必要对基层法律执行问题进行分析,探寻问题发生的原因,找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从而推进司法行政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基层法律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基层法律执行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首先,无财产案件居多。一方面,一些不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出现无财产案的几率很大。另一方面,无财产案件中离婚等民事案件居多,案件的被执行人多以自然人为主,农村人口外流问题越来越严重,进一步增加了无财产案件的数量与执行难度。其次,行政干预较多。一些政府部门为了发展当地经济,招商引资,对外地投资者或本地企业给予特殊保护政策或特殊优惠,导致基层法律在执行时受到政府部门的压制、干预。还有一些涉及到政府部门的案件,很长时间都无法结案。再次,法律文书送达困难。一方面,被执行人拒收法律文书或对其不予理会。另一方面,一些被执行人无固定职业,无稳定居所,其很多住在偏远山区,无法通车,执行人员在有限的精力和时间内根本找不到被执行人,导致法律文书送达困难。最后,执行经费匮乏,司法救助率不高。我国针对执行救助机制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导致其秩序混乱。与此同时,一些基层法院没有设立执行救助机制,无法获得财政拨款,缺乏执行经费,导致很多需要救助的被执行人无法得到救助[1]

二、基层法律执行对策

(一)推进法制建设

我国法律制度不健全是制约基层法律执行的首要因素要想避免基层法律执行困难的问题,确保基层法律顺利执行,就要制定并完善我国的《强制执行法》,进而保障司法人员在执行工作中有法可循。《程序法》是我国民事案件执行的主要依据,但在《程序法》中,并没有针对执行细节方面的具体规定,所以司法人员在解决民事问题中常常无章可循。基于此,有必要以当下法律执行的实践需要为切入点,颁布《强制执行法》,并持续对其加以完善。在执行主体、执行程序、被执行人不能切实履行义务等问题上都应给予明确规定,确保司法人员在执行工作中有法可依。于此同时,宣传普法知识,加强对人民群众的法律普及,让其清楚拒绝执法的法律后果。

(二)建立威慑机制

威慑机制的本质是对人的执行机制。面对基层法律执行难问题,国家立法机关应建立威慑机制,要求司法机关联合公安、金融、电视台等机构,在法律、道德、生活等方面对被执行人加以约束,加强融资、出境、高消费等方面的限制和审查力度。人民法院应不断完善联席会议制度,并细化各部门的职责,确保执行工作的顺利开展,不仅可以在查封、冻结、财产转移方面加强各部门的协作与配合,还可以通过对被执行人悬赏举报、限制出国出境、信息曝光等方法,让被执行人自觉履行相应义务。例如,人民法院可以与铁路、航空、金融部门配合,限制被执行人乘坐高铁、飞机、并限制其高消费,查封其名下全部财产,让被执行人能够自动履行其义务。

(三)完善执行救助,重视信访

执行救助是对权利受到侵害,但无法获得有效赔偿,且符合救助标准的当事人给予一次性辅助救济措施,以解决当下生活困境。面对我国基层法律执行难的问题,司法部门应加快建立执行救助制度的步伐,并予以完善。对于救助经费不足的问题可以通过开发筹资渠道、借助社会力量来解决。另外,法院应严格按照执行救助制度的规定标准确认救助对象和救助范围,严格按照程序执行救助工作,以执行救助资金的发放标准为准绳,严格发放,使救助资金能够发挥其最大价值。于此同时,司法机关能够加强对信访工作的重视,完善信访处理机制,针对重大信访案件,积极组织相关人员召开听证会,提高信访工作的效率,保证法制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2]

(四)加强普法宣传

加强普法宣传,提高人民法制意识,是解决基层法律执行问题的最有效手段。普法宣传能够将法律观念传递给被执行者,从而降低其回避、拒绝法律文书的几率,进而提高基层法律的执行力。于此同时,人民在法律意识提高的同时能够有效实行其法律监督权利,对法院的执行情况予以监督,确保法院公正司法,维护公平正义。加强普法宣传可以从以下两点着手:首先,开展普法教育,通过在社区开展法律讲堂、在电视台播放法制新闻等手段等开展普法宣传,激发法制宣传活力,提升人民的满意度和获得感。其次,在执法工作中,邀请执行申请人的加入,对其展开法律普及,使其不仅可以了解案件的执行情况,还可以学会在生活中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现有的法律体制和执行程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层法律的有效执行,要想解决基层法律执行问题,司法机关应着手于推进法制建设、建立威慑机制、加强普法宣传力度、完善执行救助,并注重信访。不仅能够维护法律权威,保障其正确实施,还能够维护人民合法权益,促进其树立崇高的法制信仰。进而推进国家法治化进程,促进我国法律执行的有序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宇.对提高法律执行力的思考[J].法制与社会,2020,(9):173-174.

[2]耿健翔.基层法律服务工作制度的困局与破局[J].荆楚学刊,2021,22(5):81-89.